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学者竹添光鸿的重要著作《左氏会笺》注释《左传》能考阅文献、寻摭采获旧说时论,融会贯通,属辞周详,果于审断,颇得学界称道。惟其卷帙过繁,学界对该书的注疏内容、特点、体例、文献价值等方面或未遑论及或未予深究。因而未尝尽以彰显其学术价值,及整理旧文之功绩。本文立足于其对字、词、句、章的解释说明工作,对该书“笺曰”部分的文字训诂实践经验及义理加以分析探讨,以期冀揭示其文字训诂内容之丰富,训诂方式之多样,训诂义理之丰赡及其语言学和文献学研究价值之不菲。  相似文献   

2.
孔德凌 《兰州学刊》2007,(9):201-204
<毛诗传笺>作为郑玄的代表注作之一,展现了郑玄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郑玄借助于对文字音、形、义的综合考察,以广博的文献知识为基础,以丰富的训诂经验为依托,深入了解<诗经>中文字的含义,进而能准确确定字的本义和引申义,辨别古今字、假借字,对文字训诂作出了贡献,从而使人们对<诗经>的理解更为深入.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虽是一部先秦古籍,但历来为学者视为怪诞之书。清代考据之学大盛,出现了一批研究《山海经》的著作,其中成就最为突出者是郝懿行所著《山海经笺疏》。此书自问世后即获得学者们的高度评价,成为乾嘉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现代学者研究郝懿行时大多侧重于他的另一部名著《尔雅义疏》,而很少关注《山海经笺疏》。本文试对《山海经笺疏》的学术成就、版本及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代《诗》学研究的主要成就在名物训诂研究上,至乾嘉时代有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诗毛氏传疏》等三大名著传世。在清初三大家中王船山《诗经稗疏》在训诂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开清人《诗经》名物训诂研究之先河,此书对前贤故训能择善而从,又不因循守旧,钩沉辨谬,探赜发微,订正古注,补证成说,在继承中有发展,在训诂实践上有新说,在训诂理念上有新见,皆足以启迪后学,实为体现王船山《诗》学造诣和成就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5.
《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按照海太宗“疏不破注”的原则,以《毛诗传笺》为准绳,以隋刘焯、刘炫的义疏为稿本编撰而成。一般认为《毛传》、《郑笺》都是《孔疏》“疏而不破”的“注”,其实不然。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举证有六:《笺》标新立异处,《疏》极力圆通之;《笺》泥于诗序处,《疏》极力附会之;《笺》以兴为赋处,《疏》极力敷衍之;《笺》援礼入诗处《疏》极力申述之;《笺》误说意旨处,《疏》极力弥缝之;《笺》考释欠妥处,《疏》极力曲全之。总之《郑笺》之阙失,亦《孔疏》之阙失。  相似文献   

6.
“同”是一个常用的训诂术语,前人对它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木文以《广雅疏证)作为突破口,考察统计了“同”在该书的使用分布情况,分析了它的含义,发现“同”除可能指同源词外,还可能指通假字、异体字、联绵词或名物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等,理解时只能从字面意思切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郑笺》成绩斐然,代表了汉代《诗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注释之作起到了典范的作用,垂范百代。《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其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毛诗传笺通释》都产生了影响,《郑笺》与《毛诗传笺通释》在传统训诂、文学、义理上均有相通之处。《毛诗传笺通释》对《郑笺》全面地继承发展。从汉至清,诗经的注释之学紧密传承,可见中国学术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日人竹添光鸿的<左氏会笺>是关于<左传>整理和注释的重要著作.它对<左传>整理的贡献首先体现在校勘上,其校勘特点主要从校勘方式和校勘方法两个方面显示出来.<左氏会笺>在校勘方式上可以归纳为存真求善、做校异、订讹误三种;在校勘方法上则可总结为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几种.通过对<左氏会笺>校勘方式、方法的举例分析,并展现<左氏会笺>的校勘情况,说明其校勘不仅使<左传>的古钞本更臻于完善、精粹,而且丰富了校勘学的释例.  相似文献   

9.
<诗集传>是<诗经>宋学的代表著作,人们习惯把<郑笺>与<诗集传>对立起来.但不难发现<郑笺>的释词之例、训解方法及表现出的文学质素对朱熹<诗集传>都产生了影响,<诗集传>对<郑笺>的继承较为全面,而最为突出的是,继<郑笺>文学质素的挖掘基础上,又进一步的对<诗经>进行文学诠释,此点成就最大.  相似文献   

10.
李世萍 《兰州学刊》2008,(2):174-176
郑玄对《毛诗》大小序作了大量的注释,包括解释字词句、申述序义、补充史实、说明人物和名物制度等,有时还引用经典和纬书。那些不加注的序文则多与郑玄的解《诗》思想吻合。郑玄注序而不加“笺”的事实表明“笺”的体式特点就是表识见于其旁。  相似文献   

11.
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自由思想自传入中国,其命运多舛是众所周知的。从历史的纵轴线来看,有人以为,严复对“自繇”思想的独特理解,便预设了其命运。我们认为,这种代际相承的影响,并非“自繇”思想命运的致命因素。实质上,每一代思想家对“自繇”思想解读的中西文化传统参照系与现实处境,才是导致他们传播“自繇”思想成功与否的根本性要素。严复对“自繇”思想的解读,自然不能游离中西文化传统与现实处境的限制。明乎此,我们才会理解“自繇”思想为何在中国社会难以安身立命,而不轻易地对中国自由主义的布道者们进行情绪化批判。  相似文献   

12.
《方言》版本流传及文字校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见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目前有宋本、明本和清本等不同版本。为了使《方言》更接近古书原貌,先后有戴震、卢文、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人对《方言》进行校订。经过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言》及郭注本逐渐接近古书原貌,为后人对《方言》进行研究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13.
刘长卿曾自称为"五言长城"."五言长城"究竟指什么,历来说法不一.一般人认为指五言中的长篇,也有人认为指五言中的短篇,即五言近体.实际上,"五言长城"应该理解为刘长卿对它的偏爱、实际创作数量的众多以及对其五言诗价值和艺术成就的倚重.  相似文献   

14.
《周易》"乾坤易简"说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坤易简”说是《易传》所强调的原理性的观点。“乾坤易简”在《周易》象征喻意的表现形式上也得以体现。“乾坤易简”的《易》学思想,对古代文论也曾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地产生过影响,“以简驭繁”与“简而有法”的文艺创作论,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蒋海怒 《东南学术》2005,(5):127-130
文章对“批判佛教”思潮进行了观念史解读。批判佛教的核心理念是“缘起”-“基体”的对诤,前者被解释为现代性运思方式,后者为“非现代性”思维,具体表现为“性觉”观和“如来藏”思想。“批判佛教”主旨是立足于现代性的叙事脉络对东亚传统佛教思想失语状况进行反思,并进入到日本社会领域之中,批评了“基体”说的社会取向一“日本主义”、“社会歧视”、“帝制传统”。文章最后探讨了批判佛教的中国语境。  相似文献   

16.
邵明珍 《齐鲁学刊》2020,(3):107-115
晏殊于真宗、仁宗二朝,以位望俱尊之身推尊韩、柳,热心奖拔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才,对于宋初文风之变革以及文学创作之兴盛,具有承上启下之功。晏殊以及他的同道在天圣尊韩、儒学复兴方面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天圣尊韩的主导人物是晏殊及其同道,而不是欧阳修、梅尧臣。晏殊重视诗歌内容之讽喻功能,他对陶韦体之喜好与提倡,对江西派的深远影响,以及对白体之改造所带来的诗歌"惟说气象"等,都是宋代诗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7.
严复在市肆——market、直——right、小己——individual、计学——economics等词语的翻译中,实践了他所谓的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的现代格义方法:通过英语词源考古与汉字造形考古的方式贯通中西字义,从而确定汉语译词,其语言实践无形中批判了拼音文字先进而象形文字落后的价值取向。从奠定现代汉语词语的基本意义看,严复的语言实践完全可以称之为元语言实践;如果从中国现代知识谱系的发生角度看,严复的语言实践可谓元知识范型的建构。元在此意味着现代汉语创生的起始以及现代知识谱系转换的起始。  相似文献   

18.
以水书为载体的水文和水历是水族先民早在六千多年前的伟大创造。水文是一种与殷商甲骨文和金文同根同源却早于甲骨文和金文的神奇文字。水历则是用水文记载的古代天文历法,它的历史同水族的历史一样悠久。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体现于水书文中的文字与历法不仅是水族先民的一种伟大创造,它更承载着水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  相似文献   

19.
胡云晖 《阴山学刊》2004,17(5):64-66
根据现存方言并证之以古代语言资料,可以知道赏心之"赏",是"爽"字韵头脱落后的方言口语记音.这种语音现象具有普遍性,以之解释一些历来释有疑义的词语如"伤心"、"行唐"、"桑新妇"、"刚"、"松(月桑)"等,均可豁然明白.  相似文献   

20.
古文《尚书·说命》历来被认为是“伪书”,因而它所记载的商朝武丁时期有着“圣人”尊号的一代名相傅说的事迹和思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深入论证,可以看出古文《尚书·说命》是先秦流传下来的真古文献,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说命》所载傅说的治国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商朝的复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说命》记载的一系列言行来看,傅说不愧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