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极为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之一。人口学所讲的人口素质是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三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教育,身体素质提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思想素质的提高应抓好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敬业精神教育等方面的工程。  相似文献   

2.
生命质量指数(简称PQL),也称人口质量指数,是从健康和文化两方面反映人口质量的综合指数。人口质量是人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条件,它由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所构成。用PQLI指数分析人口质量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PQLI指数只计算了人口质量构成的三个指标,其计算结果不能反映人口质量的真实状态,而且计算权重不科学,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适用程度不同等。改进这些缺陷的措施是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和可靠的计算权重。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既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质的规定性,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生产力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人们对生产力内在规定性的不同认识,说到底是生产力内在规定性不同发展阶段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相似文献   

4.
人口规律     
人口发展过程中各主要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由于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所以客观上存在着多种人口规律。它们构成人口规律体系,完整地反映人口发展过程中各个主要方面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从不同侧面反映人口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人口规律可分为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自然变动规律等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人口规律如同一切社会规律一样,也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的为数不多的共有人口…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问题正受到两堵墙的夹挤:一堵是老龄化来临;另一堵是人口基数太大,不容提高生育率增加未来劳动力人口数量,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劳动人口质量。然而,未来人口质量令人忧虑,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都不适应要求,甚至部分出现文化素质逆淘汰现象。怎样提高人口质量,本文从数量质量辩证关系、综合治理的经济杠杆和优生法规三个方面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6.
人口史的研究客体是人口,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规定和不同关系的总体,包括着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等社会烙印。所以人口史的研究对象是:依次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社会变动、地区分布和数量、质量上的人口再生产的规律性。从人口的一般规定性而言,是指一定时空间内,和此时此地的生产方式相互制约下活动着的人们总体。据此条件而论,我国的历史人口,颇大程度上具有世界性历史人口的代表性:在时间上有二百万年左右的史前史,三、四千年的有史期;在空间上,存在着种种地望的自然景观。而且早在四千年前的传说时代,已经留下一个完整的“九州人口和垦地数”,足资研究史前期人口。此后历代人口资料,琳琅满目,虽残缺不全或有鱼目混珠,需待科学分析,但不难抽象出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人口模式。这对于人口理论的建设和人口学体系的研究,具有论证和类比的重大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提高我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问题浅论沈宏霞“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两个方面。人口素质包括人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其中,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人民的幸福和政权的巩固,居...  相似文献   

8.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是揭示事物集合体的质的规定性的。集合概念可以反映单独的集合体,也可以反映以集合体为分子的类,它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是交叉关系。集合概念可以划分,同样可以概括和限制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广东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本文首先考察了广东人口总体文化素质状况,然后分析了广东人口文化素质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城乡差异、职业差异和行业差异,最后提出了提高广东人口文化素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湾社会的族群分裂现象一般被看作是一个社会问题或政治问题,而非人口问题,并很难被纳入人口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族群分裂现象的人口学解读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人口学中的人口质量范畴具有较大局限性导致的。借助对族群分裂现象的分析,可以认为传统人口质量范畴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由个体人的属性推断人口的属性;对人口质量的绝对化和简单化;过于强调人口质量的经济意义,而忽视人口质量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是对人口质量的静态描述而缺乏动态把握。  相似文献   

11.
巨灾导致人口数量、质量与结构失衡,应根据巨灾的性质和破坏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人口外迁、迁入或出生人口以进行人口数量重建。人口质量重建则主要借助于以下四条路径:通过全面康复提高残疾人口的社会参与能力,通过孕前、孕期医疗支持减少先天缺陷新生儿的出生,通过心理援助、恢复和扩展社会支持网络缓解受灾人口的心理压力,通过重建校舍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人口结构重建则在改善灾民可持续生计的前提下,依赖政府的政策与规划,实现人口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思考王乃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战略任务。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第一位的是思想政治素质。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包括多方面的。说到素质,有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但是学生害怕写作文,因此使作文是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14.
社会指标体系是测度社会现象基本特征的数量情况的指标集合体。它由指标名称和具体数值组成,指标名称反映指标质的规定性,指标数值反映对象的数量情况。按照唯物辩证法观点,任何质量都表现为一定数量。量变为质变准备条件,量变的积累引起质变。因此,指标体系本身就内涵着质和量的统一,绝非数量的简单堆砌和机械变化。社会指标体系是在经济指标体系基础上形成的,它包含经济指标内容,但更着重非经济指标,是对整个社会总体的、有机的观察,它是认识社会、管理社会的指示器和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生存.本文试图从科学文化素质对人们的环境意识、产业结构及生活方式的作用来论述科学文化素质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影响,提高人们对科学文化素质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是一个总体,其中有着不同层次的重要理论问题。其实,任何社会的伦理道德也都是一个由不同层次构成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的总体。为什么道德会有不同的层次?众所周知,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反映,它是调节人们相互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有着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概括起来,就表现出不同的层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劳动力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也就无法进行。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第44页)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过程,既是生产资料按一定比例的分配过程,也是劳动力按一定比例的分配过程。它们之间既有量的规定性,也有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以新加坡、马来西亚宗族社团的演变为例,探讨了战后海外华人宗族社团的演变过程、演变特征和演变的主客观因素。指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物的宗族社团,它在海外华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质的规定性,又有着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同国家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价值取向,是指人的价值观念的指向,也就是人们认为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无价值,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事物的利弊、是非、善恶或美丑的评价。价值取向与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关,也与人们各自的地位、需要、利益、志趣、知识等社会个体因素有关。换言之,价值取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处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条件下,通常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同时,人们处于不同的地位上,具有不同的利益,需要知识等,通常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的价值取向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人的社会化程度的直接反映,是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呼唤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是主力军,建设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事业,任务道远,因此,新型农民必须要具备科技文化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有希望,才能变为现实。1.新农村呼唤新农民必须具备科学文化素质第一,文化素质农村的富裕程度、开放程度和现代社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即文化素质)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过:“不解决好农村的教育问题,不提高农民的素质,农民就不能从根子上摆脱贫困。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关键。”据经济学家分析,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