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廉颇对蔺相如的古怪态度,以及秦国对赵国的前后表现,都说明"将相和"的背后,隐含着赵国两种外交策略的较量。当时,仍存在联秦与抗秦的两种外交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的国君。他即位时,正是齐、秦两个强国相对峙的时期。强邻逼境,胡人骚扰,四面受敌,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他曾多次和大臣谈到这种不利的形势:"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基于以上综合情况,赵武灵王毅然决定进行改革,推行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军事变革——"胡服骑  相似文献   

3.
正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记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赵惠文王时,秦国强行索要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命携璧入秦,经过惊险的陈词力争,最终完璧归赵。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他跟随赵王到渑  相似文献   

4.
郭开毁赵     
郭开,战国末期赵国的一个小小嬖臣。此人官儿不大,可是本事却不小,所于的头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便是成功地阻止了赵王复用廉颇。 廉颇,赵之良将,威震诸侯,他在任时,秦军屡战屡败。于是秦人便运用反间计,把廉颇搞下了台。廉颇下台后,赵国数困于秦,赵王有所醒悟,想  相似文献   

5.
毛遂与马谡这两个历史人物的际遇是很不相同的。毛遂因为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自荐,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与赵国联盟,促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他的大名与妇幼皆知的成语连在一起,流芳千古。而马谡则因丢了街亭,不仅小命……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的外交路线与毛泽东的外交路线有两个明显的区别。首先,赫鲁晓夫排除了在热核时代以世界大战的方式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赫鲁晓夫说:"必须努力使两种制度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变成只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和平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5,(4):135
近年来,无论是大国外交还是周边外交,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韬光养晦"转向了"有所作为"。由中国外交的实际行为及话语来看,从十八大到今天,中国的大外交战略基本形成。新的外交思路就是"两条腿走路"的大外交:一方面是与美、欧、俄等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另一方面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一带一路",连接这两个方面外交的则是"周边外交"。这个大外交战略的核心话语就是和平与发展,在维持和平的基础上求发展,在发  相似文献   

8.
"示弱"艺术自古有之,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齐国孙膑的"减灶计"、赵国的"将相和"故事等,都是"示弱"艺术的杰作。如今,"示弱"剥离了政治争斗的外衣,成为一种管理艺术和生活艺术。当今时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战国末期的两个军事强国秦赵之间爆发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战役旷日持久,最终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秦国大胜而赵国惨败。赵国惨败的直接原因,除了史家常说的赵括"纸上谈兵"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当时的统治者赵孝成王在识人用人方面败笔较多、失误连连,这直接影  相似文献   

10.
从"毛遂自刎"看领导者的用人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宇 《领导科学》2003,(22):22-23
据记载,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赢得了赵相平原君的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公元前256年),燕国派大将栗腹大举进犯赵国,平原君力荐毛遂统率大军前往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赵军被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满腔羞愤,拔剑自刎。毛遂从自荐到自刎,可以引发我们深入探讨领导者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地用好人才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日本学者盛田昭夫在比较东西方管理时,把美国式管理称为“砌砖墙”。美国管理机构事先设计好某种“合理化”的组织范围,对每一项工作的范围和责任加以规定,然后再寻找合适的人员…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中国梦",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延续以往外交传统同时又推陈出新、亮点纷呈的外交新格局;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设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倡议;总体外交节奏从"韬光养晦"走向"奋发有为"。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新理念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12.
正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遂拜张仪为客卿。  相似文献   

13.
王晓枫 《决策》2015,(Z1):88-89
2014年,中国成功举办两场重要的大型国际会议,在展示中国主场外交实力的同时,"舌尖外交"的魅力也再次引发关注。从亚信峰会家常菜主打的五菜一汤到APEC会议简洁不失庄重的四菜一汤,包括宴会现场表演的片北京烤鸭等特色环节,无不展现中国国宴独特的魅力。法国美食家布里耶·沙瓦朗曾经说:"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以此反观各国国宴,正是一语中的。外交无小事,饭局大学问。美食外交虽各有千秋,但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这舌尖上的美味营造良好的外交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外交本身,或许可以说它其实就是一种"表演"外交或者"行为艺术"外交.当然,表演得得体与否、艺术高下,要看不同政治家们如何发挥他们的智慧了. 有一种表演,可以称为"领袖战略表演".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艺术,它通常出于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中某种情势的考虑和战略、谋略、策略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秘书之友》2014,(6):F0002-F0002
正玺"玺"是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制定一系列等级制度,在少府中设置了专门掌管印章制度的"符节令丞"。当时规定皇帝印独称"玺",其材料用玉,臣民只称"印",且不能用玉。汉代基本沿袭秦制,但制度已略放宽,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的印称为"玺"的。  相似文献   

16.
朱国印 《领导文萃》2012,(23):37-39
率性中国古代的女领导很少,有个性的女领导更是凤毛麟角。但就有这么一位女领导,她无视礼教朝仪和女性的矜持天性,在庄严的外交会议上口无遮拦地大讲"荤段子"。这位牛人就是战国时秦国的宣太后。秦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太后,《战国策》、《史记》、《汉书》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这位传奇女性敢说敢做,锐意治国,政绩非凡,为秦国帝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深入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这一战略思想已成为邓小平同志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外战略方针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把握中国外交脉络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是中国外交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何谓"小棒外交"所谓"小棒外交"(small-stick diplomacy),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大棒外交"而言。这一概念认为,在处理领海纠纷等问题上,中国目前正大力依靠海监等民事执法船只来维护国家主权,这种做法既使北京避免被指责为"炮舰外交",又可以向对手施加持续不断的压力,体现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与"小棒外交"一同被提出的、意义相近的说法,还有"非硬实力""黄岩岛模式""被动式果断"等。"小棒外交"的提法最早见诸报端,是在中菲黄岩岛对峙期间。2012年4月23日,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美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詹姆斯.霍姆斯和吉原俊井发表《南海的小棒外交》一文。文章称,美国及其东南亚盟友"不应只关注那些占据着新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2,(5):135-136
《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王逸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本书中倡导一种"创造性介入"的外交新理念,无论对于学术讨论还是对于政策决策,都颇有启发。书中主题鲜明、语言生动,寓新鲜深刻的道理于通俗易懂的叙述之间,展示中国外交研  相似文献   

20.
有效赢得资方对党建工作的支持是确保外企党建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在分析了外企党建"民间外交"的提出背景后,探讨了"民间外交"在外企党建中的运用与建设路径,提出了""民间外交"助力外企党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