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传统的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的相对稳定关系由此受到巨大冲击,继而引发了当代中国家庭在结构、功能、伦理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社会的巨大变迁带来了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变迁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动,而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动,不可避免地使得家庭功能发生了弱化.家庭功能的弱化让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约束力日益减弱,导致现代家庭伦理陷入困境.探寻现代家庭伦理观念陷入困境的背景,构建维系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新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使之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中家庭属于个人私密空间,他人和公共权力不得对之进行干预.然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家庭正在实现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根本性转变,相应地,家庭伦理关系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迁.完整的家庭是与婚姻和性相联系的,因此,婚姻、家庭、教育等就成为我们考察家庭伦理关系变迁的几个必要层面.在社会学意义上,从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家庭关系的比照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平等、自由、独立等成为现代人所共享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社会家庭观念日趋淡化的背景下,新加坡政府则大力宣传家庭的价值,“家庭为根”已成为新加坡人的理念或共识.本文基于新加坡“家庭为根”价值观,从家庭的作用、定位与传统儒家学说的家国同构的区别等方面分析了“家庭为根”价值观的具体涵义,并在基础上论述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民国时期家庭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民国时期的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由传统家庭关系向现代家庭关系的变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民国家庭关系的变化作探讨,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家庭关系处于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之中,属于"半平权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家庭形式在发生变化,人口老化过程也正在加速,不能不冲击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一个国家老年社会保障如何?是体现其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文明的衡量标准之一.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重视建立、健全我国新型的老年社会保障体制. 我国家庭结构渐趋小型化、简单化多代同堂的大家庭是我国传统的家庭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使我国的家庭形式和家庭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颜氏家训》蕴含了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它涉及家庭道德观、家庭教育观、家政观等主题和内容,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的精义。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重新审视传统儒家文化精义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存在着新儒家、民族主义、新左派、新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浸染其中的传统家庭文化无论在组织理念、结构形式还是在特性上都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转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二重性.正是这种二重性使当代中国的家庭文化处于“义利”难以协调,稳定与自由不断纠结的诘难中,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家庭危机.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能够勾连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文化思潮的涌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主流社会思潮,由于其自身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西方科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相似文献   

8.
当前,激烈的社会变迁给家庭带来了剧烈的震荡,家庭问题频发,现代家庭正在面临着重重考验.在家庭中,市场经济倡导的个人理性在不断地侵蚀和破坏传统家庭的平衡关系,家庭成员中个人权利主张和个人感受高涨,社会责任体系则不断下陷.整个社会中,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家庭的社会支持体系弱化增加了家庭独自面对社会的风险.家庭面临的挑战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也反映了社会伦理变迁对家庭的影响.在诸多的挑战面前,家庭作为个人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结合点,我们有必要保卫它,提倡立足未来的发展型家庭政策.  相似文献   

9.
虞舜亲亲论     
尧舜时代中国确定了家庭的重要地位和家庭建设的基本目标,还以孝为核心确定了家庭生活的道德准则。舜作为中华道德文明先祖,在践行孝悌准则,构建和谐家庭,推进全社会家庭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费尽心力,卓有成效,影响深远。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家庭,中国人往往公私不分,公德意识匮乏,对人对事总要区分远近亲疏等,这些也与舜德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尧舜时代中国确定了家庭的重要地位和家庭建设的基本目标,还以孝为核心确定了家庭生活的道德准则。舜作为中华道德文明先祖,在践行孝悌准则,构建和谐家庭,推进全社会家庭建设,促进社会治理等方面费尽心力,卓有成效,影响深远。但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特别重视家庭,中国人往往公私不分,公德意识匮乏,对人对事总要区分远近亲疏等,这些也与舜德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家庭消费的伦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乐红 《中州学刊》2005,(2):112-115
在当代中国社会,家庭仍然是消费的重要单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家庭在消费伦理上有很多模糊的认识和不合时宜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崇尚节俭抑制消费,偏爱孩子慢待老人,重家庭轻社会,从众而缺乏个性等.因此应进行消费伦理的引导,从而使消费真正成为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完善人性和达到幸福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制度是中国社会中涉及面广泛,影响深远的一种家庭经济制度.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剧变,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制约,农村家庭财产继承权没有像社会政治制度那样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制度的变迁,农村中基于封建小农经济的传统家庭财产继承制也受到了冲击.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以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与权利的变化,维持了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制正朝着新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3.
以"孝"为主要形式和基本特点的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现代市场经济和随之而来的家庭结构的变迁对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建构现代家庭代际伦理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和孝伦理对中国现代社会的老年人保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民主与平等的共进、权利与义务的共享共担是建构现代家庭代际伦理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观念,家庭生活大抵表现为一种男主外、女主内的关系.作为以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明代社会,家庭结构中的女性,在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参与田作、纺织及其他手工等生产活动,成为家庭经济的一种补充.家庭生活史的演变证明,明代妇女不但在家庭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而且广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出现了诸如三姑六婆、女贾、女佣、苏州梢婆、插带婆、绣花娘、赶唱妇人、瞎先生之类的职业女性群体.所有这些,无不说明妇女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开始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是城市和谐发展的核心.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进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农村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农村家庭的裂变,"一家两地"、"一家两制"成为进城农民工家庭的主要形式,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转变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观念,为进城农民工安家立业创造环境和条件,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相比现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价值特点在古代社会更明显,中国传统社会,女子主要的职司场所是家庭.在父系男权社会,女子始终是协从、辅助的地位.因而,围绕婚姻家庭生活这个道德实践场域,卑顺、卑弱成为对中国传统社会女子道德的总体品质要求;女子道德教育和美育、智育、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可资现代社会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17.
儒家伦理是指导安排传统中国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群体组织方式。其中,家庭结构模式最为典型,其他社会组织都不同程度地模拟了家庭结构关系,使中国传统社会表现出重视伦理关系、注重整体均衡与稳定、追求和谐等特点。群体的这种组织过程和管理方式尤其是它的内在精神对现代中国的社会组织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社会的变革,传统家庭道德和伦理规范体系已经解体,现代家庭道德和规范体系尚未完整建构起来,家庭危机时时在我们身边产生.人们在目睹了种种家庭变故后,正通过各种家庭模式的比较,寻找着自己的归宿.千百万家庭正面临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内涵、内容、目标和方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为此通过重新陈述"家庭养老"这一概念来分析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并通过与社会养老的对比分析,探索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全红 《河北学刊》2003,23(6):156-159
由于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急速的变化,民国时期的家庭也发生了带有时代印痕的由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嬗变。在这一嬗变进程中,民国时期的家庭呈现出过渡性、不平衡性、冲突与矛盾性、偏激性等几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