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小说界革命"的理论倡导及其彰显的小说文体个性,一再标示着中国文学现代意识的缘起与走向,不断呈现出中国文学现代意识生成之际新旧夹缠的复杂情形。困扰中国传统小说的问题在"小说界革命"之际并未真正消退,而且以改换问题的方式继续发生或隐或显的影响。近代"新小说"理论带来的文学重构首先在于重建政治理想、呼唤历史转型,而非在一个"众声喧哗"的历史语境中确立文学自身的话语本性。按照"新小说"理论家们的设计,获得解放后的小说并非成为了一种自足参与意义重建活动的独立叙事形式,其叙事对象、叙事题旨、叙事策略以及叙事功能实际上都要受到特定的规约,而规约的主要原则便是小说功能与民族国家历史叙事之间的直接对应。  相似文献   

2.
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具"复调型的艺术思维"的小说家,他主张小说应该要有密集的思想,要有多种思想的冲突和"众声喧哗"。莫言小说复调叙事的艺术表现为:他改变了传统小说中作者控制人物的叙述姿态,建构怪诞的狂欢话语世界,并在矛盾和复杂的思考里赋予小说多元意识。  相似文献   

3.
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也是中外小说"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中国现代小说叙事在中外交汇、古今争斗背景下发生、形成,从晚清到"五四"的整体发端,始终没有摆脱传奇叙事传统的背景影响,既"承袭"中国小说传奇叙事的传统,又与西方小说传奇叙事模式相整合,在"传统与发展"的意义上完成了"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4.
论消费社会的叙事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功胜 《江淮论坛》2009,(6):161-167
消费社会是当下文学所面对的文化语境。在现代文化工业的整合下,传统的小说叙事开始转型,面向市场写作成为文学边缘化时代的价值反拨,转型后的小说叙事以日常性和平面化为叙事特征,以欲望与趣味作为迎合消费阅读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视觉文化的来临,电影等视觉艺术的表达方式对当代小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渗透.它们使小说突破传统语言的叙事模式,追求一种视觉化、动态化、模仿化的特点.其具体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当代小说叙事出现剧本化的倾向,小说尽力使用视觉造型动作来展现人物.其次,当代小说叙事出现影像化诉求,小说创作追求语言描写的镜头感和画面感.再次,当代小说叙事积极吸收了一些电影化的手法和技巧,作家们也越来越注重对小说色彩和声音的渲染.当代小说中的剧本化倾向、影像化诉求、电影化技巧,毫无疑问适应于当代文化转型、人们的思维变化这些事实,与整个时代和社会思潮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凤仙 《东岳论丛》2014,(4):166-170
《小说丛报》是民初重要的文学杂志,其对辛亥革命的叙述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中"革命加爱情"的叙事形态复杂多样,其革命叙述中的民族国家话语表现在小说文本的叙述声音与小说文本人物形象的建构中,其革命叙述中的人道主义话语表现为叙述者对革命者亲人生死别离之悲苦的关怀与对战争中平民苦难命运的书写。《小说丛报》对辛亥革命的呈现与反思构成了民初小说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小说也以自身的话语行为参与着民初社会思想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五四"以后,伴随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型,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自然描写对现代小说叙事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化特征,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画"特征,小说叙事以"自然"为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电影《归来》的叙事缺失,分析其原著小说《陆犯焉识》的叙事动力,梳理了男主角陆焉识对家庭从"逃离"到"归来",对妻子从抵制到深爱,对自我从尊严到卑微等两级相转的悖论人生的书写,挖掘这些转变的文本内部动因——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意识与自我调节、苦难情境中的压抑超我和爆发本我、非理性社会中的理性意识和自尊意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部"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家""颠覆性转型之作"在原乡、历史、苦难叙事中的强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小说<边城>对民俗进行了多种叙事建构,作者从个体的区域文化意识和小说审美的叙事意识出发,在话语层面对民俗进行了一种主动的叙事建构.通过民俗叙事的场景化、情节化和意象化三种方式,在面、线、点三个方面建构了小说的民俗叙事,体现出作家较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叙事学和女性主义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叙述者声音隐含在多元的人物声音之中,具有自我指称意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女性意识.伍尔夫采用不同的声音策略巧妙地对抗意识形态、社会权力关系和文学规约等对女性声音的制约,从而取得了话语权威,其独特的叙事策略体现了这位女权主义先驱在文化实践中的艺术特色及其女性主义思想的独到性.  相似文献   

11.
赵磊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146-148
文章分析了"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思想转变问题.认为革命话语的"介入"模式、人物主体的"内省"模式是其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导致了个体文化心理的单一性与政治性,成为一种特定时代的政治话语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9,(3):91-96
王韬涉海小说中的海洋书写分作整体性海洋叙事与点缀性海洋元素。《仙人岛》等受报刊连载的创作方式影响,叙事中融合"误入异域"与"才子佳人"两种模式。《因循岛》等通过意象化的海洋环境在海洋叙事中植入个人情感。《海外美人》继承前代"航海远行"叙事模式,表现对近代中国新型海洋环境的认知。受困于晚清社会淡薄的海洋意识与匮乏的海洋实践,王韬涉海小说虽完成局部新变,却始终无法从思想精神层面实现对于海洋的真正认知。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2):87-91
越南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尤其在汉文小说中形成了与中国相近的小说传统:叙事模式上仿照章回小说的回目形式,且沿袭了我国古代小说的评点风气;思想传统继承的是"民本观"、"正统观"和"华夷观"等核心的儒家价值观念;除此之外,与我国古代小说一样,在越南汉文小说中也涌现出明君忠臣、贤父孝子和烈女节妇等一系列典型丰满的人物形象。考察越南汉文小说的小说传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在越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叙事的视角探讨刘恒的小说,认为刘恒小说采取了“虚置/强化”、“回忆”两种主要的叙事模式,它们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且蕴涵着复杂的反思批判和悲悯认同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最早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小说在被埋了几十年之后重新成为文学上的经典。近年来,女性主义与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叙事学。这是一种将文本分析和意识形态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本文试图结合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通过对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结构和叙述视角来探讨赫斯顿作为女性作家为表达自己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而采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李青果 《文史哲》2008,6(1):124-132
晚清民族叙事的兴起,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变局。这种变化部分有赖于当时来华欧日人士"中国讲述"提供的"国民性批判"写作资源和"想象中国"的新方法。它们对中国民族性展开的广泛研究和批评,为晚清趋新之士提供了由域外眼光观察中国的独特取径,增强了国人的民族意识,也提供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的进路及中国文学需要变革的信息。不仅梁启超、鲁迅等思想型作家开始思考、实践中国文学的"突变",就连一般文士的文学撰述也增添了国民性内容,使中国文学开始从传统的"世情叙事"向近代的"民族叙事"转型,从一个侧面有力地引发了中国民族叙事的发生。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文士与思想型作家的区别在于,一般文士虽然重视民族叙事的内涵,但更看重叙事的传统形式和传播效果;思想型作家则有意于借鉴西方文学进行思想启蒙,其形态更趋于"西化"。二者一俗一雅,开启了中国民族叙事"通俗写作"与"精英写作"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11-117
书信不仅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承载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段文化印迹。在传统书信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信息化时代,它曾经所担当的历史使命和艺术价值只有在文学作品中才能永不褪色。书信体小说开启了书信叙事的新篇章,书信在小说中不仅可以发挥"编织"叙事文本、整合叙事结构的功能,还能够让读者了解到书信"八卦"对于女性的特殊意义,并且感知到叙事文本中各种鲜活的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18.
"视点"问题是叙事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以乌斯宾斯基视点理论的四个层面:意识形态评价层面、话语特征描写层面、空间和时间层面及描写的主观性/客观性("心理")层面为理论基础,分析十九世纪俄国小说中的儿童叙事"视点"问题,将儿童叙事中的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的问题加以区分,将形式与内容问题分析相结合,使视点问题不再限于"看"之表层的言说当中,不再囿于"儿童视角"的简单阐述当中,将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艺术技巧、儿童的情趣融入到小说的整体叙事当中,再现出十九世纪俄国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唐五代"长安小说"中,"长安"作为产生意义的文化符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带有长安都市特征的宫廷里坊空间;由政治中心地位而产生的种种与之相关的特有社会文化活动场景;与长安历史记忆相关的精神文化现象。它们是唐五代"长安小说"的物质基础、叙事场景、精神内涵、文化表征,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长安小说"才具有了独具特色的主题追求、叙事理路、文化蕴涵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诗化叙事与人生救赎——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传统中一直有一个"呼唤现代文明"式的历史主题,而在对现代小说的研究中也相应地存在一个中心价值——文学对历史进步主题的呼应。这一表现与评价模式同样规范着现代小说的体式。现代作家的诗化叙事正是逸出这种规范后的小说实践,其中也正蕴含着小说文体解放和生命自由的可能。"诗化小说"接续的更多的是王国维曾经实践过的现代性理路,既强调小说的审美特性,又不忘与人生"救赎"关联;而这种小说的拯救功能与强调"小说救世"的社会历史意义的不同在于,诗化小说参与中国现代性建构时不再需要经由"小说救世论"的认定方可获得自身的价值依据。诗化叙事有效地克服了心灵单一化、粗俗化所带来的叙事局限,在文体形式和文化理念上使小说叙事获得了双重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