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元代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成熟时期。元杂剧以它现实主义的内容和独特而较完美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且不说有众多的元剧题材被后来的各种戏曲所采用、衍化和改编,发扬着现实主义的生命力;就以元剧的表演程式和艺术手段来看,也不断地为后来的戏曲所汲取、改造和发展,形成了我国古典戏剧的优良传统。本文试就元杂剧中的插科打诨,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经济效益、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率是一回事“经济效益”这个词过去曾有人偶尔用过,但它真正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一个专门用语,始于1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虽然没有明确解释什么是“经济效  相似文献   

3.
《官场现形记》里讲了这么一件事:瞿耐庵的夫人瞿太太已是“脸上起皱纹的老婆婆”, “头发也有几根白了”,然而,居然好意思认湍制台的年方十八的干女儿宝小姐为“干娘”,做起这个小姑娘的“干女儿”。她的小算盘是: 巴结上了这一门儿, “少不得总要替我们老爷弄点事情。”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哲学家韩非旗帜鲜明地形象地提出(可能是最早的)“发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著名悖论,是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命题。 韩非于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2年)死于秦,生活约当西方古希腊时代。《韩非子》第40篇《难势》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客人说有喜其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曰“物莫能陷也”,一会儿又誉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旁边有人就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就没话说了。因为不可陷的盾与无不陷的矛是照事物本身的道理不可并存  相似文献   

5.
我注意到“恶搞”这个词,是源于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争执。大导演陈凯歌要告小人物胡戈频见媒体,一时“恶搞”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不由得人不去问个究竟。也许是孤陋寡闻吧,“恶搞”这个词,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查字典,没换到它的只言片语;问同事,也说不出子丑寅卯。还是上网搜索一番才似有所悟,不过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源于香港商业电影的无厘头风格,有的说是译自日语KUSO,表示一种玩笑到底、近乎无聊的拼命娱乐精神等等。从种种解释,我得出自己的判断,说直白一点,就是通过摹仿电影画面、改动歌曲歌词等来娱乐大众…  相似文献   

6.
谁都知道,报告文学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本质特征。因此,人们总是怀着理想的愿望要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即要求报告文学以其敏锐的新闻触角,崭新而深刻的现代意识,及时地披露出社会的重大事件和问题,给人以思想启迪,同时又要有高超的文学手段,绘声绘色的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正因为如此,评论  相似文献   

7.
“8”字漫议     
杨佩瑾 《老友》2011,(10):1-1
不知始于何时,原本纯属计算和排序之用的数字,有了吉凶的属性或尊卑的象征。其中尤以8字为最。8谐音“发”,有发展、发达、发财之意。于是不少人视8为吉利,车牌、手机、银行卡,无不争相选取有8字的号码。有多个8则更为抢手,有人甚至不惜重金竞拍购买。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话剧在“五四”时期是“问题剧”和“写实的社会剧”。“问题剧”以易卜生写实剧的眼光和形式来思考和表现中国的社会问题,1921年成立的民众戏剧社倡导“写实的社会剧”,使现实主义戏剧的艺术视野更加扩展。  相似文献   

9.
“撞着个行家,铁里(又译作“力”)温都答喇。”这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紫钗记》第28出《窃霸》[水底鱼]中的一句。“铁里温都答喇”显然不是汉语,究竟是哪一种民族语言呢?冯汉镛先生认为,“铁里温都答喇”与《牡丹亭》中所提到的“喇嘛”属同一语言。他说:“注家谓‘铁里温都答喇’和‘喇嘛’都是藏语。”(冯汉镛《藏族风物对祖国的贡献》,载《中国藏学》1991年4期)“喇嘛”确是藏语,但“铁里温都答喇”却不是,冯先生的这一看法是不正确的。 “铁里温”与“答喇”二词并非藏语,而是蒙语,有的注家对此早已明确指出。如,人  相似文献   

10.
“倒带”     
从中国店租来几盘录像带,意欲一解文化饥渴,但得一如既往地先倒带,心中不禁埋怨中国店制度不严,抑或在我之前租借此带的某君太懒。看完录像带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也不倒带,把录像带原样奉还给中国店! 过几天从美国店也租来录像带,放进录像机就能看,看完后不加思索地倒带,再还给店主,经询  相似文献   

11.
正象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一样,当代文学也始终在为优化完善自身素质的内部建构而不断地进行着自调节活动,并且由此形成了诸多文学思潮的更迭和演变的历史。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这十七年间的文学,尽管人们认为它的格局是单一的、狭窄的,但它同样是一个在不断的自调节中实现其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过程。十七年间,我国社  相似文献   

12.
水为液体,升到一定温度要变为气体,而降到一定温度,则成为固体,这是众所周知的自然现象。自然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或者说,万事万物都受到“度”的制约。那么,我在此提出的记叙文写作的“度”的问题,是否杞人忧天、无的放矢呢?  相似文献   

13.
人到世上,由童年,而青年,而中年,而老年,这是一条永恒的自然法则。古代写人变老的诗文很多,如唐人岑参有诗曰:“今年花似去年好,去年人到今年老。”元人陈草庵也有这样的词句:“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然好;人,憔悴了。”但是,古今对“老”却有着不同的标准。目前,不少同志爱用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相似文献   

14.
正3月5日举行的上海电视剧制播年会透露:最近两年新剧上市数量不断减少,2017年有241部,2018年是国产电视剧的"小年",仅有194部,为十年来最低。相比2012年的391部,减少了近200部。而收视率不足0.5%的"炮灰剧"在2018年新剧中的比例进一步上升,达到了82%。(3月7日北京青年报)"炮灰剧"就是指收视率低、寿命短、影响小的电视剧,在过去的一年中,这类电视剧达到了电视剧总量的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封建统治者,总是把人民的革命行动、反抗斗争,诬蔑为反、叛、寇、乱等。所以封建史书,总是把农民起义(包括士兵、手工业者、商贩的起义),诬蔑为什么盗、贼、寇。因此,我们在有关宋代史料的记载中,常常见到这样一些记载:(1)虔贼、郓贼、婺贼、惠贼、筠贼、处寇、建寇、汀寇、舒寇、酃寇、……等,这是封建统治者对农民  相似文献   

16.
“西学中源”说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观 ,它对克服传播西学的阻力 ,捍卫中国本土文化的地位 ,客观上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既模糊了西学的本来面貌 ,也模糊了中学的本来面貌 ,使人既不能正确认识西学 ,也不能正确认识中学 ,消极影响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一)在《论语·为政》中,孔子指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条要求不只涉及教师,同时也适用于学生,适用于教和学两个过程.教学中,对旧知识要温习、巩固,“学而时习之”;同时,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新的创获,要用思想去领悟出新义,形成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朱熹也精辟地阐发了这一思想。他说:”学者不可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1]“温故而不知新,不足以为人师矣”[2]。两千多年来,“温故知新”的创见也已家喻户晓了,在学校教学中更已成为师生尊奉的真理.遵循它所提示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相似文献   

18.
张光恒 《中华魂》2013,(21):36-36
作为一个“70后”,我是喜欢看抗日战争片的,譬如《亮剑》。因为从中我看到了全民族的同仇敌忾、战斗的顽强与智慧,也看到了平常民众在国之存亡悬乎一线前决战到底的精神,更感动于他们为了取得最终胜利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度。  相似文献   

19.
“剧诗说”析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庚"剧诗说"是在传统曲学影响下,借用西方的概念,并结合中国戏剧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剧诗说"在肯定戏曲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密切关联、揭示戏曲的"诗化"本性、抒情写意的特质及编演上对"诗意"的追求诸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它提供给了我们一种诗性领悟戏曲艺术精神实质的方式,意义更是重大.但作为概念."剧诗说"还存有某些西方理论话语移植和改造的痕迹,并且基本上是以文学为参照系,这样一来,它在表征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戏曲的本质方面,难免存有遗憾.事实上,包括张庚"剧诗说"在内的现有戏曲本体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存有此弊,即试图对"戏曲是什么"作出一言以蔽之式的回答,这实际上已涉及到悟入戏曲艺术精神所需的思维方式及言说方式.因为众多已有的戏剧本质学说,大多流于自然主义的经验归纳,也即说,其理论前提多数来自经验,而很少在一个更基础、更具前提性的本体论层面反思;而少数进入戏剧本体论领域的,又往往对本领域的前提性问题缺乏自觉或漠不关心,使得界定往往是非反思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成熟的戏曲本体研究必须有效借鉴某些哲学的运思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斐华 《社区》2012,(14):35-35
四年前,我和几个同事因公到邻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公干一个月。乌兰巴托沿着土拉河布局。呈狭长形,是二座具有浓郁草原风貌的现代城市。由于乌兰巴托只有300多年的历史,因此,与具有悠久历史的巴黎、伦敦、巴塞罗那等世界名城相比,只能算是一个新兴城市。 受经济条件、自然资源限制。乌兰巴托的基础设施和商业设施并不发达。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不同。这里街道两旁的建筑主要是一些低层楼房。市区内随处可见大片的蒙古包和简易木板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