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林县瑶怒屯木柄瑶祭祀的岑大将军,是将其周边壮族的神,通过移植的方式,变成了自己的神,从而构成区域范围内壮、瑶之间相对统一的信仰体系,这既是一种信仰迷失,更是一种潜意识的生存策略,有利于异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壮族土司信仰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岑氏土司和侬氏土司。盘阳河流域是岑氏土司和韦氏土司领地的交叉地带,如今成为岑大将军和韦大将军两大信仰圈交叉地带,这是区域历史记忆的反映。盘阳河流域韦大将军信仰反映了壮族民间信仰的丰富性与等级性,统一性和差异性,是壮族将军信仰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龙州县域壮族土司社会的族群认同是多层次的:各族群的自我认同表现为原生性,壮族的汉裔认同表现为场景性,土司既认同汉族又认同壮族表现出两面性,壮族的中华民族认同表现为向心性。  相似文献   

4.
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的宗教生态模式,首先承认宗教种群多元共生的必然,同时要合理运用各宗教之间既共存又相互牵制的关系;注意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使社会机制正常运转,才能把整个宗教生态控制在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韦顺莉副教授的著作<清末民初壮族土司社会研究--以广西大新县境为例>一书2008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部34.6万字的著作是韦顺莉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研究成果,后经多次修改完成.我是韦顺莉同志1987年至1994年在广西师范大学读历史专业本科和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时的任课教师.顺莉同志刻苦勤奋,成绩优异,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在广西师范大学七年学习期间是历史系公认的优秀生,得到领导和师生一致的称颂.  相似文献   

6.
赵双喜 《民族学刊》2019,10(3):50-59, 117-119
儒家文化在粤北壮族地区的传播,正是儒家文化对壮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首先是通过历任地方官的倡导来体现,其次历任政府重视官学与书院的建设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场所,而汉壮杂居、通婚则为儒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途径。儒家文化对当地的影响体现在文化教育和民风民俗两个方面,同时,壮族文化也给汉文化以及周边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壮族与客家杂居地区,壮族与客家的互动极为普遍,这种互动往往是双向的.由于不同地区人口的相对规模以及族群结构的不同,因此互动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人口较少的族群往往容易受到人口较多的族群的影响,更多地接受对方的文化.在贺州这个壮族人口相对较少、客家人口相对较多的地区,壮族虽然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以及风俗习惯,但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客家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壮族蚂舞展演录像分析,认为:蚂舞从原始的娱神到现代的健身,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呈现传统文化转型的过程。结论:蚂舞文化展演形式不仅凝聚了对此认同的人们,而且为它的繁衍与发展提供了可塑的时间维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龙脊壮族聚居区为个案研讨壮族乡约制度的起源及其民族特色.壮族乡约制度既是壮汉民族法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长期以来壮族民族习惯法发展的产物.与汉族地区相比,龙脊壮族乡约制度在本质、组织形式以及具体内容上都具有浓重的壮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三卡村壮族与瑶族的民族关系为例,讨论新中国成立66年来壮族与瑶族的民族关系发展,认为新中国实施民族平等政策以来,壮族与瑶族的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壮族与瑶族平等相待、 和睦共处,是国家实施民族平等政策在偏远少数民族山村的成功实践,也是民族平等政策在民族地区实现过程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1.
壮族二次葬是使寿终正寝者的魂魄聚入列祖列宗的仪式,是壮族通过对先人魂魄聚居于祖坟地的想象来达到整合现实中的家族主义的文化设计.二次葬习俗的形成与壮族的人观、宗教规范以及家族观念密不可分,它有着强大的心理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是闻名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人物,是蒙古汗国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民族英雄。他统一了蒙古高原诸部,结束了蒙古各部纷争战乱的局面,创建了一整套政治、军事和文化制度,为蒙古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适时地发动了攻金、西征和灭西夏的战争,有的带有扩张性质,有的则具有统一意义,虽曾一度带来一些破坏作用,但是攻金、灭西辽、灭西夏却为元朝大统一奠下基石。西征中亚、西亚和欧洲,虽带有对外征服和扩张性质,给各国人民曾带来灾难和破坏。但对促进东西方的交通和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总体说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无愧是蒙古民族的英雄,而且对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元代上书的赤古有两位,一位镇守秃马敦之地,名叫赤窟;一位在白达勒达地,名叫赤古,其从曾孙为宁濮郡王驸马长吉,镇守西宁,以西宁州为长吉分地。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列山墓葬群是20世纪80年代西藏考古工作的一大发现,是西藏规模宏大的墓葬群之一。由于文献失载,又无口碑历史,关于列山墓葬及其所在地的相关历史背景、墓地性质、墓主身份,等等,学术界一直未有研究文字涉及。文章从研究墓葬所在地区的古历史地名、历史事件着手,从多方位进行相互参照研究,提出了列山墓葬是钦(■)氏的氏族或家族墓葬地的观点,揭示了列山墓葬背后所隐藏的千年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6.
王晖 《民族研究》2005,(2):42-51
《孟子》等古文献中所说舜之父瞽叟和舜弟象合谋害舜的传说故事,实际上反映了从母系氏族向对偶家庭发展过程中,男子的角色在从抚养和监护弟与外甥到抚养自己亲生子女的转变中出现的矛盾。舜从妻居并建立了对偶家庭,与固有的男子在母系氏族社会组织中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发生了冲突,并因财产争夺而引起了矛盾斗争。虞舜与其父其弟矛盾斗争的传说故事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为研究尧舜传说时代社会组织形态的进化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行 《民族研究》2005,(2):1-10
周恩来在如何处理新中国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在建国后亲自领导了民族工作。他和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一起确立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周恩来不但从理论上阐明了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且对我国五大自治区的成立都予以了特别关怀和具体指导。他倡导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繁荣,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其关于民族问题的杰出思想,至今对搞好我国的民族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