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晋昌城考     
“晋昌城”,明清以来的一些《水经注》刻本都讹作“晋昌川”;例如明嘉靖年间黄省曾刊本,万历十三年(1585年)的吴琯刊本,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朱谋玮的《水经注笺》等;至于清代沈炳巽撰《水经注集释订讹》及王国维之《水经注校》中于此也未作订正。根据清代一些考据家们如全祖望、赵一清、戴震等人的考订,认为“川”乃是“城”字之讹。王先谦作《合校水经注》,杨守敬、熊会贞作《水经注疏》,二书中都采纳了全、赵,戴三氏的考订结果,这样,  相似文献   

2.
唐代墓志仍有不少讹混俗字待考。选取25例加以考释,认为“■”当是“因”字俗讹,“■”当是“周”字俗讹,“■”当是“旦”字俗讹,“■”当是“晷”字俗讹,“■”当是“折”字俗讹,“■”当是“郵”字俗讹,“■”当是“贊”字俗讹,“■”当是“雨”字俗讹,“■”当是“丹”字俗讹,“■”当是“逝”字俗讹,“■”当是“蠖”字俗讹,“■”当是“纏”字俗讹,“■”当是“予”字俗讹,“■”当是“峩”字俗讹,“■”当是“痛”字俗讹,“■”当是“砆”字俗讹,“■”当是“澂”字俗讹,“■”当是“群”字俗讹,“■”当是“挹”字俗讹,“■”当是“勝”字俗讹,“■”当是“八”字俗讹,“■”当是“鵷”字俗讹,“■”当是“顧”字俗讹,“■”当是“青”字俗讹,“■”当是“庶”字俗讹。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献《须大拏太子度男女背》英藏S.1497(甲)、S.6923(乙)、法藏P.4785(丙),任半塘《敦煌歌辞总编》据甲乙卷辑《失调名·须大拏太子度男女·十一首》.《须大拏太子度男女背》原卷明确“父言”有四.“父言(来日见男女)”一首,《总编》校释疑“来日”是“尔母”之讹,事实并非如此;“来日”犹言“来时”;《总编》校释以为“心”或是“今”之讹,不确;“不许见”亦非不许两儿见母,丙卷作“不喜见”.“父言(世间恩爱相缠缚)”以甲卷为胜,佛经常以“树”为喻来阐释世情;并有“树下住”之喻,甲卷因“着”“住”音同而讹,而“相逢”“逢”意同,“相”又与前“相缠缚”之“相”重复,故校“相逢着/相逢树/风吹切”为“逢树住”.  相似文献   

4.
“水”是附缀于河流专名后的河流通称。“渎”本是“江、河、淮、济”四大河流的专称,后可泛称大小人工河道,入湖泊的小渠、河。“江”、“河”本是南、北两条大河流专称,都可兼称其支流,并分别作南、北方河流的通称。“川”才是使用最广的河流总称,相当今称“河”。  相似文献   

5.
玩笑(banter)作为一种特殊人际交际修辞,包含众多有趣的模因现象。模因视域下的玩笑是以模仿为内核。凭借复制、传播带有攻击性的语言模因来传达积极情感的交际语,其表达方式主要有引用、移植、嫁接、词语变形等,识别时可通过框架转换、陌生化视角、“乖讹一解讹”视角解读。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论文之所以不涉及当代 ,并非“避于恩怨”或“避忌” ,而是因为当代之文“讹”极而不称于“盛德” ,褒之 ,有违本心 ;贬之 ,有损“休明”。论宋而仅“略举大较” ,乃因如此既免陷于两难 ,又有以寄其矫“讹”之意。  相似文献   

7.
南宋《示儿编》“声讹”中的“俗读”音王晓坤李无未一南宋人孙奕的《示儿编》成书在开禧元年(1205年)九月,现存二十三卷。其内容涉及语音的不少,音注有800例左右。这其中卷十八的“声讹”字例尤为重要。“声讹”是孙奕专门收集当时人误读字音的实例汇录,计有...  相似文献   

8.
“可一居士”与《三言》关系密不可分。《喻世明言》明衍庆堂刊本卷首署“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警世通言》明兼善堂本、衍庆堂本卷首署“可一主人评(或“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醒世恒言》明叶敬池本、衍庆堂本首有“陇西可一居士题于白下之栖霞山房”的“序”,卷首署“可一主人评(或“可一居士评”),墨浪主人较”,并有两印;“可一居士”,“理学名家”。据此可知,“可一居士”与《三言》关系绝非寻常。但这位惹人注目的“可一居士”究竟是谁?至今尚无定音之锤。本文拟就此问  相似文献   

9.
《太素》“纷纷盼盼”句他书作“纷纷白分白分”。“白分白分”是由“盼盼”讹变过来的。“盼”常与“目兮”相混,故“盼盼”可考订为“目兮目兮”,义为勤苦不休息貌。《广雅.释训》:“纷纷,众也。”“纷纷盼盼”是多而不止息貌。  相似文献   

10.
<正> 《古汉语别称词初探》一文在谈及方言词的使用时举例云;“又明·杨慎《升庵全集》卷六十九:“食之精者有樱桃(饣毕)(饣罗),今北人呼之为‘波波’,南人讹为‘磨磨’。”“‘(饣毕)(饣罗)’,古代的一种有馅面制点心。‘波波’今作‘饽饽’,‘磨磨’今作‘馍馍’,南北方言有别。”(见汕大学报文科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新蔡葛陵楚简的字词疏证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选取三则以辨别形体,疏通词义。新蔡简中用作楚“惠王”之“惠”有两类形体,“惠”在形体上易讹混成“葸”字,这在时代晚出的文字材料中亦有发现。“惠”形体讹变为“葸”在战国中期已成事实。“辸”在两处简文中均应读为“仍”,“乃”、“仍”典籍每见相通。《说文》:“辸,因也。”“辸而归之”、“辸而谓之”即“因而归之”、“因而谓之”,文义十分顺畅。简文“辸(仍)”从[彡卜人],可能是为区别于“乃”字而作。新蔡简“文君与啻”,“啻”应当读为“谪”,义同于祟。“文君”是新蔡葛陵楚墓暮主平夜君成的直系先祖,在古人观念中,故去的祖先和自然神一样都可以降灾为祟于己身,新蔡简中即有“文君”作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释洞过水     
《释洞过水》曷为作也?为《记洞过水》而作也.《记》两收戴段二家之集,今先明作者,以理误编之惑;次释水名,以订俗说之诬.段玉裁《经韵楼集》(道光元年刊)卷七有《记洞过水》(代寿阳令龚导江),《戴东原集》卷六亦有《记洞过水》(己丑代),不云代谁;惟“从者应日昨雨盛”,段玉裁乾隆壬子《覆校札记》出校语“本作雨甚”,段集正作“雨甚”,以此为异,余文悉同.刘盼遂《段玉裁先生年谱》于“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公元一七六九年)下云:“是年作《记洞过水》一文,自注代寿阳令龚导江.”又谓《戴东原文集》亦有之,“一字不异,未知段作或戴作.”寻光绪壬辰张煦监修本《山西通志·山川考》“入汾四水·洞过水”未录龚导江《记洞过水》,注云:“案此记乃戴氏震作,见东原本集”,不云段作,亦无疑辞.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于“乾隆三十四年己丑”下不云作记,乃于“三十五年庚寅”下云;“是年有代寿阳令龚君(导江)《记洞过水》一篇”,与戴集注“己丑代”者有一年之差,今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曾巩诗》中涉及赵扌卞的六首诗之题目有讹。《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中“悦道”为“阅道”之讹。《寄赵宫保》、《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和赵宫保别杭州》等诗之题中“宫保”为“少保”之讹。  相似文献   

14.
一、字形“易”古字本有繁、简二体,甲骨文作、,金文作、和、其中繁体象(用手)持两器皿倾注液体形,简体则象直接从器皿中倒出液体形[1]。金文的后一形在器皿把手的圆耳中加一装饰性点符,遂讹为小篆作。《说文》:“易,渐易,蜒、守官也。象形。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一曰从勿。”这完全是据小篆笔势的望形生训,其失同其释“为”为母猴。其实汉代时“易”字已失去笔意,许氏也拿不准三说何说为胜,故一并录出。从古文字字形可明显看出,“易”字的最初构形是倾倒、倾注液体(金文的第二个字形尤似),既非晰蝎象形,更非从日从…  相似文献   

15.
“浪哨”是布依族社会整个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它是布依族青年步入社会的学校。青年们利用各种机会以“歌的方式”与异性接触,在对歌中倾吐心声,建立友谊,以致绽开爱情的花朵。布依语称之为“浪哨”(yeonsou),汉语称呼各地不一,谓之“唱歌”、“赶表”、“打老表”、“玩表”、“闹门墙”、“坐表”等。  一、“浪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浪哨文化的起源,有以下这些认识:1、“浪哨”是布依人“聚族而居,因为同姓不婚,男子不得不远行,以求婚娶。女子不得不漫行山坡,以求邂遇。山旁水边,男女相逢,相互歌唱,…  相似文献   

16.
以“变”论文是《文心雕龙》重要内容之一,特色鲜明,自成体系。刘勰指出:文学是不断演变发展的;文之所以“变”,是由文学的特性所决定的客观规律的表现;并深刻地具体探讨了文“变”的某些规律性。刘勰还认为:文“变”有两类:一是“通变”,变的结果是文学的创新、发展;一是“讹变”,变的结果是文学的停滞、倒退。刘勰提倡“通变”,反对“讹变”;并从理论上多方面地论述了如何实现“通变”。  相似文献   

17.
屈原《离骚》篇有“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句。“浪浪”一词,汉代王逸解释为“流貌”,即流泪的样子。①其后历代至今,各类辞书,楚辞注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浪浪”释为“流泪的样子”。例如: 浪浪,流也。(《广雅》) 浪浪,流也。(《集韵》) 浪浪,流也。(《类篇》) 浪浪,泪流貌。(《中华大辞典》)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陶鹏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术》为诗,笔者主旧木,第三、四句作;“形夭无千岁.猛志周长在,”巳于《试还陶渊明〈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术》以本来面目一一驳南宋曾以来“刑天舞干戚”之讹说》考证之,(《鞍山师专学报》1994年1期)尚有情测如兹也。渊明,不会赞颂一个凶恶横道的丑兽。渊明之前,未有诗文赞颂。渊明之后,尤甚即使“刑天舞干戚”讹说乏启,亦未有也。莫非不值得深思乎?传统习惯、民族文化心理深厚积淀是不容忽视的,自觉不自觉人们潜移默化措守不移.譬如,夸父,壮烈也,故为后人领之,共工,豪迈,气盖非凡也,故…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校《石仓契约》中十余个疑难俗字。即“”“”“/樁”“”“”“”“”“”“”“”“”“”当分别为“背”“埕”“椿”“棟”“發”“荒”“窟”“瓦”“窑”“選”“種”“衆”的讹俗字,而非“貨”“罐”“樁”“揀”“叢”“疏”“掘”“”“瑤”“達”“耕”“裏”;“柚”“埬”分别为“抽”“棟”的换旁俗字,而非“柚”“堜”; “”为“拙”的讹字,又“拙”通“掘”;“”为“領”的讹俗字,又“領”通“嶺”,而非“镇”字;“”当为“魁”的讹俗字。  相似文献   

20.
曹旭《诗品集注》补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旭《诗品集注》被誉为钟嵘《诗品》校注本中的“集大成”之作。本文对该书的讹遗分校异、人事、生卒、籍里及其它等五个方面略作补正,多发前人未发之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