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批判西方传统法律正当性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劳动哲学为基础的法律正当性理论,强调法律正当性应该建构在主观与客观、事实与价值、个人与社会以及历史与现实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法律的正当性在于,法律既要反映社会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实际情况,也要契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特别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的主观价值观念,法律既要充分保障社会成员的个人权利也要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马克思的法律正当性理论较之自然法学派和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法律正当性理论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的劳动哲学将自然和社会都纳入社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中去把握,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本质,社会道德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社会关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是社会道德关系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私有制社会的道德关系中,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组织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矛盾的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物质生产劳动进步带来的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是社会道德关系矛盾解决的根本力量,伴随劳动解放和劳动自由的发展,社会道德关系中各种矛盾的统一性将取代对抗性占据矛盾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以劳动哲学为基础的法哲学主张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把握法律事实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法律价值既要适应法律事实,同时又要超越法律事实,引导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改造.马克思既反对资产阶级自然法学和理性法学的法律价值绝对主义,也反对实证主义分析法学的法律价值相对主义.马克思认为对正义、自由、平等等主要的法律价值观念的理解都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它们都是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物质生产劳动发展不断变化.法律价值观念的具体价值取向取决于物质生产劳动发展的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是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捍卫资本的利益所得.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其本质是维护与劳动创造等比例的利益所得.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那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相似文献   

5.
法律正义是法律制度设计、执行应该遵循的核心伦理价值观念,法律正义观是人们关于法律制度正义的总体认识。马克思从劳动哲学出发,在批判西方传统法律正义观特别是资产阶级法律正义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正义观。马克思认为,法律正义建构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上,超越社会物质生产发展阶段的抽象的法律正义在现实社会中不能真正实现,法律正义是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资产阶级法律正义的本质是论证资本利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本质就是维护劳动权益最大化的合法性;维护以按劳分配为核心的社会物质利益分配方式是社会主义法律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马克思以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面对世界,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而是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阐明了马克思从现实中的人出发去解析当下的世界(资本主义社会),并在批判中阐发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共产主义).指出了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改造世界为其哲学宗旨.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分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劳动概念的特点,论证《手稿》中的劳动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实践”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之核心概念 ,而且与 2 0世纪西方哲学之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连 ,因而探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就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劳动”与“实践”两个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入手来考察 ,马克思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发现了传统处于对执状态的劳动与实践概念之内在关连 ,并将劳动引入实践概念 ,由此而带来了实践概念之融入现实生活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0.
本体论作为对事物终极原因追求的理论不止一条思路,西方哲学史中有两种本体论形态:实体本体论和过程本体论,过程本体论并未成功消除实体本体论的困境。马克思哲学对二者进行了扬弃,既批判了实体本体论,又超越了思辨过程本体论,确立起实践过程本体论。将本体纳入实践过程考察,实践过程是人的在世方式,归根到底一切形而上学问题都产生和消解于实践过程,思维与存在在实践过程中构成对象性关系而相互规定。实践过程本体论作为思维方式要求从互动生成中理解事物,具有历史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维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来解释人的生活。在研究人类生活时,马克思选择"劳动"作为切入点,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哲学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揭开了人类生活世界的奥秘。从生活观理解马克思哲学,既反映了哲学的主题从关注自然世界到理性世界又转向生活世界的历史逻辑,也符合马克思创立新哲学的实际过程和思想本意。  相似文献   

12.
劳动作为重大的理论课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结果.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多次探讨劳动的辩证法,阐述了劳动对于人的教化功能,并在哲学史上第一次赋予劳动以存在论的价值.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对劳动的哲学视域,但他并没有囿于此,而是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变革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研究,实现了哲学与经济学的视域融合,从而将劳动命题推向深入.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对黑格尔劳动观的三次批判,使黑格尔抽象的精神劳动回复到现实的处于特定生产关系之中的劳动具体.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超越集中体现在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上.  相似文献   

13.
生态问题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劳动则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关联的纽带,因此,马克思以劳动作为逻辑起点推演出他的生态思想:劳动既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的中介,又是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劳动的这种调整和控制功能一旦失效,就会出现物质变换裂缝而导致生态危机。对于生态问题的研究,马克思的绝世超伦之处更在于他透过生态问题的表象揭示出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即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异化,并据此探寻通过劳动解放救治生态危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在马克思思想转变和发现新世界观的过程中,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是意义更为要的著作: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继承是唯物史观发现的关键环节;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扬弃是唯物史观创立的重要前提;黑格尔的<逻辑学>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意义需要重新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一种深厚的人本思想。它是对抽象人本主义的合理扬弃,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关怀人、为了人、谋求人类的彻底解放,通过人、依靠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而且对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够有力地回应那种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同非人道的专制和暴力等同起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开创了现代实践哲学。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哲学界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哲学是何种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只有回溯到实践哲学的源头,即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劳动为核心,研究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道德、宗教、政治等活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没有否定和抛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和伦理维度,而是既包含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自身即是目的”的实践,又包含了手段性的劳动。只有看到马克思将劳动提升为实践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理解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才能驳斥阿伦特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质疑。总之,将劳动作为实践的主要形式是马克思建构唯物史观、解释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劳动作为重大的理论课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后果。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和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之间,保持着一种深刻的思想传承关系。简言之,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揭示了劳动的社会历史内容,以此表达了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黑格尔将其上升为现代性的一个哲学问题,进一步描述了近代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结构及其矛盾;最后,马克思把劳动理论推进为一个彻底的批判理论,达到了对资本主义的彻底否定性理解。在马克思全部理论中,哲学的“劳动”概念和经济学的“生产”概念构成了表征理想和批判现实这两个不同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马克思深刻的经济哲学思想。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将哲学批判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本真劳动与异化劳动的比较,通过对"劳动"的本质这个被国民经济学家所不曾意识到的问题的探讨,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劳动概念的曲解,同时阐明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0.
劳动是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通向自由的途径,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摆脱了"被强迫的谋生活动"的标签,而发展为一种新的实践原则,即"自由劳动",这是一条由劳动开启的"解放之路"。因此,只有站在"自由劳动"的基点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亦即"资本批判"的理论旨趣和"劳动解放"的革命要求,以及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意识内在性"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