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存活动的本身,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交往活动和内在自我创生活动。本文旨在分析管理对人的实践活动即人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和生活实践的规范,强调了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管理,否则就没有人的实践,管理是实践之所以成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人的自觉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重要标志。对人来说,目的总是活动目的,活动总是目的活动。活动目的与目的活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然历史现实是工具活动与历史活动的耦合。资本主义的思辩理性以主体性工具活动与文化性历史活动相对立的线性实践观为基础。现代信息化实践的发展 ,要求超越资本主义的思辩理性 ,确立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实践互动中把握人的本质活动的自组织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4.
人们通过活动创造自己的历史 ,在创造历史的实际生活过程中 ,人们追求能满足人的一定需要的效果 ,即人的活动是能够衡量其效率的活动。资源稀缺使效率成为必要 ,制度在激发人的积极能动性、创造性 ,扩大人的活动空间 ,以及作为一种行为规则规范人的行为 ,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等方面为人的活动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并解决了为谁提高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是一种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人以自身的空间活动来维持生存;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的活动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即生产劳动。但生产劳动还不是人活动最后目的,在生产劳动谋生的基础上,自由的审美的活动才是人的终极活动目的,旅游活动就是这种以活动自身为目的、满足自由个性需要的审美活动,它对人的生存具有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活动是人类历史产生和发展的特定方式。人的物质活动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的精神活动方式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人的决策活动是从人的精神活动方式中分化出来并相对独立的一种活动方式。人的这三种活动方式紧密联系,交互作用,作为“合力”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人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发展实现的。人的对象化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它以人对超越自身的不懈追求为原动力 ,又要受到对象化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制约。关注和促进人的发展 ,必须改革和调整制约人的“自由自觉”的对象化活动发展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一) 人是一种高等动物,人超越其他高等动物,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曾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其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所特有的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人乃是实践的动物。古猿之进化成为人,根本标志就在于其生命活动由本能活动上升和转变成为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人之为“人”,就在于其生命活动的主要表现和本质特征,是能进行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活动又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目的划分为两种形式——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追求活动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有机统一是不仅有助于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全面发展,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片面强调外在目的或片面强调内在目的不仅制约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全面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是建立在他对人的存在的理解基础上的。他认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这种有生命的意识活动使人成为“类”的存在物 ,人成为“类”的存在物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因此 ,人的生命活动不是“为意识而存在的活动” ,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对象性的生活的活动。这种对象性的生活 ,就是在确实在外的、真实的对象身上表现和确证自己的生命。这种活动表明人是在自然界中 ,在对象世界中存在。因此 ,只有在人的对象性存在中 ,在人的“类”存在中 ,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 ,才能发现真正科学的人道主义。所以 ,我们只有在马克思的存在论哲学境域中才能真正理解他的独特的真正科学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1.
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生成属人世界,而人的意识活动的结果则形成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就其含义来讲指意识活动及其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在本质上揭示的是人的精神性。精神世界的结构包括三大要素、四大层面和九大领域。  相似文献   

12.
深刻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丰富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一些论著,对实践概念的界定都过于简单,不能涵盖和体现实践概念的深刻含义和实践活动的丰富内容,自然也就无法用以说明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实践的本质:第一,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不能把思想活动和认识活动当作实践活动;第二,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实践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第三,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人在活动中必须服从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是人的社会,探究人所组成的社会的发展问题必须以人为起点。正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实践活动及其活动方式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没有需要,人们也就不可能去从事实践活动。离开对人的需要的考察,人的一切行为都会使我们感到神秘莫测,因而也就不能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内含着人的需要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 人的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的唯一手段,是实现人的价值、目的的中介;人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类为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把人以外的一切存在物以及人自身作为自己活动的对象,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构成人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形成复杂的矛盾关系。人类活动的本质就在于通过观念的认识活动与现实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改造人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解决上述关系中的各种矛盾,追求并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从而使人类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自由。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得出  相似文献   

15.
所谓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需的一些特殊能力等等。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一个人掌握某种活动的快慢、难易和巩固程度,也影响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效果。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能力高的人比能力低的人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一个人的能力符合于某种活动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便能顺利地高水平地从事活动,表现出较多的能力;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活动所要求的能力,他的活动效果则较差,其能力就较低。能力是符合活动要求影响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人是什么?究竟该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历史上可谓众说纷纭。但只有马克思把实践引入唯物主义创立了实践唯物主义学说,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的存在,人的本质就在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实践是全面理解人的一把钥匙。那么,单个人在社会性的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本质是什么?实践又是怎样形成人的本质呢?本文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对立统一。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肯定人、确证人,生成人的现实性本质。这是对人的本质的唯物主义解决。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又使人不断超越,否定现实,从而使人的本质具有理想性特征。这体现了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活动具有促进人的身心素质发展的效应。但是,活动的发展效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普遍的,不同的活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效应或价值是不同的。人类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实物活动、交往活动、精神活动,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各具有特殊的价值,也分别存在看局限性。教育不能以某一种活动形式去发展学生的所有素质,而应根据每种活动所具有的特定发展价值,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活动去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活动。穷其动因,简单地说,就是人的活动的动力因素,它是考察人的活动何以发生、何以发展的问题。从根本上讲,人的活动不是简单地由外力推动着,而是被它想象或预期的结果所驱动。自我教育是自我高度的自觉的教育活动,如果说内动决定着自我教育活动的动因、内化决定着自我教育的实现过程的话,那么内导就决定着自我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内导的客观性是由人的思想观念的特点、情感特点和人的行为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论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活动展开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在这种动态的相互关系中显示出活动的效果与效用。自觉的人活动的目的性内在地要求这种活动的有效性。人的活动的有效性比率即其活动的效率。对这些问题加以哲学考察,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的需要与实践活动的内在关系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人的活动"需要内驱律"立足于哲学领域解释了人类实践活动发生过程中实践活动与需要的本质关系和内在必然联系,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基础上剖析了人的需要的层次性,但是两种理论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都是以推动人的活动行为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