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英国当代著名天主教小说家戴维·洛奇在天主教小说中表现了强烈的喜剧色彩,这种喜剧特征与洛奇推崇的前辈天主教作家伊夫林·沃的创作既有明显的亲缘关系,也显现出独特性。二者一为黑色幽默风格下蕴藏着荒诞感,一为诙谐幽默的笔触下融汇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天主教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小说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的各种丑恶罪行,赤裸裸地揭示了人性最本真的一面。他的小说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这与莫里亚克早年的生活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是斯帕克观察世界的出发点,人生的指南针,斯帕克的宗教信仰与她的小说创作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斯帕克创作她的第一部小说《安慰者》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她的宗教信仰和小说创作的关系。目前很少有人详细研究过《安慰者》的叙事策略和斯帕克的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而这对理解斯帕克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斯帕克的宗教信仰决定了她的叙事策略,她所选择的叙事策略反映了她的宗教信仰,二者达到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及其六部天主教小说所反映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拯救问题,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的方法,分析了校园三部曲中对于知识分子的文化拯救以及六部天主教小说中宗教拯救的内容,得到了深陷泥潭、道德沦丧的知识分子们需要通过文化拯救、宗教拯救,以便实现自己与社会的完美结合,达到宗教和人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针对戴维·洛奇校园三部曲及其六部天主教小说所反映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拯救问题,采用了理论分析和实例证明的方法,分析了校园三部曲中对于知识分子的文化拯救以及六部天主教小说中宗教拯救的内容,得到了深陷泥潭、道德沦丧的知识分子们需要通过文化拯救、宗教拯救,以便实现自己与社会的完美结合,达到宗教和人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姐妹们》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正式开启了乔伊斯对都柏林社会人民长期处于天主教的宗教高压之下精神瘫痪的社会问题的披露和批判。以小说人物对话为研究对象,发现对话篇幅较长,几乎占据全文的一半。同时,对话中存在诸多违反英国哲学家Paul Grice会话合作原则的“失合”交流——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空白,欲语还休的避忌,还有人云亦云的盲目。乔伊斯通过人物对话中的“失合”现象,将都柏林社会思维能力衰退、道德标尺瘫痪和盲目信仰宗教的社会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以这种方式深化了小说主题——精神瘫痪。  相似文献   

7.
利玛窦在内地的第一所教堂位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83年,天主教传教士历尽艰难,终于获准在中国肇庆居住,至此,天主教再次在中国内地传播。仙花寺,即天主教传教士在中国内地建造的第一座教堂,见证了这段历史,记录了利玛窦等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初期的全部历程和艰辛,它在天主教中国传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有关史料和考察,提出今天位于肇庆市区西江河畔崇禧塔旁的一座两层楼古...  相似文献   

8.
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四百多年,至“梵二”大会议后,天主教在尽力适应各国具体情况方面进行改革努力,但时至今日,仍步履维艰。文章认为:天主教中国化不应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还应表现在文化上,使做为一种西方外来文化的天主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达到相互协调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戴维·洛奇的小说《灵与肉》描写的是第二次梵蒂冈会议及 Humanac Vitae 发表以后,天主教徒如何重新审视权威与良心,如何经历着各种改革,最后又如何选择了一位保守派新主教的故事。本文以《灵与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申天主教徒的共性和个性的发掘,认为《灵与肉》这部作品就像是天主教徒生活的多面镜,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天主教内部的状况,是英国天主教那个徘徊时期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天主教教会对此反应迟钝。本文介绍了马相伯针对这种变化所提出的天主教中国化的主张和建议,认为马相伯在天主教中国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与社会文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可以说密不可分,三维文化(即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和生态文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的作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只有实现了对三维文化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针对目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优化升级的要求,分析三维文化在产业优化升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如何充分发挥三维文化的作用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左翼作家厄普顿.辛克莱致力于以文学介入社会生活,其代表作《屠场》的生态意识获得学界共识。小说从包括食品安全问题在内的多层面反映作者对人类与环境之矛盾冲突的生态思考。其中,从消费主体和消费环境两方面所反映的异化消费问题阐释了人类物质生活层面的困境。辛克莱以移民群体作为再现的对象,从消费的符号层面与文化内涵探讨美国现代社会中资本的逻辑,以及资本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诗经》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原始兴象、比德意象和审美意象.这三种意象既代表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上的历时发展,也构成了<诗经>意象在观念内容方面的共时结构.<诗经>意象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划分为描述型、比喻型和象征型三大类.这三类意象鼎足而立,各自具有艺术表现的功能和特色,又密切配合,相辅相成地建构出一篇篇富于艺术表现力的诗作.  相似文献   

14.
《墨辩》是先秦哲学中最具逻辑性反思性格的哲学文献.在现代学术形成和奠基的阶段,关于《墨辩》的研究一时蔚为显学.《墨辩》中"纯客观"的物观的出现,是春秋末年礼序崩坏的结果.墨家以激进的"理性主义"态度,消解了礼序赋予物的价值属性.而更为抽象的几何意义的物观,则源自墨家对辩论的庄重态度,以及随名辩之学的兴起而来的形式性论证和辩护的需要.辩者之学是在儒、墨之间以及墨家内部各派之间的持续论辩中产生的,随之而来的普遍的质疑和辩护的思想氛围,对"子学时代"的各家哲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重复"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术语,因此一直以来,"重复"也是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常见的叙事手法,后结构主义理论家们曾经也就"重复"有所阐述.在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者之一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窥视者》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的"重复"手法的运用,读者在阅读中通过对其中大量使用的"重复"手法的理解和把握,可以发现"重复"正是解读该文本的一个重要的"密码".  相似文献   

16.
《深渊》以芝加哥小麦交易为题材,从一侧面反映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初期商品交易的黑幕。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劳拉定居城市后的情感变化和形成的城市恐惧感以及男主人公杰德温在交易场中投机成功和博弈失败的心理变态。在《深渊》中,诺里斯创构了城市黑洞意象和斯芬克斯意象,揭示了人性与动物本性纠结的本源,突显了经济主宰早期现代城市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关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发展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当前养老机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未来需求,另一方面是现有养老服务资源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养老服务机构在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不足,并由此而导致低价格—低质量—低入住率的恶性循环.本文认为,各级政府和公众应该进一步重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而形成“质量提升—入住意愿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增加和经营状况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全面搜集、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作品价值意义的多元追索、作品主题的持续争议、主人公霍尔顿形象的不同阐释和其他角度研究,对我国20年来有关<麦田里的守望者>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剖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预测了未来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是一部带有浓厚史诗意蕴的忠义伦理悲剧。它不仅是对正史"忠义传"所引发的英雄入史情绪的深刻反省,更是对封建忠义伦理规范的反思批判。它以宋江等梁山好汉对于忠义伦理的践行及其必然失败的命运为对象,揭露了忠义伦理的逻辑悖论及愚民本质。同时,也指明了忠义伦理并非儒学、理学幻化的形上整体,而是忠与义两个伦理系统的辩证否定。对忠义伦理实质认识不足的梁山好汉的忠义实践引发了多重的精神情感危机,他们事败身死,尝尽烦忧,得到的却是无限的悲怆。其悲剧精神最终在带有浓厚仪式性、狂热化的宗教式的显圣叙事中达到了圆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