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明清晚期的中国妇女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观念的压迫.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欧美诸国的女权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随后中国兴起了妇女解放运动.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在生产力发展、先进思想引导和公共教育扩大的背景下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男女平等、进入公共生活领域、贞洁与婚恋观以及政治权利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里程碑。究其原因,五四时期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传播与妇女解放运动利益统一、双向互益。一方面,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使我国妇女解放运动逐步从"个人"层面上升为"社会"层面,从"男女平权"的权利诉求转化为"社会解放"的政治诉求;另一方面,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在这个互动过程中,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的人性复归思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乃至五四时期,在学习借鉴西方女权主义思想的基础上,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开始批判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主义的女性伦理观,提出婚姻自主、男女平权、女性解放等现代伦理观念,促进了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之中”。“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他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产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学说和当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告诉我们,妇女走上社会实现与男子在经济的、文化的、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平等,是妇女解放的基本目标,政治权利方面的平等的获得是妇女解放最深层、最重要的目标。妇女与男子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从一般意义说,即妇女与男子一样,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同等的选举权、就业权、教育权、财产继承权等等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更进一步的意义说,妇女应当与男子一样,享有同等的参政议政、管理国  相似文献   

5.
浅论西方近代的女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教育则是开发人力资源以促成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但传统的教育对占人力资源半数的妇女,却相当漠视。姑且不论中国古代特有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观念,即使在所谓开化文明较早的西方世界,女子教育也走过漫长曲折的艰难历程,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在教育领域里也表现得很突出。这不仅是妇女本身的不幸,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悲衷。今天,西方妇女解放运动此起彼伏,莫不以争取教育权利为首要目标。因为只有受到教育,才能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方面与男子平等,这样教育就成为争取平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浅析梁启超兴办女学的思想主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代戊戌变法维新时期,维新派志士梁启超非常重视和关注广大妇女的解放问题,并把妇女解放和拯救国家危亡结合在一起.他做为妇女解放运动的积极宣传者,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男女同学”等教育思想的同时,理论付诸实践,首创了中国第一所女子学堂,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妇女教育、兴办女学的积极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早期人类社会的性别分工基于生理差异,两性之间是一种素朴的平等。随着婚姻制度的变迁、封建礼教的完善,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等级制度形成,压制并束缚着女性。"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真正起点。以此为界,之前属于中国资产阶级女权革命阶段,此阶段主要受西方女权思想的影响,着力于批驳传统封建性别秩序,争取妇女平权;之后,主要受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影响,追求妇女解放、男女平等。中国共产党将争取妇女权融入到争取民族权与争取国家主权的目标中,将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民族解放运动中去。中国的妇女解放,不是女权主义运动的结果,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论清末女子留学日本的起因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女子留日是甲午战后民族救亡运动的产物,又与进步舆论的呼吁和男子留学的推动密切相关。留日女子是中国女性走向世界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也是中国女性由传统步入现代的先行者;她们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女性的新形象,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试论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留学教育、女子平民教育是向警予女子教育思想的3个主要方面,她强调把女子教育与以工农劳动妇女为主体的妇女解放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女子教育观,堪称我党早期教育思想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剧烈变动,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这种近代化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政治变革层面,同样也体现在妇女解放方面。中国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运动应始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这个时期兴起了以实现男女平权、争取妇女参政为主要目的的妇女参政运动。同时,因为处在辛亥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一运动注定打下深深的时代烙印。这种烙印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以后的妇女参政运动。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国际法思想主要表现在其力图改变中国的“半独立国家”的状况,维护国家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提出了“不平等条约”的法律概念,对不平等条约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保护人民的生存权,平等权,财产权和人身、人格权,并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民族自决权的人权法概念。由于时代及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的国际法思想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虽以不多的言论呈现,却内涵丰富,成为其民权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参政权是"天赋"女性的"人权";但平等参政权的获得需要"公意"的决断,因而不能寄希望于少数男性政治精英的力量;而且平等参政权的实现,又必须在女性具备参政所必须的文化、政治素养后方有可能.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实践两性平等参政不无借鉴意义,但因其没能脱离时代背景和传统性别价值观的束缚,局限性也较为明显,故须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是国际国内矛盾冲突和孙中山本人文化素养相结合的产物 ,是为解决本国政治权威危机 ,创建驾驭欧美之上的新型良善政制而创造出来的。该学理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与基石 ,其基本内涵包括 :权能分治、人民有权、政府万能、以权驭能和九权平衡四项原则 ,全方位体现了中西政治文化共同尊崇的宪法基本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与传统民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思想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孙中山对民本思想的继承是他站在近代民主主义高度对其进行反思的结果.从民权思想立论的前提、民众和民权的内涵、民众在民权斗争中的地位、保障民权的手段等方面,都体现了孙中山对传统民本论的科学扬弃这一特点.这种扬弃既丰富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本身,又缩短了民本思想同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巨大历史差距.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孙中山关于道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道德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以及关于道德修养、道德教育等方面的见解与主张,指出孙中山的道德观具有先进性、实践性、可操作性以及因阶级和时代条件带来的局限性。同时,对某些论者关于孙中山的宇宙观是“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是“二元论”的结论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仅是面向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使妇女获得了解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得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男女平等的重大举措得以确立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从七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孙中山禁烟拒毒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对此进行了评析。笔者认为,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国情,更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未能达到彻底根除鸦片流毒的目的,但这一思想却对当时中国及其以后的禁烟拒毒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根除鸦片毒祸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孙中山的禁烟拒毒思想及其与毒品作坚决斗争的精神,对我们当今的反毒品斗争仍具有启迪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8.
"扶助农工"思想是孙中山先生晚年的一个重要思想,亦为孙中山之新三民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年来,学术界尽管对孙中山个人乃至其思想各个方面的研究已比较多,也较深刻,但其中许多重要问题仍须进一步研究、挖掘.在此,本文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孙中山的"扶助农工"思想形成原因及其确切的内涵予以一番分析和评价,并愿此能对今后在孙中山个人及其新三民主义更进一步研究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在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古代人才思想的优秀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合理成分,吸取百家之长,融通中西人才思想和用人实践,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思想,并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后,把自己的人才思想付诸实施.本文试从"人尽其才则百事举"的重人思想、"使全民皆有科学知识"的普教育才思想、"尚公去私,厥惟考试"的选才思想、"有才有德"的人才标准和"人能尽其才"的任使策略、"官吏为人民公仆"的近代民主管理思想等几个方面,对其人才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伦敦被难的根源及其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走上反清革命道路并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民主革命思想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变过程。伦敦被难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伦敦被难的根源就是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触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伦敦被难事件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正是从伦敦被难开始,孙中山民主革命的思想更加成熟,形成了指导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雏形,并转变成一个坚定的民主主义革命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