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与其告诉孩子将来要做医生、做老师、做公务员……不如带孩子去一一体验不同的职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乐趣。一份有趣的职业,他能不喜欢吗?小时候,我爸常跟我说:"你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我当时不明白,好工作是什么。我想当卖糖的售货员,这样每天都有糖吃。我还想当个果农,秋天能摘果子玩,这是我一直向往的事情。可是,爸爸马上告诉我:这是没出息的工作。我爸告诉我,长大了我可以去当记者。但是,我一直长到很大时,都不知道记  相似文献   

2.
王孝红 《职业时空》2008,4(8):160-160
师范生作为当代大学生,首先大学的学习生活与中学时代相比,课程多、范围广,课余时间多,管理相对松散;其次,作为师范大学生,其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压力等方面与当代大学生又有重要区别,高师学生在师范教育的氛围中,在教师的职业定向和为人师表的职业要求下,更需要把“自主学习”作为高师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这是高师生在大学时代能否有效学习、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否影响学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位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女生,对网络充满了兴趣。因为在这之前她还没有接触过电脑。网络让她丰富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此后,在和朋友交谈、或做事情时,有人提出意见,她都会振振有词地说:“网上就是这么说的!”俨然网上说的信息,就是指导她工作、生活的“准则”、“标准”、‘嘬高指示”!  相似文献   

4.
原味爱情     
18岁那年,我考上大学时,父亲和我约法三章:“上大学要好好专心学习,不许偷偷谈恋爱。”母亲嫌太严厉,含笑补充说:“也不是说一定不许,有合适的,将来可以和你一起分配回北京的;性格文静,修养好的;相貌、知识、为人都和你和咱们这个家庭相配的,你也可以考虑,婚姻大事是你自己的事,父母不会干预的。”说是不干预,但这套话就已先替我把框框定好了,所以大学四年我过得单纯得很。1994年我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回北京,在机关干得不开心,就辞职出来自己干了,是父母把节余的六七万元稿费拿出来为我打下了基础。我挺任性,…  相似文献   

5.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过自己,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老龄问题研究》2008,(1):25-30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结构逐步由“核心化”家庭向“空心化”家庭转变。这种“空心化”家庭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留守家庭”。其主要特征是子女都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有的则把孩子也带到外地去,家里只留下老人看守,这种家庭也称之为“空巢家庭”。而留在家里的老人、儿童被称其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据了解,“留守儿童”的“三缺”问题(即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已引起政府重视,但“留守老人”问题却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究竟“留守老人”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政府及社会给予哪些关心和帮助呢?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本课题组在对全市作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重点调查了平和县秀峰乡福塘村和坪土回村。调查方式主要采取进村入户的问卷调查和召开有村“两委”领导、老年协会领导、学校老师和留守老人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老人”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自己生活无人照顾,有的还要为子女照看孩子,甚至有的还要耕种责任田。这种新情况所引发的一系列新问题,不仅关系到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而且关系到孩子的教育保障问题,涉及到家庭稳定与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酷爱读书,三岁就尾随姐姐哥哥到学校偷听,五岁闯入哥哥的课堂,七岁打着滚儿哭着、闹着争来了晚上的自学(家庭困难,不能上学,书是老娘借来的)。白天一边拾柴割草一边朗诵,小学六年的课文我都能背过。天是我的课堂,地是我的黑板,我曾用镰刀在地上把个“学”字写了三间房那么大!——是我三姐劝解老娘,我才获得小学六年级后半学期的学习机会——考上初中,以后又考上保定女中高中。1966年赶上了那场运动——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09,(4):6-7
用智慧武装自己用信心引导自己可以给大学毕业生带来勇气,但有勇无谋又是不够的。现实中我们恰恰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用人单位在面试中问“你能为我们单位创造什么效益”或“你能做什么”时,应聘者往往“失语”,起码回答不能令对方满意。其实,大学生并不缺乏专业知识,但“知识≠智慧”,经过数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还是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的,  相似文献   

9.
传统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这其中的主要症结则体现在教师的授课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的无法契合。在课堂上,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授课目标十分明确,传递的信息准确明显,然而学生们却怎么也搞不清楚自己应该学习什么,不明白教师教学的语境和目的。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专注力,使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成为了大学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为此,笔者对学生课堂专注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通过提高大学生英语课堂的专注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师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兴趣。  相似文献   

10.
心心 《女性天地》2008,(9):20-22
名校女生钓上“金龟婿”相识一个月装阔闪婚 23岁的张晶是天津市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15岁那年,她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了。母亲怕她受委屈没有再婚,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母女俩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由于生活在单亲贫困家庭,张晶渐渐变得自卑敏感。她发誓一定要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让所有人都不敢轻看自己。2004年,她如愿考取了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  相似文献   

11.
进入大学,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仅意味着生活上逐渐脱离对家庭的依赖,而且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学习费用。可对于独立支配的这部分花赞,不少学生无法做到科学合理地安排,因此走进大学门,应该先学理财,才能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世上没有顽劣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一所幼儿园做了一个家长问卷调查:“您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您对孩子有什么担心?”有78%的家长表示:孩子胆小害羞,不爱说话,担心孩子这种性格无法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  相似文献   

13.
王军 《职业时空》2008,4(10):64-64
歌唱学习过程就是事物认识过程,要想使这个过程更好的完成,就要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即遵循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再到实践阶段的事物发展循环过程。这三个环节在歌唱学习过程中互相交融且担当着各不相同的角色。感性认识回答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理性认识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实践回答的则是“这么做会如何”的问题。此循环过程对歌唱技巧的掌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地理解、重视歌唱认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循序渐进地掌握歌唱技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和妻子许金美是1962年经人介绍认识的,当时她16岁,我19岁。介绍人说:“小美是村里长得最漂亮的姑娘,勤劳朴实……”小美人如其名,清纯亮丽,令我一见钟情。见到我的照片,小美觉得我长得好,有文化;又听说我心地善良、忠厚老实、读书刻苦、人很勤快,想到我有希望考上大学,将来能带她到城里生活,就同意了。于是,两家为我们订了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声乐初学者在学习中怎样找到更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所在。在模仿和拜师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应该得到相应合理的解决。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别人上大学选专业最看重的是哪个专业热门将来好就业,王传福则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于是,当很多人在上学的时候努力读书只是为了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社会时,王传福却着了魔一样天天痴迷于自己选择的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课之外,其余的时间都在没日没夜读书和做实验。  相似文献   

17.
我是从一所农村中学考上那所著名大学的。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身上有着农村学生的典型特征:衣着寒酸,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并且深深地自卑。一开始我就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安排: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周末做家教,挣生活费;多余的时间就靠坐图书馆打发时间。然而林和江的出现却打乱了我按部就班的生活安排。他是学校广播站的站长,比我高一届。在新生欢迎大  相似文献   

18.
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一个老年人的心愿。但是老年人的学习,毕竟已是“秉烛之明”,而且,还会不可避免地有体衰、健忘等对学习来说极为不利的因素。因此,老年人学习,一定要讲究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老年人学习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战胜自身的生理弱点。如健忘,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带在身上,把看到、听到、想到的,随手都记录在小本子上。“好心不如淡墨”,这样就忘不掉了。读书时更要注意夹纸条、做记号、做批注,以后再看见纸条和记号,很快就能想起以前读过的内容和自己曾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晓华 《公共关系》2000,(12):39-39
“快毕业了,你有没有想到抓紧时间为你将来的工作准备些什么?你觉得自己能胜任那份工作吗?”面对提问,不少毕业生充满自信。“想过,但干得较少,我承认学校与社会有差距,可我是本科生,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我相信能胜任这份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兰君  浏泓 《现代妇女》2010,(8):40-41
常常有女人感慨,明明自己是为了他好,可在他那里怎么就变成唠叨.变成指责,变成纠缠了呢?他怎么就听不出自己言语中的爱意呢?其实.很多时候是你不懂他的心,因为男人和女人说“爱”的方式不一样,对“爱”的接收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妻子细心一点,多做换位思考,向他释放“爱”的信息并不是难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