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浙东唐诗之路,伴随两晋六朝佛寺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兴盛。中国佛教史与文化史一些重要事件直接发生在浙东佛寺,或与此地佛寺有关,由之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浙东建寺不久,文人就经常到佛寺活动。在唐代,不论宦游、漫游、流寓,还是本土长期寓居,浙东诗路上,文人与佛寺结缘更为普遍,并成为习尚,佛寺成了文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文人游寺、寓寺,感受寺院自然与文化氛围,一些群体性文学活动发生于此,一些诗僧亦于此过着独特的寺院生活。佛寺文化因而融入浙东诗路,影响诗路文学与诗路文化。  相似文献   

2.
浙东唐诗之路是浙东沿线山水与唐代诗歌的美妙结合,如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把诗路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有效利用、合理开发、活态传承,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从遗产廊道相关理论出发,以全域视界审视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厘清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三个基本问题,系统梳理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内涵,科学解读浙东唐诗之路文化的现实意义,明确唐诗之路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从品牌构建与多元传播、文化传承与活化创新、资源整合与业态融合等方面对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创新实践提出建议与意见,通过诗路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将其转化为产业升级之路、区域发展之路、经济振兴之路,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考察了大量唐诗作品的基础上 ,论述了存在浙西唐诗之路的文学史实 ,并进而分析浙西诗路形成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唐代安史之乱前后政治、经济变化的对比,对浙东自然山水文人化的分析,以及对浙东水陆交通状况的梳理,试图从社会稳定、经济繁华、人文底蕴丰厚、水陆交通便利等多种角度和侧面论证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综合原因。  相似文献   

5.
罗时进  陈家愉 《中州学刊》2023,(8):138-143+2
研究者在讨论唐诗之路时,往往以唐诗文本为据,在纸上山川中寻找唐人行走的踪迹、路线、规律。但这是唐诗之路研究的一般路径,而不是特有企境。唐诗之路是唐诗研究的一个专题方向,我们既不应忽略它本有的丰富内涵,又不应无视它与唐诗、唐代文学研究的边界。唐诗之路研究是典型的唐诗“断片形态”的研究,对于唐代诗人来说,学者研究的是其生命中的一个“断片”;对于整个唐诗研究来说,唐诗之路也是一个“断片”。唐诗之路研究需要专门性、特色化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将路程、生活、经验作为唐诗之路的三重构境,通过唐人的行走路程,表现唐人丰富的生活和情感,抉发唐诗书写的经验贮存和审美意识,为唐诗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顶峰,唐诗园地百花齐放;唐诗大家灿若群星。唐诗是唐代诗人群体的智慧结晶,但唐帝王对于唐诗发展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唐帝王身体力行对唐诗创作起着导向作用,举办应制、诗会活动对唐诗创作产生推动作用,看重诗人、礼贤下士对唐诗创作起到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7.
探寻中国动漫产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欣欣 《云梦学刊》2006,27(1):111-114
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壮大方式,对中国动漫产业有着重要借鉴意义,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动漫产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才能在21世纪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国家的文化强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读邹志方先生新著《浙东唐诗之路》潘承玉清风明月之夜,读到邹志方先生的《浙东唐诗之路》,深深感到,他在一个并不宏阔的空间里再现了千年以前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一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神就神在这里有最丰厚的文化积淀。宋以来直至近现代...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5,(1):70-73
李白和李颀的诗歌刻画了典型的盛唐名士形象,这些形象既有前代名士的影子,亦有盛唐名士的独特风采。在艺术手法上,李白和李颀都吸收了魏晋风度品评人物的艺术,重视展现人物仪容、风度之美,形神兼备地刻画人物。在风格上,李颀采用史传笔法写人,故重写实;而李白重视主观抒情,故多写意。二者刻画的名士形象艺术上的异同有着深刻的时代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赠序和远游诗,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诗词达到巅峰的唐宋期间。表面看,这好像是经济和文学发达时随之产生的自然现象,但深究起来,人们却发现其中有许多从文学现象本身出发难以解释的地方。要回答这些疑问,以往我们惯用的审美视角显然无能为力,须得结合其他方面来读解,方有可能弄清楚作者的本意。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必须从文人身份这个维度出发,才能有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而对其进行现代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东夷都护府及其前身东夷校尉府主要负责管辖内附的奚和契丹的事务,它们在唐朝前期东北边疆的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后来由于唐廷国力和民族政策的原因,武则天时期被迫放弃了这个都护府。唐玄宗开元年间,在营州一带恢复了一定影响,但这时使职已很发达,故未再设立东夷都护府,而是以押两蕃使代之。东夷校尉设于贞观初年,它改称东夷都护则在贞观二十二年。东夷校尉府和东夷都护府与安东都护府毫无关系,那种认为东夷校尉是安东都护府前身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张九龄是盛唐之初的重要诗人,其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山水诗和感遇诗中,二者虽在取材和手法上有明显的差别,但在整体上却表现出一致的审美风格,即可用清省醇厚加以概括。“清”主要指语言的清新自然、意象的清洁高雅和意境营造的清淡自然;“省”指的是语言简洁明快;“醇厚”一方面指诗歌思想内涵纯正厚重,另一方面指艺术手法纯熟、典雅,以及基于这两个方面产生深厚的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3.
以往学界认为 ,唐诗繁荣的局面是当时经济昌盛、政治稳定、思想环境宽松等特定条件所促成 ,也是诗歌自身传统发展的结果。本文则认为 ,唐帝王的个人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 ,唐代君主亲自作诗引领时风 ;其次 ,敕编典籍滋养诗人 ;最后 ,以诗取士发现诗才。惟其如此 ,唐诗创作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4.
综合类文化期刊的名品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期刊经营要有精品意识、精准定位、知名栏目、管理水平、高超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上古时代中原地区并不是封闭的,内地与西部地区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海贝之路"就是东西通路中的一个环节。考古资料表明,这条通路从中原到关中,从关中到西域、西南地区,时间跨度从史前时代到商周,可以说是后代"丝绸之路"的先导。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6,(6):69-73
唐乐府中铜雀台诗是唐代宫怨诗一个重要的历史题材,文人巧妙地将悲怨意象和悲怨词汇相互运用,使之构成了一个富有典型悲怨文化的宫怨主题。铜雀台诗的悲怨文化从南朝发展至唐代不断丰富与革新,唐代文人的铜雀台诗创作不仅继承了南朝以来的怨文化,还对造成铜雀台悲怨文化背后的根源进行揭露与控诉,丰富了铜雀台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的发展是通过承传而创新,其创新方法包括外生和内生两种.外生之路是以一派或一种哲学为根基,吸收其他哲学派别的成果以构建新哲学的方法,这种方法重视各种思想资源在创建新哲学中的作用;内生之路是以一派、一种或某一个人的哲学为依托或生长点,不依赖、吸收其他任何哲学的成果以建构新哲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坚持思想资源上的纯而不杂.经由内生之路创建新哲学所依靠的是观照、心悟和神会,它需要体证者付出整个的生命,而且,这种方法是不可言说的.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已经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成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导向。弘扬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现象和实践活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雷锋的伟大发轫于感恩,成长于坚守,高尚于奉献,辉煌于笃行。雷锋同志的成长道路,给予我们特别是青年人诸多的启迪:要懂得感恩、不负年华、对标楷模、践履笃行。  相似文献   

19.
邱睿 《殷都学刊》2008,29(4):97-101
郁达夫的《采石矶》以乾嘉诗人黄仲则为题材,初次体现郁达夫“借古讽今”的历史小说创作理念,借以影射郁达夫与胡适的一段纠葛。《采石矶》蕴含了郁达夫对名士“狂狷”精神的回溯,并揭示了以“立言不朽”来对抗“在世寂寞”的途径。郁达夫对黄仲则等旧名士的追慕,不仅仅止于其诗文,更是一种名士精神的坚持。  相似文献   

20.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诗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诗学主张却与复古诗派崇唐抑宋的理论不同。他推崇盛唐,但又认为唐诗并非尽善尽美;他批评宋诗,但没有对宋诗作出全盘否定,而是清醒地看到宋诗对明代诗坛产生的积极影响。他认为各个时代的诗都有其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反对以时代定诗歌创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