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看文艺创作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这似乎在理论上早已作出了回答:然而,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却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只要回顾一下文艺领域所经历过的种种曲折和反复,以及多年来文艺批评、文艺政策方面所发生的问题,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一事实。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对社会主义文艺园地实行大扫荡,残酷迫害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过程中,这个问题的理论是非、政策是非更是完全被搞颠倒了,搞混乱了。众所周知,林彪、“四人帮”大兴文字狱的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篡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动机和效果统一论。他们曾一再鼓吹,作家的主观动机和作品的客观效果是绝对一致的,凡是作品的客观效果不好,作家的主观  相似文献   

2.
“中间人物”论,是林彪、“四人帮”蓄意炮制出来,为其“文艺黑线专政”论服务的理论支柱之一,理应彻底推倒。因为,这一个谬论,其源出于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文艺战线曾经批判过的所谓“写中间人物”主张,所以,要彻底推倒“中间人物”论,一直是大家认为最棘手的问题。粉碎“四人帮”两年多以后,有的同志写文章仍然认为对所谓“写中间人物”的批判是批对了的,那末“写中间人物”究竟是不是“右倾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谬论,邵荃麟同志是否提出了一个“资产阶级文学主张”?大连小说会议是不是“黑会”?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进行公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多年来,这个为人类社会实践所充分验证的科学真理,却连遭厄运,被林彪、“四人帮”和他们那个颇有权势的“顾问”诬为“唯生产力论”而打入十八层地狱。理论是非上的颠倒,导致实践上社会生产力的大破坏,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于全面崩溃的边缘。 在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时期中,高速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已成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当前,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的原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彻底批判林彪、“四人帮”妄加给“唯生…  相似文献   

4.
王充,字仲任,是我国东汉初期杰出的科学家、哲学思想家和文章理论家。关于王充的研究工作,解放后比之解放前,大大地向前跨进了一步,而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十年中,却大大地后退了一步。粉碎“四人帮”以后,又开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三十年来王充的研究工作的总估计。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走过一条漫长的探索真理的道路,欧洲如此,中国也是如此。翻开中国哲学史,关于真理和真理标准问题,哲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由于哲学路线不同,真理观不同,真理标准也不同。在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唯物主义反映论、主观真理论和客观真理论的斗争中,出现了几种相互对立的真理标准论。今天,我们总结一下前人争论的经验教训,对于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制造的混乱,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近,哈尔滨出版社隆重推出孙云、孙镁耀、张奎 良、张锡勤、曹林主编的《新编哲学大辞典》(以下简称 《新编》),收入约1800个辞条,计108万字,是50余位 专家,学者和哲学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哲学园地 增加了一朵新葩。 《新编》的出版主要具有如下意义:第一,有助于拨 乱反正,澄清理论是非。粉碎“四人帮”以来,随着改革 事业的展开,哲学界异常活跃。广大哲学工作者冲破 “左”的樊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进了哲学研究的 深入,为改革开放不断扫除思想障碍,作出了重大贡 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少数哲学工作者却陷入了理 论的误区。《新编…  相似文献   

7.
在林彪、“四人帮”肆虐的年代,道德二字似乎是“人性论”、“修正主义”、“中庸之道”、“黑修养”的同义语。谁要是谈论道德,特别是谈论共产主义道德,谁就要被说成是“封、资、修”的鼓吹者,以致遭到批驳和“横扫”。社会道德横遭践踏,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如果说在政治经济领域,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制造了千百万计的冤案假案,把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那么在精神领域,在人们道德面貌和社会风尚方面,由于他们赤裸裸地兜售争权夺利和流氓政治,竭力宣扬反动腐朽的封建法西斯的道德观念,所造成的破坏就更为严重。粉碎“四人帮”以来,党中央领导全党  相似文献   

8.
刘保昌 《浙江学刊》2003,3(1):117-127
中国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中国现代审美文学在哪一个层面上与功利文学观形成对峙 ?道家文化资源在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多大作用 ?在“影响的焦虑”下借鉴西方审美文学观的本土性基础在哪里 ?审美文学观的东传过程中是否存在“有意误读” ?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认为审美文学观在传入中国以后 ,一方面与老庄一脉哲学的艺术心性论相结合 ,创造了本土特色的美文美论 ;另一方面 ,也无可避免地遭到了传统道德心性论的改写。审美文学观终究难免被压抑的命运 ,功利文学观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仍然占着上风。文章通过爬梳道家文化与现代审美文学观的关系 ,指证了道家文化作为审美文学观传入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也分析了审美文学观被道家思想所“误读”与“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历史本身就是审批官”。一年前,由“四人帮”策划炮制的一部反动影片,现在 同“四人帮”一起,被押上了历史的审判台。这出拙劣不堪的反革命丑剧,是这样在银 幕上开场的: 场景──浊流翻滚,恶浪排空,大有冲决一切之势;硝烟弥漫,排炮轰鸣,大有炸 平一切之势! 片名──血淋淋的两个大红字:“反击”! 执笔──威赫赫的两个大黑字:“矛锋”! 一部电影,如此凶相毕露,杀气腾腾,意欲何为? 一把血淋淋的“蒋”记杀人刀 白骨精江青常常哼哼一句旧戏的唱词:”“恨只恨我手中没有一把杀人的刀。”反动 影片《反击》,就是“四人帮”出于他们反革命的政…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在“破字当头”的旗号下,大刮“打倒一切”、“砸烂一切”的妖风,使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他们以诡辩和形而上学冒充唯物辩证法,歪曲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为其推行极左路线大造反革命舆论。长期以来人们只敢谈破,不敢讲立,似乎只有破才是革命,而立则是保守、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在全党工作中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转移的时候,进一步阐明破与立的辩证关系,对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互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什么是破与立? 任何事物内部包含…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袭用”现象刘书成对古代小说创作中存在的“三大现象”——“续书”、“混类”、“与戏曲渗透”,学术界似乎已成共识,并有不少专论。但不知何故,对另一种同样被学者们公认的现象——“袭用”,却仅有一些探寻小说源流、影响的考据性文字略有涉...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深揭猛批“四人帮”的罪行时,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便清楚地呈现出来。“四人帮”和历史上一些惯搞阴谋诡计的反动分子,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叛徒、野心家、两面派,和俄国的机会主义分子、马克思主义的敌人波格丹诺夫之流是那样地相似。当年波格丹诺夫之流打着反对普列汉诺夫的幌子,攻击革命导师,“四人帮”与他们相比更加花样百出;波格丹诺夫辈用引证导师的话来修正马克思主义,“四人帮”手段更加卑鄙;波格丹诺夫等二小撮人“翻旧为新”借以骗人,“四人帮”则后来居上,更为反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学习文艺创作,这是对的,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一个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尤其是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革命作家的头脑,应该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头脑,非此不可。面对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对着世界上急剧变幻着的风云,人类的社会生活复杂而又多变,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千姿百态。作家、艺术家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反映社会生活?不同的世界观、文艺观,就必然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文艺观的艺术工作者,必定“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于党员来说,也就是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自觉地讴歌时代的主旋律,反映在“四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歌颂他们的伟大精神,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创作出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4.
《谭史斋论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0月出版 ,以下简称《论稿》)一书是葛志毅教授继《先秦两汉的制度与文化》之后结集出版的又一部史学论文集 ,本书共收录文章 2 8篇 ,约 30万字。《论稿》一书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 ,包括作者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考辨以及对学术思想、史学文化的论析评说诸方面 ;其所涉及的时间亦较长 ,对上古社会直至民国初年的史事和学术发展均有论述、考证 ,故作者在“后记”中曾自谓本书“内容稍显庞杂”。其实不然 ,此乃是作者的自谦之辞 ,本书所收录的 2 8篇文章正反映了作者所笃信的治古史亦须治学术史的…  相似文献   

15.
胡丽君 《生存》2020,(4):0109-0109
学生的阅读一般包括三重境界:一是“要我读”,教师的指挥棒指到哪就读到哪,与考试有关的内容细读,无关的忽略,人在书中,情感、思想也在书中,跳不出文章的圈,停留在“看热闹”的层次;二是“我要读”,能够被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吸引,开始思考文章的内容、故事的意义,还能联系上下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进入“看门道”的层次;三是“我会读”,能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不受文章的限制,不受作者左右,超越文本,感悟想象,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要研究道德评价,不能不涉及动机与效果问题。人们对别人或被别人进行功过是非道德善恶的评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正确地认识动机与效果以及道德评价的关系呢?在对一个人进行道德评价时,是以他的行为的动机还是以他行为的效果为根据呢?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动机论,即认为应当以动机为道德评价的根据;一种是效果论,认为应当以效果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文艺批评,文艺作品的好坏标准时,提出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但是,出于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的理解不同,运用不当,在理论和实践上仍不免引起一些新的混乱。“作品的好坏”是否等于“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跑单帮”,这句并非完全调侃的民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时下在中国大陆出现的气势磅礴的“经商热”的真实写照。生意,差不多已成了时下人们聚会所谈的基本话题了。 经商办企业,搞活经济,大力发展全社会的物质文明,笔者举双手赞成。但对于时下出现的众多文人争先恐后地往“商海”里跳的现象,对此笔者是喜忧交加。喜的是文人们走出了象牙之塔,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或许能创作出于国于民更有价值的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18.
观阿弥在艺术上提高了未脱离写实演技的“猿乐能”,将写实的演技与富于幽玄的演技结合创造了“能乐”。这是观阿弥艺术实践的结晶,但他没有来得及总结、提升,写出一本能乐论书。世阿弥继承了观阿弥的事业,进一步在艺术上深化和洗练化“能乐”,在当时已经盛行的歌论书、连歌论书,特别是二条良基的《连歌论》的启发下,以及当时禅文化思想的巨大影响下,通过总结“观世派”两代人熟练的艺术实践和丰富的表演体验,还有积累了惊人的知识和观众的审美价值基准,建立了独自的“能乐”理论体系。换句话说,世阿弥“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不仅在“能乐”创作和表演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而且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提升,构建了“能乐理论”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苏轼在宋代艺术批评各个领域都得风气之先,他的艺术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和情怀相关。从苏轼书画论的“文人画”论以及“形神”“无法之法”“诗画一律”几个命题来审视,苏轼艺术批评理论体现出博通包容、在艺术审美方面不拘常见、勇于创造的特点,同时又始终坚持艺术为人生、艺道即人生的理念,使其艺术批评观念成为其人生、思想、情怀、人格精神的写照,所以能超越一般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经验的探讨,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上独树一帜,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还撰写了《文学论》这部文艺理论著作 ,推动了日本近代文论的发展。漱石在文论研究和自身文学创作中提出并亲自实践了他的许多艺术主张 ,如“余裕”、“非人情”、“写生文”等 ,这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近代最杰出的集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身的文学大家。漱石的文艺主张同他的小说一样 ,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面 ,以“非人情”为例 ,通过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暗合之处 ,探讨漱石文论的中国文化思想渊源。  漱石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使用了“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