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加314元,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收入增加最多和增长最快的一年。农业收入大量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稳定增长、政策性转移收入增加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小康生活》2004,(6):3-6
四、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十)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进城务工所选择的渠道各不相同,大体上有老乡或亲戚朋友介绍、老家的当地政府统一组织、看到招工广告而来、职业中介介绍、劳务派遣机构组织、自己找上门等几种。从调查情况来看,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老乡或亲戚朋友介绍。影响农民进城务工渠道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进城就业成本、政府为进城农民提供的就业服务、职业介绍机构的服务与声誉以及进城农民自身的素质等几个方面。为了提高农民进城务工渠道选择的组织化程度,政府应该努力提高进城农民素质并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以及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整顿和规范职业中介行为。  相似文献   

4.
范先佐在《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所谓流动儿童是指随父母移居城市上学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它与父母进城务工就业而将子女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相对应。从流动儿童的年龄结构来看,目前主要以小学生为主;从发展趋势来分析,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工作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城里居住和上学。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5.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民工经济"一头连着农村经济,一头连着城市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战略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所以,外来农村务工人员的生存和发展对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而通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对进城务工农民社会保障的立法和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就业培训制度等法律对策的实施,能够促进和保障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外出务工仍存在诸多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全国第一劳务输出大省,常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1500多万人,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达30%。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就业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农民外出务工仍存在许多困难。据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平顶山市、宁陵县、永城市、扶沟县、尉氏县、开封县、西平县、新蔡县、中牟县、安阳县、孟津县等地735位2006 年春节返乡的外出打工农民调查显示, 农民工进城就业仍存在工作难找;劳  相似文献   

8.
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平等待遇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城务工农民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城市务工过程中却受到称谓歧视、社会保障歧视、就业歧视、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的不平等、自身技能培训待遇的不平等及子女文化教育受歧视等不公平的待遇。本文在分析这些不平等待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城市务工农民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期望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改革相关制度,改善进城务工农民的相关待遇,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和小康。  相似文献   

9.
进城务工青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城务工青年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魏月霞人口流动给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和城市经济文明的重要力量。但是,人口流动也给社会尤其是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问题。而农民进城务工是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其中又以35岁以下的青年...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进城就业实际上是自身与城市用工企业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二者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实现交易。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城乡二元制度,农民工与城市用工企业之间的交易的效率低下,劳动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农民工就业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工的实际收入水平。而农民进城务工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进而影响着我国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因此,应该加快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二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确保农村劳动力持续稳定地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是导致我国"半城镇化"的最根本因素。土地城镇化先行,许多失地农民被迫上楼、进城务工,但是政府关于农民进城后生活的各种配套政策却并不完善。农民进城后不能完全融入城市,无论是农民自己还是城镇市民,都把进城农民当作了"过客",而非城镇的"主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其进城后的生存能力,并且要发展以农民为本、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农村文化,使农民进城后在生活上、心理上更易融入城镇生活,更重要的是改革城乡分治体制,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倡导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他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农业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农”思想。关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关于农业发展的主体、关于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于农业的现代化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基本框架。我们应以邓小平“三农”思想为指导,努力探寻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尤其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新思路,即加强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就业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道路,是统筹城乡就业的关键所在。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关系型社会资本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途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依靠这种途径进城就业并不能带给农民工较高的就业质量,也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不能过多地依靠社会资本,政府应该在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就业转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农民进城务工已非一般意义上的人口流动,而是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进城务工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民进城务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险参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05年吉林省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数据,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收入和参与社会保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和技术等级对农民工就业倾向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教育、培训、技术等级和工作经验对农民工的收入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其中接受高等教育、务工时间2年以上、接受一般培训或者具有技术等级的农民工比相应对照组农民工的收入高出20%、9.30%、11.49%和7.60%;教育、培训和技术等级对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接受高等教育、具有技术等级或者接受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参与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发生比是相对应参照组进城务工人员的发生比的2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目前洛阳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以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为重点,健全城乡统一、平等就业的劳动力市场;搞好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开发旅游产业,创造劳动力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个发展中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和难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新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有新思路,单靠调整种植结构只能局部性改善农业问题,靠农业本身挖掘潜力不再是最有效的办法,最有效的途径是加速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进程,扩大农民的非农就业。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加收入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党和政府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累计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1.3亿人.农民进城务工已非一般意义上的人口流动,而是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成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民进城务工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对这些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推动农民进城务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进城务工农民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和学习,认为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府的惠民政策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利保证,社会各界参与关注是对这些流动儿童的共育机制,城市中小学校是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渠道.其中,学校教育中建立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创设情感互动教学,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坚持长期的家校合作教育,是帮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尽快走出困境、人人都能上好学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生活》2006,(4):65-7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