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聚居在今湘鄂川黔交界地区的土家族是以古代巴人的一支为主体,融合汉、僚等多个民族而形成的单一民族,土家族文化则与巴、汉、僚等多族文化有着天然联系。本文拟就土家族文化与土家族先民巴人文化的关系作总体考察,探讨巴文化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和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一、巴人和土家族“巴”最早见于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巴方”的记载。巴人最早生活于今陕西、甘肃一带。“西南有巴国,太皞(伏羲)生咸鸟,咸鸟生乘(放厘),乘(放厘)生后照,后照始为巴人”。他们在那里渡过了漫长的母系氏族社会时代。母系社会末期,巴人迁居到今湖北长阳一带,过着“未有君  相似文献   

2.
综观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现状,我们便会发现: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多停留在对个别现象的微观考察上,缺乏对民族文化进行宏观总探讨。土家族文化研究同样如此,对土家族文化的个案分析较多,对其文化体系进行总体动态研究很少。因此,在对民族文化微观研究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总体动态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并且这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二者关系作总体考察,探讨土家族文化发展的特点,阐述民族文化发展的有关规律。  相似文献   

3.
巴土家族神崇拜的演变与历史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族神崇拜随其族群迁徙的历程、社会历史的转型而几经演变,经历了由向王天子崇拜到白帝天王崇拜而后土王崇拜的交接更替。不同的族神崇拜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地域文化,表现出巴、土家文化统一而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土家族地区保留的许多姓氏、地名、建筑与土司制度有关,赶年、大摆手等则与军事活动有关,乡规民约中有"草标禁约",婚姻丧葬制度更是以复杂的程序表现出来。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那种用强调本土化来拒绝变革的态度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相似文献   

5.
在新世纪新一轮的区域和全国旅游业的竞争发展中,湘西永顺作为我国土家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应加快实施以土家族文化振兴旅游的发展战略,着力推出“湘西永顺--中国土家源”的新旅游品牌形象,藉以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当地的土家族历史文化资源,提升重点旅游景点的品质,从而在湘西乃至全国确立起核心竞争力优势,实现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6.
从语义上讲,土家语“Pi35tsi55kha21”与汉字“巴”完全各异,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较为密切的联系。“Pi35tsi55kha21”与“土家”均为该族人自称,但两者出现的历史顺序有先后之分,具体内涵也不尽相同。“Pa55”与“巴”亦非土汉对译。在土家语中,“pa55”可独立成词,但更多时候则充当合成词词素。单音节汉语词“巴”的部分名词义项跟土家族历史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湘鄂川黔交界区的土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节日,创造了五彩缤纷的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文化反映了土家族的众多特点,是土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探讨新时期如何发挥这些节日文化的功能,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本文仅就土家族节日文化的功能以及如何发挥这些节日文化的功能作点探讨。 一、土家族节日文化概述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文化已成为56个亚文化层构成的稳定结构,这一稳态结构的最终成型,是和每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聚合过程中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的。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亚文化层的土家族文化也经历了由“清江巴人文化”、“巴国巴人文化”、“前土司时期的领主文化”、“土司文化”到清“改土归流”至1949年的“土家族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文化与吊脚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土家族文化历史悠久 ,其主源廪君种巴人对中原文化影响深重 ,中华民族历史的第一笔 ,完全可能是由他们开始的。从建筑学的角度看中华建筑的干栏、窑洞和帐幕 ,对应于巢居、穴居和广卢居三大类 ,而源自中国西南部的干栏 ,及相配套的席居曾流行于全国 ,直到隋唐以后 ,才退回到西南。土家吊脚楼处于干栏建筑发展之顶端 ,也是与窑洞四合院建筑的交汇点。土家族文化 ,是西南与中原文化交流的枢纽 ,也是封存大量历史信息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0.
摆手舞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当前正面临文化生态变迁的困境,也面临保护和传承的困境。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保护摆手舞的文化生态,并加大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使之能够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竹文化探析王平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交接处的武陵山区的土家族,种竹历史悠久,并由此孕育了悠久的竹文化,即以竹及其制品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的总和。本文将从竹与土家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对土家族的竹文化作些探讨。一、竹与土家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与湘川黔土家族有显著差异。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民俗化、宗教化、群众性以及受汉文化影响特别重。  相似文献   

13.
一、“巴”为族姓,起于图腾 学林论“巴”,不外二端 前辈学者及时贤在论及“巴”的名称由来时,都可以各执一理,引为深论。但若概括起来说,似乎又可以归结为二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形象取义,其中可细分为三。第一,说“阆白二水东南流,曲折如巴字,故谓之巴。”(《元和郡县志》卷34)此说于时、于情、于理都有望文而生义之嫌。第二说“巴”之本义为坝,此依蜀人语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民居普遍设有神龛,土家人由制作、供奉神龛而产生了具有独特内容的神龛文化现象.从发生学角度分析,神龛并非土家族古老的文化形式.但土家族接受、内化和传承这一文化形式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禁忌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的传统禁忌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文化含蕴深沉丰厚,社会功能正负并存,给土家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也是重庆市现有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 ,立足于实地考察和文献梳理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对重庆土家文化的总体状态、重要层面及其现代转换 ,进行研究 ,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峡考古始于 2 0世纪初 ,新中国建立后 ,考古成就不断丰富 ,三峡地区具有独立特点的考古文化至少始于七八千年前 ,以后一直沿袭下来 ,并呈现出与巴人巴文化的密切关系。三峡考古研究将在巴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考古中发现的巴文化遗存、遗物资料 ,论述了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的关系 ,并强调加强二者结合的研究 ,以及考古学在巴文化研究中的地位等。  相似文献   

19.
夏商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曾出现几个“巴国”:有“孟涂所处”之“巴”;“廪君”之“巴”;“宗姬”之“巴”;江州之“巴”及“枳巴”等。其中以“廪君”巴和“宗姬”巴较为著名。近年来,学术界尤其是考古学界对夏商时期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更引人注目。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早期巴文化”与“廪君”巴之间的关系,试陈管见。一、鄂西川东的“早期巴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已找到同中原二里头文化时代相当的多处早期巴文化遗址。这些遗址的分布从湖北宜都(枝城)、宜昌、秭归等县的长江沿岸到四川巫山、忠县以至嘉陵江流域。考古工作者在鄂西先后调查和发掘了宜都毛溪套遗址、红花套遗址、向家沱遗址、秭归  相似文献   

20.
在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积极因素,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思想,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充分认识与借鉴这些积极因素,对于土家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恰当地把握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将使土家族文化实现传承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