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川羌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北川羌族地区为样本,探寻民族地区小城镇(村镇)建设、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高效经济模式。同时探寻如何将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贯穿其中,形成旅游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瓦为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从而为实现民族地区的持续繁荣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古代科举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是中国科举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推行,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往与融合,也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快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科技从抵牾走向融合是关系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课题,二者如何实现融合是问题之关键。深入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意义和作用,剖析文化与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抵牾,并针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提出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化寓于语言,语言折射文化,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文化的接触与融合必然与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密不可分。文化的接触与融合以语言的接触与融合为媒介,语言的接触与融合又会进一步促进文化的接触与融合。语言接触与文化融合路径下建构的文化是一种语言、文化双和谐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作为荆楚文化的一部分,东楚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长足发展。楚人对鄂东地区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取得了很大的历史成就,促进了鄂东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推动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东楚文化的发展历程中,矿冶文化对鄂东地区经济开发、军事力量的推动、文化的传播、民俗、民风的变迁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交通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文化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交通文化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交通文化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交通文化蓬勃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彰显交通文化地位和发挥交通文化作用的重要路径。在科学分析交通文化基本属性与重要价值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交通文化融合发展的生成机制与表现特征,积极探索交通文化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力和有效路径。研究认为,应积极促进交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交通域文化与行业文化的融合发展;切实加强交通安全文化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交通产业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交通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交通文化理论研究的学术水平,而且有助于推进交通文化的实践发展,极大增强和充分发挥交通文化的重要价值功能,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而着实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入湘三峡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峡移民工程中,移民的安置处境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基于对湖南多个地区三峡移民居住地的持续调查,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分析移民和当地居民间存在的矛盾及其文化成因。移民和当地居民间经济文化、语言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的社会角色认知及定位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导致的文化矛盾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有效促进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文化融合,是最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阐明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和意义之后,分析了其实施的可行性。最后,在实地调查的例证基础上,提出促进文化融合的几点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汉代徐州地区体育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梳理和对其文化特征进行挖掘,发现汉代的长袖舞、建鼓舞、棒舞、剑舞、傩舞等体育舞蹈项目是多文化的融合,具有民间民俗性、休闲娱乐性、融合与创新性、参与的广泛性、价值的多元性等文化特征,对匡扶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大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和供需理论为基础,在全国71个民族县域文旅资源发展的问卷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这些要素,并运用系统工程学中的解释结构模型(ISM),深入探究了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各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各要素进行分解和层次组合,得到由表层、中层、深层三大主要结构、七个细分层级构成的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影响要素的系统,较为清晰地为政策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表明,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中,文旅领域的政府支出是文旅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的"排头兵";相较于旅游资源,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引领性更为明显。为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应适当增加政府支出,并更加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旅游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阴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间虽有冲突但民族团结始终是主旋律,且特色鲜明,主要表现为政治认同保障团结;经济发展促进团结;文化交融推动团结。在交流与融合中体现"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推动阴山地区各民族走向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1.
闽南商文化是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演变、发展与闽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在长期融合、发展、创新的过程中,闽南商文化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闽南商文化是边缘化的方言文化与中原内陆文化的融合,是海洋性商文化与内陆商文化、异域文化的融合,是务实逐利的小商文化与中原内陆性文化的融合。闽南商文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爱拼敢拼、与时俱进、博爱至上的特点,是中华商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地的活态神话资源,是构成乡土文化情结和国家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川西地区是大禹神话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大禹神话分属不同的族群,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神话资源整体上呈现出复合型、多层次的特征。大禹神话在多样的历史情境中发挥了促进羌汉民族交流,联结入川移民群体的作用。从晚近历史上川西地区大禹神话资源凝聚区域文化认同的功能来看,充分利用各地域的中华神话资源,有助于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复兴。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时期 ,经过发动战争 ,开凿灵渠 ,在广西地区设郡、县 ,标志着广西地区由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这是广西社会的一大飞跃。两汉时期 ,广西地区虽有反叛中央王朝的反抗斗争 ,但是徙入的汉人进一步增多 ,中原的先进文化进一步传播 ,促进了广西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民族利益、民族权利、民族发展来看,由于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在逐步加大,我国民族"事实上不平等"的趋势还在加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要从民族关系问题的核心入手,缩小西部少数民族与东部地区存在着的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知识发展差距。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族之间必然会逐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切实改变民族关系,消除民族间因为文化差异不同所造成的偏见和歧视。而民族关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一种互动关系,民族关系从地位、本质、功能以及有利于多元文化融合发挥其文化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将会起到反作用,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行政机关,承担着发展基层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重要任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当前,要充分考虑到民族地区行政环境的特殊性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影响,通过构建完善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快民族地区乡镇公共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创新乡镇社会管理工作,加强政府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促进民族地区法制建设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等途径,建设民族地区服务型乡镇政府。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大背景下,贵州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完善党的民族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拓宽民族利益诉求渠道,培育各民族共享文化,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进一步推进贵州和谐民族关系构建,需要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干扰,消解民族文化渗透与融合过程中的负面影响,促进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预防和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  相似文献   

18.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分裂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与融合是当前文化学研究与建设中的热点,但目前学术界大多从融合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文章在叙述两种文化分裂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它们分裂的原因,旨在促进二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理论结晶。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同化力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相通和精神实质的一致,使二者有了融合的可能;而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使二者的融合走向必然。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月三,龙拜山",是流传在南宁环大明山地区的民间歌谣,记录了当地壮族人每年农历三月三上山扫墓的习俗,也是环大明山龙母文化的真实反映.环大明山龙母文化蕴含母仪龙德、中华孝道等民族精神内核,与骆越族群稻作生产的水环境融合共生,与武鸣"壮族三月三"是高度融合的文化整体.基于环大明山龙母文化的独特价值,建议以"壮族三月三"为纽带,以龙母文化为核心,以西江、珠江水系为导向,打造环大明山文化旅游圈,助推南宁市塑造首府城市文化旅游新形象,促进区域文化旅游合作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