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后大跃进”运动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以高速度、高指标为特征的又一轮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运动;“后大跃进”运动主要表现为经济建设“洋冒进”、高等教育大跃进、交通建设大跃进等;“后大跃进”运动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它的长期盛行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必须采取切实的措施防范它再度重演.  相似文献   

2.
<正> 张闻天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率先系统深刻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一些根本理论问题。虽然有些观点并没有能摆脱当时的时代局限,但其中确有许多精辟见解值得探讨。一1959年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诚恳地批评了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并初步提出了他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见解。庐山会议后直至逝世前的17年中,张闻天身处逆境,但仍一直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独具特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伟大成就和深远影响,震憾着国内外反动派。他们搜尽枯肠,绞尽脑汁,竭力贬低和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恶毒地诋毁和诽谤我国大跃进运动。帝国主义者把我国大跃进讥笑为“主要是纸面上的东西”。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附和着敌人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其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仅就周恩来在大跃进后即国民经济调整恢复时期的经济思想作些初步探索。一、坚持实事求是的经济指导思想在1956年,周恩来就提出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1]调整时期,他一直坚持该思想,坚决反对经济建设中的浮夸冒进做法,反对弄虚作假的歪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盲目追求高速度,甚至出现“人民公社化运动将使共产主义在中国提前实现”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思想,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周恩来不赞成这些做法,他指出“…  相似文献   

5.
刘明越 《理论界》2012,(7):121-124
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运用传统的政治资源———政治动员方式,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以这种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并试图在短时期内实现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大跃进"政治动员产生了积极效果和负面效果。因此,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地分析政治动员,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六亿五千万人民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和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光辉照耀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以愚公移山的无畏精神,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在从1958年以来的短短时间里,掀起了大跃进和出现了象初升的太阳一样的人民公社。随着1959年的继续跃进,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原定在1962年完成的主要指标,将在今年提前实现。这是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党所领导的各条战线上革命的群众运动的伟大胜利。作为每一个迫切要求摆脱“一穷二白”状况而热烈盼望我国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人,无不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所取得的亘大胜利而欢呼,为我国六亿多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力而自豪。当然,这一  相似文献   

7.
“大跃进”运动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不久,毛泽东力图超高速度地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战略选择,其包含了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发展道路的思索。正是这些战略构想陷入了对当时中国基本国情和世界总体形势以及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才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深刻思考和总结这些方面的经验教训,对深化邓小平高速度发展生产力思想的认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很有意义的。一“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①,这一直是毛泽东魂牵梦萦难以释怀的情结,也是他发动“…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运动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所经历的一场带有全局性失误的经济建设运动。当时,“赶超”思潮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头,逐渐由理性走向非理性,进而偏离常规的轨道。实践中,“赶超”之风愈演愈烈,最终走向极端。这场运动影响深远,教训深刻,时刻提醒人们不能重蹈覆辙,为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提供了前车之鉴。尤其是对当前经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是分不开的,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毛泽东在建国后对所有制的认识逐步走入误区,无疑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也极不发达。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进展十分迅速,在民主革命成功以后,几年之中,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亘大成绩。特别是在全民整风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更推动着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成倍跃进。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许庆贺 《兰州学刊》2009,(5):222-225
浮夸风是大跃进时期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共产生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跃进前夕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存在的“左”的因素,酝酿了浮夸风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论大跃进"浮夸风"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02,23(2):43-45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有不自觉浮夸和自觉浮夸两种表现形式。不自觉浮夸是说大话,自觉浮夸是说假话。一般来说,自觉浮夸是不自觉浮夸的产物,它反过来又会导致新的不自觉浮夸的产生,而形成恶性循环。大跃进“浮夸风”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浮夸程度惊人、牵涉人员多、危害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敢想敢说敢做”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尽管毛泽东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其思想仍然不免有许多错误的地方,特别是在宣传过程中对其错误内涵大肆片面渲染,成了发动“大跃进”运动的舆论基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就必须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口。本文选择宗教作为文化对比的切入口,并以中西方典型的宗教——基督教和佛教进行对比研究。两种宗教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发展,起始于相类似的人类文化,最终却由于“王权”和“教权”之争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11,32(6):58-63
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我国农村集市贸易经历了从关闭到有限开放,第二次关闭到重新恢复,再到进一步恢复的曲折历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农村集市贸易政策是管得过严、管得过死。关闭农村集市、限制集市贸易是因为夸大了农村集市贸易冲击计划市场、滋生“投机倒把”和产生资本主义等消极作用;开放农村集市、恢复集市贸易是因为认识到了农村集市贸易在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城乡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唐朝前期教育发展大致经历了李渊的初步筹划、太宗的"大跃进"、高宗的务实调整、武则天的人为限制以及玄宗前期的真正繁荣五个阶段。唐朝教育的所谓"繁荣"更多的是一种政策上、制度上规划出来的繁荣,是纸面上的设想,而非生活中的实情。唐朝教育对中国教育之所以影响深远,更多的是因为其在制度上的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赶上并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的重要目标.确立这样的目标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用多长的时期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赶超.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就是一场企图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目标的大实验,结果欲速则不达,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了同西方国家的"和平竞赛".与战争形式不同,"和平竞赛"是两大阵营在较为缓和气氛下的一种角逐.虽然冠以"和平",但终归是角逐.经济、技术、国防等实力总体上落后于西方的社会主义国家,希图通过迅速提升国力,赶上并超过西方国家.有专家考证,最早提出"和平竞赛"的是苏联的马林科夫,他在朝鲜战争停战的翌年即表示苏联主张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进行"和平经济竞赛"[1](P147).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在它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开启了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新开端,发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依靠力量、找到了实现救亡图存的科学理论、拥有了实现救亡图存的领导核心。百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五四精神的激励下,勇担历史使命,一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动挨打、不断衰弱的悲惨命运,实现了由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五四精神对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投身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依然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建构“尚在路上”,虽然在现代性的构建和生成过程中,会引发一系列“副产品”,但中国若“终结”现代性进程,则弊远大于利。认识和反思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路径,在继承和开发传统中生成“现代性”,扬长避短,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可持续发展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