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张瑞 《社区》2012,(3):27-27
在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有一位老人退休后,捐图书创办“农家书屋”,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口碑,用自己的行动延伸着一位老党员的执著追求,影响激励着周围的人。他就是退休老干部高福良。 高福良生于1940年4月3日,1984年入党,1983年任油坊村村长,1984年调到乡养殖场任场长直至退休,2006年开始担任油坊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高福良老人每天一大早便来到社区的“农家书屋”,打扫卫生,迎接村民和学生来看书。  相似文献   

2.
90岁的老人,还能做些什么事情?茂名市这三位老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答案。·邱惠文在茂名市红旗社区,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就是被尊称为"邱大姐"的邱惠文。今年92岁的邱惠文老人,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信宜地下革命抗日妇女救护队,解放后曾任信宜县副县长。退休后的邱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社区,有一位81岁的老人退休已久,但每天还是按点"上班",他就是社区便民服务队的义工马广明。马大爷义务为社区居民维修电器,今年已是第22个年头。如今,马大爷的家虽搬了,但人不"搬"。在新小区与老社区之间,马大爷仍不知疲倦地来回奔波着。  相似文献   

4.
一天,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老庄社区52岁的企业退休老人、居家养老志愿者李鸣,主动来到社区89岁的孤寡老人黄松的家中,义务给老人买菜、烧饭。为此,老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李鸣的"时间储蓄银行"记录簿上,为她又储蓄了20分钟的居家养老服务时间。目前,在姜堰市城区的11个社区,共活跃着32名像李鸣这样的"居家养老志愿者",他们已为社区贫困的"空巢老人"累计服务2560个小时。"推行‘时间储蓄银行’的做法,是对企业退休人员居家养老问题的探索,能让  相似文献   

5.
姚绍辉 《老友》2009,(9):28-29
"退休后,有的人追求享乐;有的人怨天尤人,感叹人走茶凉。退休对我来说就是调动工作。"刘纪甫是这样理解退休的,他更用自己的行动作了诠释。这位从工厂机修技师岗位退休的老人,凭着执著、  相似文献   

6.
李沅  赵章进 《金陵瞭望》2008,(13):27-27
“您真是人如其名啊。”听到记者这么说,70岁的傅厚宽老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傅厚宽是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党员。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在社区组织的特殊党费交纳活动中往募捐箱里放入了1万元现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各居民区,一直在静悄悄地开展着"四门行动",它如同早春的和风细雨,滋润着居民区每一位居民的心。"敲门行动"让独居老人不再无助"咚咚咚!"文苑一居民区内一位独居老人的房门被敲响,老人打开房门,笑容漾上了脸颊。原来,这是和他结对的一位党员志愿者又来探望他了。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地工作,这位党员志愿者定  相似文献   

8.
徐明贞  杨毓勇 《社区》2005,(14):30-30
社区陈连科今年70多岁,有脑血栓后遗症。1996年退休回到社区生活后,他称自己是“嫁给了社区”,两天不去看看、坐坐,就像少了点东西一样。和大多数退休老人一样,陈老刚转入社区时,心里空落落的,很不是滋味,但是,社区为退休老人创造的温馨环境,让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济南创建文明城市,大热的天,老人和年轻人一样,拿着铲子走上街头义务清除“野广告”。印度洋地区发生海啸之后,老人立即来到社区,带头捐款200元。社区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腿脚不便,就坐着敲鼓。此外,陈老每天晚上坚持到家属院里巡逻,有一天下雪,陈老穿好衣服正准备出门,儿子说…  相似文献   

9.
伴您幸福     
近日,编辑部接待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说自退休那年起,已连续11年订阅《山西老年》,对书中的文章如数家珍。他说,11年来的杂志他至今一本不落地保存着,整整齐齐摞在床头,日日夜夜陪伴着他。他经常把其中的动人故事讲给家人和街坊邻居听,把上面的生活百科知识介绍给亲朋好友,把书里的美文推荐给上学的娃娃们……老人讲述时,一脸的幸福,让人感动。从1984年创刊算起,《山西老年》已经走过近20年的历程。20年来,贴近老同志生活,做老年人的知心朋友,一直是本刊的不懈追求。经过多年的努力,《山西老年》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为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0.
若水 《山西老年》2009,(6):18-19
上海退休老人郦庙成放弃了大都市优越的生活,跟随一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农村夫妇,来到河南遂平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安度晚年。一位大都市的退休老人,咋会选择在贫困农家度过晚年?这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11.
孙成栋 《社区》2012,(6):25-26
2011年12月22日,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文峰街道长坝社区居民曹文刚握着社区"居民书屋"管理员的手,感激地说:"‘居民书屋’的作用还真大,都成了我离不开的‘加油站’了!"原来,一天前,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的小曹遇到了技术难题,跟往常一样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社区"居民书屋",于是,趁第二天休息来到书屋寻找"老师",没想到还真"找着了"。近年来,亭湖区大力推进社区"居  相似文献   

12.
张正才 《源流》2012,(9):55
4月3日上午,笔者走进江苏省江都市吴桥镇金阳村农家书屋,看见一排排崭新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图书,10多位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自从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我经常来这里查找所需要的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提高我的种养技术水平。可以这么说,农家书屋是我们农  相似文献   

13.
林桥妹 《源流》2012,(5):55-55
4月3日上午,笔者走进江苏省江都市吴桥镇金阳村农家书屋,看见一排排崭新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图书,10多位村民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自从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我经常来这里查找所需要的种植、养殖方面的知识,提高我的种养技术水平。可以这么说,农家书屋是我们农  相似文献   

14.
金本浒  蒋新东 《老友》2011,(12):26-26
万福是吉安县最大的乡镇.圹东又是该镇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圹东街农贸市场上一角.设有一个书摊,每天吸引着不少农民朋友和中小学生前来这里看书借书。书摊的主人是位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名叫刘慕蕾。据说这是他开办的农家书屋的第三个书摊点。  相似文献   

15.
盛芳 《社区》2012,(11):34
为丰富社区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皖北某市某区人社局组织100位退休人员在当地开展了"一日游"活动,并在中午安排了聚餐。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主办者只提供了一些饮料让老人们饮用。可是有近10位老人认为这样不尽兴,平时很难有  相似文献   

16.
"桥畔织就读书网,风生水起层层浪。苑内且听书声朗,读罢更显精神爽。书到用时方恨少,好在处处有馆堂。得了平生文墨缘,很觉心宽志亦刚。"73岁的张绪庆老先生才搁下笔,在场之人无不拍手称赞。这是一首藏头诗,老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桥风苑"的情愫。桥风苑,是上海市杨浦区大桥街道与图书馆合办的社区读书会,会员大多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共同的爱好将老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生活从此更添光彩。  相似文献   

17.
在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活跃着一支由11位退休的老共产党员组成的社区理论导读队。他们常常夹着厚厚的手写稿,深入到居民之中,轮流为社区内的十多个居民区的群众开展理论导读活动。从2001年社区理论导读队成立至今已有整整9个年头,导读队员们坚持将自己退休  相似文献   

18.
在珠海市拱北婆石社区的中珠新村,有位热心肠的退休老人肖桂兰,在她的带领下,一支由二十几位离退休老人组成的社区治安巡逻队出现在小区,这些老人的志愿行为撑起了社区治  相似文献   

19.
纪轩 《老友》2021,(2):30-32
在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东里社区,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每天忙忙碌碌,有时在小区里值班巡逻,有时在楼道上入户走访,有时在院子里教孩子们画画……他是这个小区40号楼的楼门长,是该楼80余户居民心中亲切的"老陈",是大家无论大事小情都愿意找来帮忙的"老大哥"。他叫陈发芳,来自江西,是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随儿子一起来到北京.  相似文献   

20.
美琦 《山西老年》2012,(9):32-33
在山西省寿阳县有这样一位老人,提起她时,有人称她是寿阳的雷锋,有人称她是寿阳的解黎明。在更多人眼里,她是共产党员中的楷模,是老年人眼中的知心大姐,青年人眼中的好妈妈,孩子们眼中的好奶奶,她叫郭唐珍。郭唐珍老人今年70岁,退休前在寿阳县朝阳镇政府工作。已过耄耋之年的郭老,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是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按理说,作为一名空巢老人,她更多的是需要别人的关心和照顾,但是郭唐珍老人始终把共产党员的责任看得比什么都重,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员,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诺言。我虽然退休了,但党员的责任和追求永远不能忘。"多年来,她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帮助着许许多多的人,默默地做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好事、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