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陈献章,世称白沙先生,在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贡献主要在于他的思想导致了宋明理学由程朱向王守仁心学的转折.陈献章在明初谨守朱学的风气中,能自立门户,成为一道学术的分水岭.在陈献章生平中,他先是追随程朱之学,三十岁左右,师事名儒吴与弼,一年后转回乡里隐几兀坐,费十几年功夫,始悟治道在于整治人心,在当时产生了极大反响.据张诩《白沙先生行状》记载,“祭酒邢让一日试先生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诗,大惊曰:‘龟山不如也’.明日扬言于朝,以为真儒复出.由是名振京师,一时名士,如罗伦、章懋、庄昶、贺钦辈、皆乐从之游.”(中华书局《陈献章集》下册附录.下引陈献章语,均出自本书.)先后从师于他的学生,既有江门、新会一带的广东籍学子,也有江西、福建、上海、北京一带的学人,影响遍布于各地.  相似文献   

2.
<正> 广东陈献章,别号白沙先生,他的哲学思想上承宋儒理学的影响,下开明代心学的先河,在广东可说是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他的思想,自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开始,直到现代中国,一直被视为“心学”、“唯心主义者”,没有异议.我的专著《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对这个几乎是“定论”的看法提出了异议.接着是《广东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发表了辛朝毅同志的《陈白沙哲学本体论的再认识》一文,就白沙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与我进行商榷.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不同意见的争鸣对学术研究是有利的.因此值得欢迎.  相似文献   

3.
陈白沙与明代心学盛邦和陈白沙名献章,字公甫。广东新会白沙里人。自幻警悟绝人,读书一览辄记。正统十二年(1447年)举广东乡试。翌年会试中榜,入国子监读书,旋受学於康斋先生。此后即绝意科举,筑春阳台,静坐其中,足不出户,专心致志于学问。成化二年(146...  相似文献   

4.
陈白沙手书《登压山观奇石碑》上的两首七绝,颇有名,不少人以为都是陈白沙自己的作品。其实,诗碑前一首“忍夺中华与外夷”是明成化年间任广东提学佥事的赵瑶所作。《新会县志》卷十二“金石”篇录此碑云:“登厓山观奇石碑草书忍□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镜功奇石张宏范,不是胡儿是汉儿。晋江赵□□□□□口同提调□□□事长年碑读洗残潮,□□还□野火烧,来往不知亡国恨,只看□石□□□。白沙陈献章成化己亥年□月□□日□□□□□。右刻在厓山慈元殿两庑,按崖山志,赵字下是瑶字。瑶字德用,晋江人,进士;考院通志职官表,瑶成化十二年任按察司佥事,诗当作于此时。”  相似文献   

5.
湛若水,字元明,初名露,后改名雨,字民泽,广东增城县甘泉都人,学者称为甘泉先生。生于明宪宗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享年95岁。湛若水是广东著名学者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献章(即陈白沙)的门弟子。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才从学于江门,却为白沙所赏识,白沙晚年声称将钓台衣钵付与若水。若水在白沙身后,于弘治十八年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任编修。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在京师初识王守仁。正德七年(公元1512  相似文献   

6.
余二十一岁,始得读全祖望《鲒琦亭集》。对其中《阳曲傅先生事略》一篇,倍感兴趣。越二年,因事过西安,自安邑景梅九前辈处借得《霜红龛集》石印本两本,盖残本,但仍珍如拱璧。三十二岁北平解放入城,始自隆福寺坊间购得宣统三年丁宝铨、缪荃孙、罗振玉审定木刻本共44卷(正文40卷,附录3卷,年谱1卷),凡12册。至今又忽忽三十三年,经史无前例之动乱,而该书竟片纸未损,安然架上。  相似文献   

7.
诗文的系年历来是勾描谱主生平的重要基础 ,《元稹年谱》的著者虽然对元稹的诗文下了不少的工夫 ,但被随意编年的诗文仍然不少。本文以元稹生平为序 ,逐条一一标示《年谱》编年有误的诗文 ,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的理由 ;说明《年谱》编年缪误的原因 ,扼要列举笔者的编年理由以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的行踪和生平 ,为读者正确理解元稹的这部分诗文提供可信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陈白沙(1428-1500),名献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后迁居广东江门郊区白沙乡,世称白沙先生。1998年12月9日,是他诞辰570周年。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于12月27日至28日,在江门市召开了隆重纪念会,并举办了“陈白沙与江门学派”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各地以及香港、澳门、台湾、日本学者八十余人。广东省及江门市有关负责同志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就陈白沙江门学派如何定位、其学说内涵、人文精神以及白沙的诗歌创作成就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白沙…  相似文献   

9.
徐朔方先生《王世贞年谱》为王世贞诗文系年 ,将《潘景升诗稿序》、《潘景升东游诗小序》两篇文章系于万历十八年 (见《徐朔方集》第二卷第 6 88页 ,浙江古籍出版 1993年版 ) ,这一系年有误。潘景升(1556 - 16 2 2 ) ,名之恒 ,明代万历年间著名的戏曲评论家 ,著有《亘史》、《鸾啸小品》、《黄海》等 ,王世贞《州山人续稿》卷五十四《潘景升东游诗小序》云 :“潘景升从余游 ,每见必出其所业 ,余因得窥其进 ,而至岁之戊子秋 ,谒余于金陵右司马邸。是时景升与其侪偶相逐而角鸿都门之业 ,寻久不利亟去。余时卒卒未暇叩景升 ,今年二月 ,复游金…  相似文献   

10.
正屠隆(1542~1605),字长卿、纬真,号赤水、一衲道人、鸿苞居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晚明著名诗人、戏曲家。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任青浦知县、礼部主事等职。屠隆与陈与郊友善,徐朔方《屠隆年谱》和《陈与郊年谱》(《徐朔方集》第三卷,浙江古籍出版社  相似文献   

11.
<正> 笔者曾在《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陈白沙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基本意见是:当陈白沙倡言“为学当求诸心”的时候,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当陈白沙视孔子为“道”的化身的时候,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现在,再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承箕(1452-1505),字世卿,号大压居士,湖北嘉鱼人,著有《大压李先生集》二十卷.作为陈献章门下几大弟子之一,在当时是颇引人注目的人物.从学陈献章后,李承箕又与其兄李承芳(字茂卿,号东峤居士,著有《东峤先生集》十五卷)归隐讲学于黄公山,被时人并称为"嘉鱼二李".  相似文献   

13.
陈白沙(1428—1500年)与王船山(1619-1692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和著名学者。两先生相区一个多世纪,学术思想亦不甚相近,然船山对白沙甚心仪之,《姜斋诗集》、《姜斋文集》中现存与白沙有关的诗文28篇,此外《姜斋诗话》、《明诗选评》等对白沙诗亦有评论。从它们可以看出,船山对白沙学术与文学不仅相当关注与重视,而且评价也是较高的。此中原因有二:一是部山先祖与白沙挚友任(号本斋,又号定山)、父辈与白沙传人有过密切的关系。据船山《显考武夷君行状》记载,在谪官湖南时,船山四世祖王震(号东斋)曾“与…  相似文献   

14.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二云:“原明顾鼎臣编、吴承恩补《状元图考》:胡广一首,曾启六首,周孟简二首,萧时中二首,商辂五首,柯潜二首,程敏政五首,吴宽六首,朱希周三首,杨慎五首……”,(1984年中华书局铅印本页七一)共收56人,126首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这56人不全是状元,状元仅有81人,1甲2名的如程敏政等有5人,1甲3名的如周孟简等有13人,2甲1名的如唐顺之等有4人,2甲8名的有田一(亻隽),冯梦祯二人,2甲17名的有章懋1人。按吴承恩订补《状元图考》,不见于刘修业先生《吴承恩著述考》、《吴承恩论著杂事考》、《吴承恩年谱》(收入1958年作家出版社《古典小说戏曲丛考》和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本《吴承恩诗文集》附录)。也不见苏兴《吴承恩年谱》等书。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又一著作。顾鼎臣字九和,昆山人,生于成化九年(1473),卒子嘉靖十九年(1540),年六十八,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累迁礼部右侍郎,寻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卒于宫,谥文康,著有《未斋集》二十二卷。顾鼎臣编,吴承恩补《状元图考》未见传本。然法式善  相似文献   

16.
《钟嵘年谱》序卞孝萱章学诚曾云:方志,一方之史;族谱家谱,一族一家之史;年谱,一人之史。梁启超将年谱分为四类:第一类,自撰年谱;第二类,友生及子弟门人为其父兄师友所撰年谱;第三类,后人补作或改作昔贤年谱;第四类,纯考证的远古哲人年表。梁氏重视第三类年...  相似文献   

17.
贾岛一生“累举,不中第”(《新唐书》本传),有下第诗多首,《早蝉》其一也。李嘉言《贾岛年谱》(见其《长江集新校》附录一)、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见该书三卷593页),皆系此诗于长庆二年。我以为非是,应为长庆元年(八二一)四月之作。据《资治通鉴》卷241《唐纪》57:“长庆元年,三月……右补阙杨汝士与礼部侍郎钱徽掌贡举。西川  相似文献   

18.
黄霖同志发现《开卷一笑》即《山中一夕话》中有四篇署名为一衲道人,而一衲道人是屠隆的别号。这四篇是卷四的《醒迷论》、卷五的《别(祭)头巾文》《励世篇》及卷六的《秋蝉吟》。而《别头巾文》又见于《金瓶梅》第五十六回。此书卷一题“卓吾先生编次,笑笑先生增订,哈哈道士校阅”,卷三题“卓吾先生编次,一衲道人屠隆参阅”。他主要根据以上资料提出论文《金瓶梅作者屠隆考》(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三期)。  相似文献   

19.
《埋忧集》是清代文言小说集。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了该书的新校点本,在《出版说明》中说:“《埋忧集》十卷,续集二卷,清人朱翊清(1795——?)撰。朱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屡试不中,绝意科场,终身未仕。”这里认定朱梅叔生于1795年,即乾隆六十年乙卯,不知何据。然而《埋忧集》卷八《梦庐先生遗事》(按,据《冷庐杂识》,张梦庐为浙江名医,  相似文献   

20.
<正> 关于王夫之的好友陈天台的事迹,过去各种船山年谱及罗正钧的《船山师友记》,均无记载。前不久,我们访得《太平陈氏五修族谱》,现根据其中有关资料简介如下。陈天台,名荛相,庠名之英,字冀唐。生于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卒于清康熙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