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霞 《理论界》2007,(3):25-2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学术内涵和现实内涵。本文从功能论范式和冲突论范式两个方面总结和阐述了西方社会学社会建设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2.
阎丽红 《理论界》2009,(6):30-31
和谐社会仍然有利益矛盾与冲突,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间出现利益矛盾具有必然性,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矛盾问题,是解决社会利益矛盾的前提条件.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和谐社会利益矛盾冲突化解重在机制建设,一个结构完善的利益矛盾与冲突解决机制能够协调、整合整个社会的利益差别,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社会冲突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有关的种种社会冲突现象而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既有理论层面的发展背景,又有着社会现实层面上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科塞、达伦道夫的社会冲突理论观点,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宋金龙 《理论界》2014,(12):24-27
社会冲突的存在具有普遍性,运用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对中国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冲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可以说解决社会冲突的基础是发展生产力;解决社会冲突的有效杠杆是利益的调节;解决社会冲突的路径是逐渐进行两极分化的消除。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有利于解决社会领域的冲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扩展共同利益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的核心是利益关系的和谐。而利益关系是人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矛盾和冲突。而这种矛盾与冲突是社会历史现象。消解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把共同利益植根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社会本质,通过扩展共同利益的社会空间,协调利益矛盾。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转型期中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形成不受旧的制度约束的新的社会环境的重要前提。本文从社会利益结构分析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利益均衡性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实现利益均衡的前提条件和实现路径,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利益均衡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带来利益的冲突与矛盾。利益均衡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谐的本质在于化解矛盾与冲突。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完善利益均衡机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法律对社会冲突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东平 《齐鲁学刊》2006,(2):146-148
现实社会是冲突与和谐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并不是不存在冲突,而是社会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中国目前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对各种社会冲突进行有效控制。在立法上,建立一种服务于最大多数人利益整合的制度,实现对利益的分配、保障和协调;在司法上,做到阻止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容许法外利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价值目标上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是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从现实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文明、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公平正义型社会。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必有之义。当代中国的和谐问题本质上是由经济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引起的。由于制度变迁带来了利益结构的调整,在利益关系变动中产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构成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社会和谐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任务是实现人们在利益关系上的和谐,而社会公正则是建立利益协调机制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利益差异、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但正是这些差异、矛盾和冲突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出发,研究应对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以及政府对利益矛盾及冲突的协调方法——利益均衡机制意义重大。构建体现包容性的利益均衡机制是深化改革与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和谐、正义是中西方学者从古至今追求的理想目标,形成了包括马克思和谐社会理论,诸如社会团结、社会整合、社会冲突等在内的众多理论,这些理论成果不失是人类的一大思想宝库。然而,当人类社会步入全球化的后工业社会,社会矛盾的传导波及性出人预料。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一例。由此社会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把握物化时代的基本特征,正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倡导"中国模式"的和谐社会理念,人类社会在摆脱金融危机影响的同时,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利益关注的重心也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转移,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从"价值认同"向"利益认同"的转变。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整合不同利益冲突并把冲突控制在有序范围内的社会。一切社会冲突的根源,归根到底都与利益有关。能否发挥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发展,在发展中实现意识形态的利益整合功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价值导向的同时开展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对话,在沟通中实现对多样利益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利益关系是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才能更加有效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14.
李琼 《东南学术》2007,(5):129-136
群体性冲突事件是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试图以变动发展着的边界为理论视角,通过对一个冲突案例的解剖,分析其间多元利益群体冲突存在的分歧及引起冲突的利益、权力和权利等构成要素,探究社会冲突发生的领域,力图解释社会冲突与社会结构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认识构建和谐秩序的微观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陈琼 《兰州学刊》2007,(7):10-12,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社会整合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共产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力量,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整合的核心力量.社会转型期,执政党面临社会利益分化、贫富分化和社会结构分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等多种挑战,必须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以利益整合为核心、以组织整合为重要手段,建构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白立强 《南方论刊》2006,1(3):13-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概括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西方关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的生长土壤。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野下多元价值观的整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因此,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就必须对多元冲突的价值观进行整合.多元价值观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种整合包括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目标整合机制;以利益整合为基础的外在激励、引导机制;以情感整合为依托的内在激励机制;以文化整合为根本的社会核心价值凝集机制和以制度整合为重要的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运作,从而努力营造出一个完善有效的多元社会价值现整合机制,增强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基于中国市场经济建设和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运动而提出来的,本质上是要在中国构建一个现代理性社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大理论资源一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二是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三大理论资源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丰富内容,启示我们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思考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政治思想产生于中国近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与冲突之中,这是历史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思想与实践的指向就是冲突与斗争,实际上,其政治实践的指向是构建一个理想的人际和谐的社会,斗争与冲突是过程、手段和不得已的选择,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矛盾分析理论中:矛盾存在是必然的,但冲突只是矛盾存在的形式与形态之一,和谐、同一是解决矛盾的目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目标是满足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就构成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利益整合与制度框架内形成.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共识,也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但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分层与利益格局的调整,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我国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急剧增加,社会不和谐的现象越来越多。发展以平等、自由、理性、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协调利益冲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激发公民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协调多元化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因而协商民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协商民主的公共领域、培育公民社会、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协商民主,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