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和技术进步是影响相对工资差距的两个重要因素,至于谁起决定性作用,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论。由于国际贸易通过驱动技术进步对相对工资差距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模式和技术进步源泉上存在显著差异,所以贸易和技术对相对工资差距的影响本身并没有普适性结论,相对工资差距的扩大到底主要由哪个因素引起并不是一个值得争论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证问题。未来研究的关键在于解决衡量国际贸易或技术进步的作用的方法和考虑不同国家具体情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贾国富 《社会科学》2001,3(9):23-27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按要素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量的多少及其对生产成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个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按生产条件进行分配。劳动力和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最初分散属于不同的要素最所有者 ,通过劳动过程各要素得到结合起来发生作用。按生产条件分配即是依据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如果某要素所有者拥有两种或多种生产…  相似文献   

3.
国际外包的迅速发展催生出新的贸易方式——产品内贸易,这种新型贸易方式对不同技术程度工人的工资影响作用不同。通过对我国产品内贸易和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分析,采用中国1981-2010年30年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分别检验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以加工贸易表示的产品内贸易会拉大中国技术工人工资和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差距;而一般贸易则会缩小这种工资差距,且这种缩减效应要大于产品内对工资差距的扩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俄林定理 瑞典经济学家,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俄林,在其代表作《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中提出: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国际交换可以逐渐消除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商品价格差异,进而消除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并使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因利用了自身相对丰饶的资源而获得比较利益。这一命题,被称为“俄林定理”(由于这一命题与赫克雪尔、萨缪尔森的学说相关联,又被称为“赫克雪尔—俄林定理”或“赫克雪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为简便计,本文通称为(“俄林定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企业活动国际化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以微观企业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格局.通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出口细分行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作为对比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商品结构相关性的样本,考察中国制造业出口状况和生产率状况,从企业层面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构成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基于比较优势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解释力有很大的局限性;高生产率企业产品的出口和出口额在工业产值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同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差距以及出口交货值差距正在不断加大;企业生产率异质性通过影响出口行为作用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短期内滞后一期的进出口贸易加大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即进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会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0.289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加大福建城乡收入的原因:一是农产品价格影响收入分配。福建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优势,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较大。二是工资收入影响收入分配。进城务工农民大多依靠单纯的出卖劳动力,获得的工资收益也比较低。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收入差距。随着对外贸易发展,对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需求增多,将导致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下降,导致进城打工的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为减小福建省城乡收入差距,要增加农民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加快外贸结构转型升级、强化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先后出现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现象,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试图对此做出学理性的解释。基于CES生产函数进行建模与分析,研究发现,如果技术进步使高技能工人的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并且生产要素投入中高技能工人与低技能工人是互相替代的,那么,技术进步将偏向于高技能工人,导致高技能工人与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差距将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拉大。通过已有的统计数据,观察到的正是这一经验事实。然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市场竞争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双重作用的结果,要缩小收入差距,须从追加低技能工人的培训投资、完善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等其他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8.
主要关注台湾制造业内异质性劳动力的工资差距。研究发现两岸贸易对岛内异质性劳动力工资差距具有显著影响,即两岸贸易对岛内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有扩大作用,但扩大的速度在减小,这也表明两岸贸易对岛内工资差距的影响呈现倒U型形状。此外,还验证了岛内工资差距存在自我扩大的作用机制,并且这种自我扩大作用的趋势较为强烈。研究结论为两岸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关于两岸贸易与岛内工资差距的争论提供了参考,也对如何促使岛内工资差距趋于合理化水平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诞生的基于异质企业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企业微观层面差异出发,分析了国际贸易对不同企业的影响,这为研究国际贸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随后,大量文献在异质企业理论分析框架内探讨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厂商行为以及异质企业、国际贸易与工资差距以及失业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其他相关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并丰富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要素指的是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企业家才能、信息等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上述资源的所有者在生产中投入的要素给予的相应报酬。具体说来,就是劳动力的供给者获得工资,资本的供给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土地的供给者获得地租,管理者按照他提供的管理才能获得的薪金,技术或信息的所有者依据提供的技术和信息获得的报酬,等等。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反映。马克思指出:“一定的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农户的企业特征 经济学家一直不把农户家庭经济组织作为企业来对待。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种契约的组合,由企业的要素所有者按照约定的合同,组成一个企业,从而获取利益,即工人获得工资,资本所有者或股东获得利润或利息,债权所有者获得利息,经理或企业家获得管理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这个由科斯开创的企业理论,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根据科斯1937年的那篇著名论文,企业的本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一般工人享有剩余索取权的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一般劳动力——一般工人取得工资、高级劳动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取得剩余索取权”命题的质疑冯子标认为:劳动力与人力资本分离,劳动力特指简单的劳动能力,人力资本则指高级劳动力,因而土地所有者、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所有者作为四个经济主体参与价值分配,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实现分离,高级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并在价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低级劳动力在价值形成中起辅助作用,也参与价值形成,但作用甚微,因而低级劳动力即一般工人仅取得工资,而高级劳动力——人力资本所有者则取得利润(剩余索取权)。李忠民则把人力…  相似文献   

13.
李轩 《兰州学刊》2013,(8):126-131
制造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规模一直位于世界制造业出口规模的前列,长期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促进了国民收入的提高和就业的增长。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过后,中国制造业出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欧美等发达国家提出"重塑制造业"的口号,积极抢夺世界制造业分工生产价值链,采取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凭借劳动力禀赋优势抢夺中国制造业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原来承载世界中低端价值链分工的部分地位将逐渐丧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合理性等特点,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产生了很强的抑制作用。文章系统地论证了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机理,提出中国制造业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边际收益是指生产中增加一单位投入所获得的收益增加量。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相结合生产一种产品时,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其他生产要素投入量固定不变,仅仅不断增加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最终将达到某一点,在这一点之后,追加投入的该要素对总产量的增加以及收益是递减的,这叫做边际收益递减。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说法,边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最新构造的能够更加准确刻画公司数字技术使用情况的测度指标,实证分析了数字技术使用对公司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使用一方面显著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平均薪酬,另一方面对管理层的平均薪酬则无显著影响,从而导致了公司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使用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通过收益分享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降低内部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技术使用对企业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在第二产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内部薪酬初始差距较大、管理层权力较小的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技术使用给管理层带来的潜在收益可能更多会以在职消费、股权激励等隐性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了非认知技能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采用国际通用的大五人格模型来度量非认知能力,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综合指标每提升一个标准差,劳动力的小时工资收入增长约2.5%。分解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特征差异是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尤其对高收入群体更是如此。当进一步考虑职业选择的内生问题时,非认知技能显著增加了劳动力进入白领职业的概率,且整体上白领职业内非认知能力对性别工资差距的贡献要高于蓝领职业,但在两类职业内非认知能力对不同收入水平上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工人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不仅以平均水平的耗费加入商品的价值,而且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资本等客观生产要素也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可以为认识各类劳动和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保证各类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可以为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奠定理论基础,理解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8.
国有工业企业的工资行为:1980—198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1国有工业企业的工资行为,事关近3000万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也是决定中国能否在稳定中推进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0.2这篇论文考察了1980——1987年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工资行为的几个主要方面:企业工资体制的变化,企业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和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及影响企业工资行为的一些因素。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注意到工资差距及其经济影响的复杂性,尽可能避免作出简单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9.
赵学清 《南京社会科学》2002,25(Z2):284-289
经营管理劳动、科学技术劳动是生产商品的总体工人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管理劳动和科学技术劳动不仅以平均水平的耗费加入商品的价值,而且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资本等客观生产要素也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影响对价值创造产生积极的作用。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可以为认识各类劳动和生产要素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奠定理论基础,保证各类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可以为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奠定理论基础,理解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20.
方福前  马瑞光 《江淮论坛》2023,(5):27-38+193
制造业升级是中国经济转型、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并利用“智慧城市”试点这一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了制造业升级。数字经济影响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是,数字经济激励技术水平较高的高端技术制造业企业增加研发、创新产出,通过创新带动其收入提升、规模扩大。因此,高端技术制造业相较于制造业中其他类型规模增长得更快,从而实现制造业整体结构升级。在地方高校数量越丰富、政府科研支出力度越大、人才储备越多、市场化程度越高和产权保护越好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