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文化安全与"再中国化"问题的提出,是对西方现代性 ̄后现代性的单边主义文化霸权反思批判基础上的新思维."再中国化"文化战略的呈现与以下九个问题的探讨与解决息息相关: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的世界大势;大国和平崛起与"国际文化战争"症候;"中国形象"在全球"国家形象"中的地位;中国"三和文明"应同西方"三争文明"互补;西方"现代性弊端"与中国可持续"文化输出";注重大国软硬实力和重塑"中国文化身份";重新评估"美国精神"与"中国精神"世界化;大国崛起的"精神现代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再中国化"的关键在于"走近经典"、"创新经典".  相似文献   

2.
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内涵的现代性谱系逐渐陷入时间本位的困境,这在重视时空合一的太空文明时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重建文明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中国价值的呈现必须依靠自身文化的创新,重新界定自身的文化身份,以新形态的文化自信去推动中国文化的世界化.  相似文献   

3.
人类本体论应是时空合一本体论,在时空维度中,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已经从"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发展到了"太空文明"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中,应重新评估以儒学为重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特质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准确的属于中国的文化价值立场,实现文化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4.
太空文明时代的中国文化身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文明的历史可分为陆地文明、海洋文明、太空文明三个时代。在大陆文明时代,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海洋文明时代,西方文明处于全球前沿;在太空文明时代,中西将在互体互用中互补。“文化身份”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精神向心力,它是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前提条件。东方文化身份表明了中国立场的正当性。只有禀有了正当的文化策略和文化的自我观照力,才可能在“全球化”与“本土化”张力结构中正确自我定位。在太空文明时代,中国的当务之急在于文化身份的确立,即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如果中国经济日益发达,而文化却不断萎缩,必然会因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结构性内耗。因此,今天不仅需要全面振兴传统文化和创造新文化,而且为了减少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误读”,需要坚持文化的可持续“输出”,从而形成文化和经济均衡发展。在全球化中抵制一体化神话,彰显东方文化身份,重申中国文化立场,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6):11-17
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九十多年发生、发展的历程中可以看出,时代创新不仅仅是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诉求、理论品质,更是其内在基本规律。这种基本规律体现在时代创新必须与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目标紧紧一致、不断继承与融合其他优秀文化。时代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化的发展繁荣,发挥文化多方面的功能,以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把握时代创新规律,对文化发展问题做出时代回应,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的国家竞争内容与方式均有深刻改变,综合国力成为大国较量的主战场。本文基于从物质实力与文化价值观传播两个角度研究美国国家竞争战略的现状,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中对比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权势"变化,分析了美国针对中国崛起在军事、政治外交与媒体舆论方面的行动应对。从中国和平崛起战略角度出发,主张在继续强化中国物质实力的基础上,从"文化创新"与"可持续输出"两个角度实施中国文化软实力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下,人类文化形态正在向视听文化发生着总体性、革命性的转型.以文化传播介质为基本标志,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非语言时代、听说时代、阅读时代和视听时代.视听文化在当代人类文化时空中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扩张力,视听无处不在.各类传统文化形态以各种方式向当代视听汇聚和接轨.泛视听化、融合化、社会化、产业化和个性化是文化视听时代的总体特征.视听时代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繁荣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危机、文化风险和文化异化的时代.因此,必须处理好阅读与视听,大众化与精英化,传承与创新,技术、内容与价值,视听泛在与媒介素养,发展与监管以及人性化与异化的关系,从国家战略高度部署视听文化发展规划,建设“视听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向何处去",是新世纪中国和世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从"妖魔化中国"走向文化对话以消除误读;文化霸权主义的终结与文化多极多样化的提出;文化整体创新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标志;反对"去中国化",坚持东方文化世界化;生态文化的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9.
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以视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与消费社会的背景密切相关。本文从几种有影响的消费社会理论角度探讨了视觉文化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同时强调,中国当代“小康文化”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因此,强调视觉快感,专注于感性的愉悦,使得视觉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通过对消费社会理论的辨析,为分析中国当代视觉文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涉的不仅是一个政治认同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建问题。即是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大众化的方式使其得到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并内化到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中去,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分。这既使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容和明确的价值取向,又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重构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中国人的现代思维和时代理念,实现中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进而以文化认同坚实政治认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已进入高级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态,既承载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语言思维",又强调以"视觉思维"为主要特征,已发展成为语言文化的高级形态.实现民族语言文化与视觉艺术的发展必须有效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是对视觉文化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英 《兰州学刊》2012,(5):92-95
文化与科技的不断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主旋律。文化科技创新强调科技力量及其应用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文化管理文件中提出采取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文化科技创新不仅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出发对文化的发展进行定位,还关注文化形式的现代重构方式转变,强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视当代文化的载体变化对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抓住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内涵具有深厚的科技意蕴、文化意蕴与社会意蕴,意味着我国对文化发展未来图景的认识上升到了时代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而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方法论的层面上,就是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和"在创新中继承"的基本方针,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的实践标准、价值观上的人民利益标准和历史观上的生产力标准。在具体路径的选择上,就是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和当代阐释,就是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时代问题导向,在回答当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在哲学史上,但凡实现了重大理论创造的哲学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为:一方面,这一哲学所处的时代客观上面临着社会及文化上的重大转折;另一方面,置身于这一时代的哲学家在其所创造的哲学中主观上充分地表达了时代文化的实际情况.就客观方面而言,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一种数千年未有的社会及文化的巨变,这无疑使哲学面临着一种创造的时机;但就主观方面而言,哲学家们似乎尚未把握住时代的文化实情,这就有可能由于人们回避了文化的实情而延误或错失哲学创造的时机.因此,当代中国哲学若欲实现一种理论创新,首要的问题就是必须直面当今中国文化之实情,并在自己的理论创造中将这种实情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两极分化、权钱崇拜是"后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现代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驯服资本。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样本,但同时也造成了现代社会不可克服的矛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寻求一条超越"资本的文明"的道路。从精神—文化建制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需要建立一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客观精神;从政治—法律建制的视角来看,当代中国应当建构一种控制和驾驭资本逻辑的政治与法治体制。只有从这两条路径同时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他者文化的界域拓展与自我文化的梯度落差,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辐射、中国文明的对接滞后与普世文明的认同偏离的境遇裹挟中,中国文化表征出某种焦虑的心理状态.基于全球化这一公共性实践与反思的时代视野,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上,揆诸历史单一维度的乏力应对、全盘西化的盲从应对与中国本位的固守应对三个维度的举措,前瞻多元维度的协作应对、中西对接的交互应对与中国文化的超越应对是当代中国文化焦虑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9.
面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向何处”的时代难题,张岱年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认为中国文化建设应综合中西文化之所长,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随着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综合创新论”的科学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文化建设的民族主体性;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力;实现中西文化的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20.
陈洛  李克 《社会科学家》2002,17(5):82-8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青年文化得到迅速发展.一方面是对高新技术的吸收,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如何把两者紧密结合,使青年文化在发展变迁中拥有更广阔的空间,这是令人瞩目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知识时代青年文化的分析,概括出这个时代青年文化的特点与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