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不久前沪深两地关于市盈率的计算产生了分歧,得出了差别较大的两市市盈率。稍有证券常识的人都知道,市盈率是一个最常用的考察股票市价比率的指标,其定义式相当简单:股票市盈率一市价/每股盈余,记为P/E—P/EPS。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结果,缘于操作方法不同,虽然“市盈率之争”已告结束,坦是留给人们很多的思索。沪、深证交所不是一直在发布个股的市盈率吗?那么市场平均市盈率没有发布吗?要不,怎么到今天才提出这个问题来?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股市指标体系尚不完善。这有两个含义:一是数据资料的加工处理尚不能满足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田皓 《上海统计》1997,(8):25-26
市盈率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及管理层据以调控股市的重要参考指标。科学地界定市盈率及其变化,是对证券市场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基础。然而,由于市盈率在统计方法上的固有缺陷及近年来忽视对新兴证券市场市盈率定位等问题的系统研究,该指标运用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本文拟就新兴市场市盈率的核算及界定问题谈些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我国股市协整检验及周期波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进江 《统计与决策》2005,(22):102-104
传统的统计方法表明沪深两市股价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983,似乎表明两个市场的内部运行规律是完全一样.然而通过对两个市场进行协整分析,发现两个市场并不是协整的.利用谱分析方法对我国的上海证券市场和深圳证券市场进行周期波动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市场都存在一个周期大约10个月的周期波动,不同的是深圳证券市场还存在一个周期大约为60个月的周期波动,并且两个市场存在一定的领先和滞后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市盈率与加权平均市盈率 自从市盈率指标(英文缩写为P/E)被引入到中国股市以后,就倍受投资者的关注.市盈率是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它是投资者在市场上买卖股票时分析股价与上市公司收益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投资者对每元利润所愿支付的价格.各种股票由于获利能力的差异以及投资者心理预期的不同,而导致这一比率有高有低.国内学者对市盈率的争论颇多,焦点往往集中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是否过高或是否合理上,而判定其合理与否的标准往往是以西方成熟市场的市盈率为准.西方成熟市场的市盈率一般在20倍左右,若超过此限,则被认为存在"股市泡沫".我们对本文样本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405家上市公司1999至2001年年末市盈率进行分析与统计,得到下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深圳股票市场的431家A股公司为样本,依据其1999~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套利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公司规模、市值与账面价值比以及市盈率对股票收益率没有显著影响,中国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是随机漫步的,即套利定价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6.
新兴证券市场市盈率问题的统计研究陕西财经学院田皓一、市盈率在统计方法上的缺陷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税后利润(亦称每股收益)之比率。它包括个股市盈率和平均市盈率两种核算口径。前者用以衡量某只股票投资价值的大小;后者则用以考察股市整体市场风险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和股票是居民财富的主要保有形式,文章基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住房销售价格指数和沪深两市证券综合指数月度数据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与证券市场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与沪市证券市场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与深市证券市场协整关系不显著;从短期来看,证券市场是引致房地产市场的格兰杰原因,但房地产市场不是证券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投资者结构的变化1.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总体情况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人数经历了两个高速增长期,即1991~1993年和1996~1997年。1991年沪深两市A股的开户数为37万户,1992年增加216万户,增幅高达483.8%; 1993年沪深两市A股开户数激增至775万户,比1992年增长258.8%,是1991年的约21倍,可见短短两三年我国证券市场就吸引了数百万投资者参与。1994年和1995年的增速明显放慢,到1996和1997年的大牛市,入市人数继续猛增,1996年底沪深两市A股开户数为2293万户,较1995年底增长85.2%,新增开户数为1056万户; 1997年比1996年虽有所增…  相似文献   

9.
在随机变量为非完全分布信息的情况下,以最坏情况的条件风险价值WCVaR代替CVaR为风险度量指标,对整个投资过程进行风险控制,并考虑到市场的不完备性,如不允许卖空以及交易费用的情况,建立均值-WCVaR模型.依据沪深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运用遗传算法进行数值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0.
姚江红 《统计与决策》2016,(19):166-169
文章结合风险投资对于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的影响内在机理系统,分析了风险投资的不同行为对IPO市盈率的影响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现行市场环境下,国内风险投资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参与公司管理方面,风险机构增值服务较弱.  相似文献   

11.
市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股票估价模型(戈登模型、NPVGO模型)的进一步演变,推导出市盈率最常见的理论计算模型,并且在一步步放宽假设条件的情况下,推导出了市盈率的其它模型,以此可以直观看出对市盈率的一些直接决定因素;而对这些因素的关注有助于我们利用市盈率这一指标来进行股票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选择2007年1月4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每日收盘价共976个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历史模拟法和方差-协方差法这两种常用的VaR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沪、深股市整体风险较大但深市又大于沪市及投资于证券市场组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短期价值效应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沪深证券市场的并购事件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对中国证券市场并购事件的短期价值效应进行度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并购事件具有短期投机价值.但监管的加强、投资者的成熟、证券市场的不景气等因素影响着并购事件投机价值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讨论了本币升值背景下股市泡沫的测量问题,采用市盈率作为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标,将汇率升值因素与市盈率相结合来建立数学模型,给出了在本币升值预期条件下,零泡沫状态的理论市盈率的测算方法.然后利用日经225指数对日本股市泡沫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文章提出的股市泡沫测量方法更适用于本币大幅度连续升值背景下的泡沫测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ETF类基金进行股指期货套利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研究了利用ETF类基金进行股指期货套利的一种方法.首先选择基于A股市场投资组合的ETF类基金模拟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在确定ETF基金组合的基础上使用GARCH(1,1)拟合模拟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其次,基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合约进行套利分析,分别讨论了ETF的一级市场套利和二级市场套利;最后,定义了套利收益率并选择广义极值分布对其进行拟合,给出了相关分布参数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中国证券市场A、B股的波动性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市场A、B股的波动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深圳市场A、B股的波动间则不存在显著可信的因果关系.对于A、B股市场间的关系以及深沪两市的差异,本文从信息传递和交易者构成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晁显爱  张长寿 《青海统计》2008,(4):38-40,37
我国自九十年代初建立证券市场以来,短短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方兴未艾。仅拿股市来看,目前沪市上市公司总数851只,A股841只,B股54只(2007年5月18日);深市上市公司总数654只,A股599只,B股55只(2007年4月30日)。这与1991年沪市8家深市6家上市公司相比,可见发展速度之快。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沪市总市值达到13.49万亿,流通市值3.8万亿,平均市盈率42.53倍;深市总市值为3.94万亿,流通市值1.95万亿,平均市盈率50.15倍,超过全年GDP的70%,超过港交所主板及创业板总市值,超过人民币存款量。2007年5月8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市账户总数为9394.54万户(包括A、B股和基金账户),接近一亿大关。  相似文献   

18.
市盈率是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与每股税后利润之比率,又称股价盈利倍数(PER)。其含义在于说明按当日市价购进某种股票,对年终创造单位利润所投资的倍数,意味着按该种盈利水平需要积累多少年的盈利才能达到目前的市价。对投资者来说,一般在购进股票时市盈率价越低,也就越便宜,所费成本越低;而在卖出股票时,则选择市盈率高的股票较为合适,市盈率越高,表明股票市价越高,其股价下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可以说市盈率是投资者分析投资风险、衡量股票优劣的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尤其是在股市低迷时投资者对市盈率更为关注。因此,…  相似文献   

19.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陆续公布 年报,众多的投资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那些业绩突出的上市公司,希望能够找到价位较低,成长性较好,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但是我们不能单纯看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市场价格,要综合分析企业的各方面素质,全面掌握企业的盈利潜能和发展前景,就此谈几点看法:一看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分析股票投资的风险大小。从每股收益可以算出股票现在的市盈率,市盈率高则相对风险大,市盈率低相对风险小,由于前期股票市场存在着非法炒作和多年以来没有挤压出来的泡沫成份,市盈普遍偏高。根据境外股市投资理念,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试论买卖价差对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度量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市商的买卖价差被认为是在知情交易者的预期损失和流动性交易者的预期收益之间的权衡,买卖价差中的不利选择成本在西方被广泛运用来反映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但是运用买卖价差对我国证券信息不对称进行研究却发现我国深沪两市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均小于欧美和香港市场,这与我国作为新兴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的情况不符。究其原因,我国为集中竞价的拍卖市场,不存在做市商或造市者,买卖价差不能被认为是做市商或造市者的盈利来源,所以不能正确反映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