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仕军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认为, 《壮丽的日出》一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阐述, 不仅为我们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范式, 而且由于它正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本真面目, 因而使我们更加走近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订草案)对《刑法》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整体上有进步,但也有尚需完善的地方。应在刑法修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刑法体系、正当防卫、取消类推、刑罚种类的调整、刑法的法典化问题等方面纠正纰漏,加以完善,保证刑法的科学和严谨。 相似文献
3.
梁中卿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9-10,14
对大多数读者而言,广谱哲学是深奥、晦涩而神秘的。《广谱哲学浅说》的出版,为人们揭开了笼罩在广谱哲学上的层层神秘面纱。其中,始终围绕在初学者面前的两大谜团,即哲学问题的数学化需要什么样的数学以及怎样使哲学与这种数学接轨,在《广谱哲学浅说》中得以拨云见日。它们构成了人们走向广谱哲学的两大台阶。 相似文献
4.
吴翠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101-105
从哲学理论上讲,客体就是行为作用或指向的对象,而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社会关系不过是为法律所刻意确认并加以调整,由一定的法律行为所引起的产物,这种社会关系本身不可能被行为所直接指向而成为行为客体。在传统的刑法理论中,刑法上的客体被仅仅局限为犯罪的客体,而在几乎所有现行刑法学教科书中,均把犯罪客体说成是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这一违反哲学原理和法学原理的犯罪客体概念,本身包含着逻辑错误和定性错误。犯罪客体就是被犯罪行为直接侵害指向的人或物。 相似文献
5.
刘宓庆在《翻译与语言哲学》中探讨了汉语的异质性一语言的异质性、本位和外位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国的翻译学提出了意义理论和文本解读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6.
焦旭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79-90
学界对晚近逾20年来的中国刑法立法发展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在社会学理论支撑下解释中国当下的社会形态变迁,检讨背后的知识传统和方法论基础,对刑法立法的发展趋势做出恰切理论解读与评价。中国当下正发生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的社会变迁,由此推动我国刑法正发生现代刑法的风险转向。刑法谦抑原则应当首先从社会形态变迁的意义上去审视,并在立法、司法层面从刑法运作意义上动态地贯彻其精神意旨。检讨与刑法立法所遭遇的社会新问题有关的方法论立场差异,能够凸显集中立法模式下以修正案方式进行刑法立法所造成的体系逻辑矛盾,为刑法立法模式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崔俊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4):1-5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形态 ,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理论基础。导致二者不解之缘的是价值问题。从“真理”标准讨论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是邓小平理论按照实践唯物主义原则创立和形成的整个过程。作为实践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主客体双向决定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哲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论会计制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甫贵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50-54,68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辩证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哲学在会计制度建设中的理论基础作用,并指出会计制度的变迁离不开哲学的指导。研究哲学对会计制度建设的基础作用,有助于增强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13-113
张德昭、李树财著《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该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生态经济学哲学基础的专著。基于现代性批判视角,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对话的境域,系统研究了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书中对生态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纲领及生态经济学的自然观基础、存在论前提和发展理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①从生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比较中探究生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②分析了生态经济学产生的现实根源,特别是生态经济学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13
在哲学史上,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曾多次影响到哲学的理论观点、理论表述乃至理论形态。广谱哲学作为模型化、数学化的哲学,与现代科学发现、科学成果有紧密的联系。反过来看,一个哲学工作者需要具备最高普遍性层面的哲学眼光,否则无法发现某一重大科学发现或成果具有哲学(普遍性)的意义;要能抓住哲学理论的稳定的结构内核,否则无法和"结构型数学"接轨;要善于用哲学观点观察和分析科学成果,否则真理会从鼻子底下溜过去。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角度谈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郗艳萍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3):108-109
本文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刑法理论中的因果关系 ,目的在于揭示诸多司法现象间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12.
杨彩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33-36
边沁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哲学基础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伦理观,他认为刑法是一种必要之恶、惩罚之恶,因此主张将"功利"一词具体化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此功利理论为指导建立刑法理论,提出了刑罚轻重设置的规则,以作为刑罚的合理根据. 相似文献
13.
王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32-39
自古典以来对人的动物性与理性的双重理解,导致自然法概念的双重内涵,这是至少自西塞罗始就是欧洲国家学说与法哲学中固定的组成部分;而人原本就有自然本性的欲望推动以及自然理性的认知能力,这也是古典哲学以及罗马法就已经阐释与分析的人的自然本性概念的双重内涵的人本源泉;霍布斯的自然法概念上袭古典亦有双重的内涵域,一方面,在被人的自私欲望所统治的自然状态中依然有“法”的存在,因而要克服人的自私欲望的推动;另一方面,尽管自然状态中存在着法,然而也依然存在着由理性所掌控的自然法则,而这样的自然法则应当成为立法的对象,由此,霍布斯认为,国家应当具有的任务就是实现自然法。本文重点探讨这一思想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德—法整合的法哲学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3):83-89
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方法论和价值观难题 ,只有在以有机性、整体性为方法论 ,以社会文明的生态合理性为价值观的法哲学的辩证体系中 ,才可能获得理论解决。法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人的行为的正当性和社会秩序的合理性 ,由此展开为“必须”—“应当”合一的逻辑结构、“家”—“国”一体的历史结构、伦理—政治生态的现实结构。三者的统一 ,就是法哲学的辩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 ,道德与法律 ,德治与法治 ,得到了逻辑、历史、现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5.
由于涉黑犯罪的立法不完善和司法实践的复杂性,导致涉黑三罪的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对涉黑三罪构成的疑难之点进行研究,有较强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兜底条款的主要解释方法为同类解释规则,但该规则在学术理解和司法适用过程中出现了误区和困境.该解释方法不能概括兜底条款的全部适用范围,还存在任意解释的缺陷,不能准确划定兜底条款的解释范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同类解释规则本身的标准尚未统一;另一方面,滥觞于规范保护目的对兜底条款的指导功能被遗漏忽视.立法活动总是围绕规范保护目的进行,例示条文与兜底条款作为法律文义表达的部分内容,均受具体条文的规范保护目的制约,发挥规范保护目的对兜底条款解释的指导作用有助于限定行为入罪范围.此外,相较于模糊、抽象的兜底条款,例示条文具有明确行为类型的作用.因此,就同类解释规则的标准而言,应采用行为类型标准说,更有利于行为刑事违法性的判定,以避免规范保护目的成为兜底条款的唯一解释依据,从而产生将实质违法性作为唯一入罪理由的风险.重视规范保护目的及例示条文对兜底条款解释的双重制约,有助于实现法安定性与灵活性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徐庆利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2):101-105
阐释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逻辑起点的理论渊源——宋代自然人性论,并具体分析近代以来自然人性论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逻辑起点——自然人性论,虽然没有形成一种抽象的理论形态,但是其表现出来的功利主义趋向却推动了中国近代功利主义政治哲学的产生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君祥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3):106-109
国际条约生效和失效日期的特殊性使得国际刑法中的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与国内刑法的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有显著的差异。国际条约严格解释原则包含禁止类推解释和有利于被告的解释两重含义。国际刑法的解释主体也与国内刑法的解释主体不同。 相似文献
19.
提出法官在适用刑事法律裁判案件时有必要对刑法进行阐释,法官阐释刑法应受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阐释刑法应当处理好刑法的社会保护和人权保护两种功能的关系,法官就裁判而对法律所作的阐释应当体现在裁判文书当中 相似文献
20.
孙晓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两宋时期的思想家用形而上学的方式理解和把握了“天”与天道,把“必然之天”从可感意义上的“天”分离开来,为可感世界建构了一个逻辑的前提,从而在更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和把握了普遍的道德原则,也在更高的层次上理解和把握了政治的合理性。两宋时期的“天理论”,表明了传统儒家的政治哲学最终完成了逻辑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