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大众能真正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造与消费中来,这是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使然.作为一种审美经济,文化产业首先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其次才是一种经济活动,二者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当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精神生产”、“生产也是消费”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论与观点,对于认识和理解当前纷繁杂乱的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能够为当代文化产业研究建构一个具有较大普适性与当代特色的解释框架,进而为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建构一个正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理论中,对大众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向。在这种语境中所理解的“大众文化”,主要是从它生产的条件和消费群体及其消费方式着眼的。它的生产条件包括3点:一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文化产品被快速地复制;二是文化生产的主体掌握和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工作;三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为大众文化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心理基础。它的消费群体是“大众”,大众消费文化的方式,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文化产品、满足精神需要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有意义的生产。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及文化产业密切相关,大众文化是商品化的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是工业社会中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则是当代社会生产和消费通俗文化的产业化方式。  相似文献   

3.
阿多诺认为,"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他所针对的"大众文化"是指依托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技术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商业型文化或商品性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主动开发和制造并施与普通大众的,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消费型文化,所以他一直对文化产业表现出莫大的敌视与忧虑。在他看来,大众...  相似文献   

4.
发展广西海洋文化产业是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撑,同时对深化与东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广西海洋文化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从消费动机和消费满意度对消费心理进行分析。推动广西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重视海洋文化产业开发,开展海洋文化宣传教育;突显地方文化特色,创新海洋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特色海洋文化产业品牌,通过旅游业带动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消费与文化发展的走向是关系我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和发展的走向日渐呈现大众化的趋势,学术界对于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大众化一直进行着争论。一种观点从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出发批判大众文化消费,另一种观点则主张社会大众在文化消费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据此支持文化消费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使得我国文化消费和文化发展的大众化走向成为一条正确路径。我国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发展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导向,以人民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文化自觉"为原则,以多元融合、综合创新为途径的大众化走向。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初,我国传媒业发展出现了从单纯的政治鼓动向文艺性、趣味性、娱乐性转变的倾向.文学格局在新的生存处境下也发生了变化,文学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开始成为具有经济性质的大众娱乐产品.为娱乐读者、扩大报纸销售量而诞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不仅让娱乐文学在现代大众传播格局中占据了独立席位,它也标志着媒介文化消费品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自由即兴创作,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开始进入规范化、工业化的文化产业运作轨道,并由此形成了鸳鸯蝴蝶派文学和现代传媒的特殊文化关系和消费形态.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与相关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动力,也是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河南1020户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河南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在消费的内容、时间、方式,对文化消费的要求程度、满意程度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存在着文化消费比例偏低、消费结构单一、消费预期较低、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因此,改变文化消费观念、营造文化消费环境、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文化服务及产品是促进文化消费稳步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体育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文明成果,泛指人类在体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体育文化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建设的动力源泉之一。阜新体育文化既有悠久的历史,更具现代的神韵与风采,资源优良,如何充分挖掘利用、发挥优势,值得思考。体育文化能够助力阜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种:将体育文化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打造城市的健康与活力;注重广大农村地区的体育文化建设,夯实文化产业基础。阜新正在努力扩大体育消费的需求,提升城市民众的体育意识和审美境界,引导和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以此助力阜新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化消费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消费背后的心理性因素是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借鉴行为经济学的心理账户理论,居民的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由经济资本类账户、文化资本类账户、社会资本类账户三个类别和交易成本账户、沉没成本账户、休闲娱乐账户、审美价值账户、社会交往账户、身份区分账户六个子账户构成。这些账户可以构建出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的效用分析和行为决策模型,解释效用变化与文化消费行为决策之间的影响机理。基于文化消费心理账户理论内涵和作用机理,正视和建立合理的文化消费心理账户,制定多种组合销售策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扩大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消费增长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东生 《东岳论丛》2011,32(5):105-107
我国的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近年来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良好趋势。文化消费增长和不断发展,成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将助推文化产业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为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化产业将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和趋势;文化产业并购重组不断涌现,将出现一批较大规模的文化类企业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文化消费的不断升级,文化产业将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王雅卓  杨华 《兰州学刊》2012,(9):211-213
文化消费市场的旺盛是文化产业兴盛的前提。文化市场旺则文化产业盛,文化市场弱则文化产业衰。虽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发展仍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就在于文化消费市场的乏力,人们没有机会、没有财力或不愿进行充分的文化消费。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花费在其总花费中所占份额非常低。本文就当前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概括了其中就存在的问题,对其深度原因进行了剖析,从深层次总结了了文化消费市场乏力的因素,并就如何培育文化消费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新兴知识产业与精神产品、文化产业合流发展,文化产业在知识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以科学技术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文化产品的原创力,开发新的信息文化产品,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生命力;大力发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传播和保存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促进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发展,创造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3.
论消费社会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红 《学术界》2012,(11):183-190,287
作为审美观照和鉴赏活动的一种商业化精神享受的行为和方式,文化消费在我国当下空前繁荣,它重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了审美领域的界限和空间,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使消费主体审美发生了巨大转向,呈现出文化娱乐消费逐渐强势、消费主体向往"虚拟"、文化审美极度泛化、影视媒介引导快感、媒介遮蔽真实、大众渐失感悟能力等特征。本文试从我国文化消费特征视角,研究消费主体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转向,把握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转向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科技融合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和战略方向。科技与文化的本体形态相融合,两者交叉、渗透、重组并最终融为一体,从而更新了文化的技术形态,改变了文化的经济形态,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形态。文化科技融合以技术扩散、价值链提升和利益协同作用于文化产业。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是以要素融合为前提提升文化产业的技术水平,以产品融合为核心扩展文化经营活动的范围,以市场融合为动力创造新的文化消费需求,以制度融合为保障,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的职能在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而市场则是提供私人文化消费。处理好文化改革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建立文化产业市场导向机制,引进激励竞争机制。优化文化产业市场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的特点是 :文化消费的全球性给文化生产以有力的推动 ,促使各国文化产业朝集团性和全球性方向发展 ,文化产品在日益丰富的同时也使它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具有竞争性 ;但全球文化市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文化产业目前尚处于弱势 ,但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可能空间。  相似文献   

17.
1949年以后,中国美学学科经历了两次美学热。在第一次美学热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满足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的需要,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美学的终结和当代美学的开端。但美学理论完全依附于哲学之上却使美学丧失了本性。在第二次美学热潮中,美学得到了现代发展,划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已经迅速上升为与物质需要居于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高位置的需要,人类消费已从生存型消费向着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快速转变。艺术与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当下的经济事实。审美文化产业需要美学来解答其有关美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也是新的美学热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陆敏 《理论界》2008,(3):162-163
立足于大众文化视野的大众文艺,同样具有大众文化的分层演进式特征,从文化分层角度而言,可以分为通俗文艺与精英文艺。两种分层文艺类型在主体的接受背景和审美经验存在差异性的同时,都是为了满足不同大众的精神愉悦和文化消费需要,因而它们具有从俗的共同性或共通性。大众文艺作品及其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消费方式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大众化的通俗文艺与高雅的精英文艺此消彼长、盛衰更替呈现出不同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重点解决供需矛盾和价值失衡的问题,推动基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衡提升的供需两侧双向升级。在文化供给质量升级方面,应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聚焦文化质量提升;开发文化原创资源,助推优质产品供给;重视人才教育培养,促进文化雅俗共赏;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大文化金融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在文化消费需求升级方面,应实施消费激励政策,释放文化消费潜力;重视文化素养教育,厚植文化市场土壤;创新数字消费形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提升文化评鉴功能,搭建消费认知桥梁;促进文化营销推广,助力文化走向大众。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产业经济价值不断彰显的同时,其社会价值日渐式微,甚至有被忽视放任的倾向.文化产业的社会价值需要提升到新的高度加以充分重视.文化产业在消费价值层面实现了精神的物质化和物质的精神化的结合,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其社会属性表现为对人们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以及其所具有的审美与精神教育功能.在生产意义上,文化产业是满足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是有效整合社会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力量.在城市文明进程中,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城市现代文明的主线,是聚合城市转型与城市文明的内核.要丰富文化生产,培育文化消费意识,推动社会转型与城市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均衡与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