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摘要]“十二五” 时期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产业的转型升级及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重点。民族旅游村寨作为我国重要的微观经济单位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在民族旅游村寨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下,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是否协调一致将影响村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对民族旅游村寨各利益相关主体及其各自的利益诉求逐一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促进民族旅游村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旅游村寨的特殊性在于其社区既是生活社区也是旅游社区,既是产权明晰也是产权模糊的社区,其村民及文化不仅是旅游发展的客体也是旅游发展的主体.文章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的特殊性和当期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指出“社区驱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外围助力”是西部地区合理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生态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和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学术界从民族文化生态的概念、内容,与旅游及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与保护以及其他专题研究等方面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这一历史时段有关民族文化生态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成就动机问题的提出和发展,综述了各国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论述了领导的成就动机是其行为的驱动力。从而建议我国学术界应加强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二十年来,史学界对于抗战时期我国高校内迁及其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诸多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使得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关注日益密切和重视.本文将近年来史学界对抗战期间我国高校内迁运动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总结和归纳如下,以期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更加细致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伦理学日益成为民族学和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本文分别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伦理学研究(包括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民族伦理学研究成果综述)、中国民族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和特点等进行了概述。既对我国民族伦理学多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又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合理化的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区治理是民族地区在新时期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明晰民族旅游地社区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对于完善当地社区治理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贵州省20个典型民族村寨为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民族旅游村寨社区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社区资源配置是影响社区治理绩效的必要条件。(2)社区价值构建和社区组织管理是社区治理绩效的重要核心条件。(3)社区治理可通过价值建构驱动、权力组织驱动和多因素综合驱动3条路径实现绩效提升。本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民族旅游村寨社区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有一定价值,同时也能为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政策和市场机遇的双重作用下,民族旅游村寨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的壮大起来。在此过程中,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府不乏存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刻意打造,进而出现了民族文化移植现象。此种现象不仅会左右民族村落文化变迁的进程和方向,还可能对当地民族的文化认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笔者结合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针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个人认同、族群认同、地缘认同以及客源地文化认同四个层面的变迁情况,对民族文化移植现象中的文化认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文化认同理论中的场景论和原生论阐发其变化原因,并对现代意义上的族群认同发展趋势做进一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游客安全是旅游安全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学者分别就游客安全感、安全认知、安全事故成因以及游客安全管理等问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探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游客安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同时,国内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着不足之处,还有待于不断拓展,今后仍需注重借助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交叉运用以深化本领域的研究.游客安全研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这也是保证游客安全,促进旅游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民族新闻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新闻学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事业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许多专家学者从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史、少数民族新闻理论研究、少数民族新闻应用研究、少数民族受众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学领域进行了研究,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并显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2.
发电厂商的市场力是各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之一,市场力的监测更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研究课题.随着国外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主要涉及结构性指标、模拟模型、囤留分析等.我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虽然已进行了多年,但对发电厂商的市场力仍然没有很好的监测方法,相关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展开.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对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举办的“首届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研讨会”是我国世界民族研究学术界对跨界民族问题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计55人,且我国对跨界民族问题研究有成的专家学者多数已经到会,大会收到论文35篇,其中大多数论文反映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目前研究水平,作为一次小型专题学术讨论会,应该说是成果颇丰的一次会议。在我国世界民族研究领域近20年来所举办的学术讨论会中,此次会议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其一,将室内研讨与实际考察相结合,使各位代表理性思考与感性知识相结合,提高了会…  相似文献   

14.
多民族多元文化,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复杂的经济价值观。贵州西江作为少数民族旅游村寨在社会化的进程与本底传承文化的交织下,呈现了独特的经济价值观,依据已有研究和田野、问卷调查,拟就西江经济价值观的因素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以及管理落后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掣肘问题。国内学术界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大量的思考与研究,本文就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分类、需求、供给、供给体制改革等几方面对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做一介绍,以期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建设与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介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一书,吸收学术界的最新成果,对1915—1990年中国思想文化进行了系统而又带有专题性的阐述,填补了这一领域教材和系统性研究的空白,成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进一步系统研究的引玉之砖。该书定价20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地方性知识"理论视角,以雨崩藏族旅游村寨为研究对象,透过"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运用田野调查和"深描"民族志方法,分析其传统文化传承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发现具有神圣意义的神山崇拜和世俗意义的"日卦"线、村规民约得到有效传承;通过实施成文性的《村规民约》和不成文的"传统约定",使藏族传统文化及其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地方性知识的传承成为制衡旅游发展对自然环境消极影响的有效力量;传统的地方性知识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和限度。"地方性知识"理论视角的引入,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目前关于旅游对自然环境影响研究的不足,推动我国民族旅游村寨的研究转向——从"西方"转向"东方",从"外部"转向"内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冷战是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术界,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档案解密以来,在宏观及微观研究中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本文试图从其起源问题及其他问题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成果相对有限,主要是对经济冷战宏观性地描述及对具体事件的勾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学术界在科学社会主义观研究中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梳理与述评,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的新水平。文章分为科学社会主义观研究特点、科学社会主义观研究中的几个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简要的评价与思考三个部分,以期能推动科学社会主义观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成为当今旅游开发和旅游行为的新热点。贵州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开展比较早 ,且卓有成效 ,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贵州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