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在构图上存在一种"程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里称之为图像的程式化叙述.如果将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视为一个完整的"叙述体",那么,上述画像各艺术要素以及由上述艺术要素组成的艺术单元和由此构成的画像整体艺术表现形式也就具有了"叙事"的性质和意义,并能够在将画像艺术要素与艺术单元的艺术衔接和艺术组合"转化"为图像叙述意义上的叙事方式与叙事特点的基础上,探求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程式化叙述的内涵和意旨.  相似文献   

2.
叙事学研究     
论祠堂画像的模块叙述、单元叙述与模糊性叙述——以武氏祠堂前石室(武荣词)及相关画像为例/李立叙事的琴歌与琴歌的叙事——以《胡笳十八拍》为例/胡颖峰论叙述中人物所具有的结束功能/肖沁浪卢普玲李冬明  相似文献   

3.
由"主体线条"以整一性的存在和规律性的出现为特征的"主题叙述"的确立,是战国时期楚国器物图案在构图上所呈现的一个重要特点.以此为基础,又呈现出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为"主体线条"遭到遮蔽和干扰的"主题叙述";其二为"主体线条"被强调和突出的"主题叙述".而后者再呈现出由多个"主体线条"相互衔接的连续的"主题叙述".上述"主题叙述"形式至迟在战国早、中期的楚国器物图案构图中就已经出现,并在战国中、晚获得成熟和发展,进而成为体现着某种"叙事风格"的图案构图艺术表现形式.图案构图意义上的图像叙事艺术表现能力,是与人类叙事意义上的艺术表现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并成为人类艺术表现能力的基础而带来广义的叙事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上述认识能够为战国时期楚国叙事艺术异于域外叙事艺术的异乎寻常的艺术表现,追溯到叙事意义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在汉画中,不论是横向多格构图形式,还是纵向多层构图形式,抑或是多种艺术要素组合的构图形式,其构图艺术上的排列与组合,构图意义上的展现与表达,都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又在艺术的表现和意义的表达等方面存在着可供总结的规律性特点。当我们尝试将这种“关联”视为一种叙事学意义上的“叙述”的时候,这种“规律性特点”也便具有了构图艺术上的典型意义。于是,我们至少获得了关于汉画的三种叙述形式:叙述结构、叙述轨迹与叙述层次。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4):127-132
嘉祥武氏祠以图像叙事为主体的历史故事类画像中,图像选取"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进行描绘,或者使用"综合性"叙事,力求叙事效果的最大化,题记退居幕后,负责唤醒观者曾经构建的语言和图像的原初关联。以题记叙事为主体的画像,图像或者成为题记中某句话的模仿或再现,同时又对题记叙事形成二次构建,或者实现图像系列化。题记叙事、图像叙事与传世文献互相校勘,可以考察这些历史故事在汉代的不同版本及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6.
散文诗是一种具有散文化倾向而又不失诗的本质的诗体,是诗歌演化史上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文诗的叙述方式首先应该是诗意散文化,与传统诗歌的叙述方式不同,现代诗及现代散文诗应该是以冷调叙述来代替传统诗歌中的“六义”之首的“赋”的手法,应该是由“平面而立体”,从而展示叙述对象的整体精神。散文诗的叙述物象应该是散文诗作家笔下所叙述的客观事物与内心情结,是诗化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解放区小说中的乡村空间叙述,突出强调革命意义上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以表达解放区农民的解放诉求.解放区小说的乡村空间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把地主大院表征为阶级压迫的空间;二是叙述乡村公共场所控制权的更替,突出权力的文化网络意义;三是强调农民住宅的公共性意义,弱化其私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前人所称的叙事笔法,还是今人所说的叙述的技巧,在中学纪实文学中都构成了审美表现中的因素,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概叙与细叙、分叙与合叙、直叙与借叙、衬笔、叙述角度、视点等。作为"呈象"的艺术,描写能够把作家头脑中的意象描绘、浮雕为可感的语言意象,起到再现社会的、自然的环境与风貌,为人物提供活动的舞台或背景,形象地给人物图形写貌并表露其内心世界的作用。根据这一表现功能和目的,描写按不同的标准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细描和白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9.
李自国 《江汉论坛》2012,(2):119-123
《红高粱》中的"我爷爷"、"我奶奶"标志着莫言小说叙述视角的创新:一方面,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不再统一于叙述者,而是由故事外的"我"提供叙述声音进行历史想象,故事内人物"我父亲"从亲历者角度回忆历史,这既对先辈传奇人生及其意义做出了不同的经验处理,又让抗日故事与爱情故事交错展开,凸显先辈的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叙述者"我"的现实与叙述焦点"爷爷"、"奶奶"的历史拼贴在一起,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相互交错,建构了现实与历史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在叙述视角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称叙事作品的特点。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叙述者,是以与被叙述人物同一的特殊关系加入到叙述视角当中的。这一特点,使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在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的关系、叙述声音与叙述视角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浓重的追忆色彩和视角转换的自然性,也是使作品的叙述视角产生各种复杂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明代徽州宗祠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宗族制度最为完善和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徽州,当地兴建宗祠相当普遍。嘉靖十五年祭祖今为徽州宗祠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徽州宗祠祭北始迁祖的兴盛还与汪华、程灵洗的地域神崇拜有关,元代徽州学者主张祭礼始祖也推动了宗祠建设;明代徽州宗族建祠祭祖的特点是宗祠的发展,即以祭祀始迁祖统宗合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寺院丛林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日益成为广受欢迎的大众旅游景点。本文选取石家庄市附近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寺院——隆兴寺和柏林禅寺为例,比较了二者在管理方式上的异同,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不同管理效果及社会影响,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以期对中国宗教旅游产品的开发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文庙与云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符号学的视角看,文庙是一种公共性的儒家文化象征符号。云南文庙除了承载教育和祭孔功能外,还是中央王朝推行“王道”的政治象征。文庙的建立和推广,对云南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春秋祖先神的基本职能是保护族人,人与祖神的沟通方式主要有祭祀、祈祷和托梦。祖先成为宗族保护神的信仰基础是春秋人相信人祖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亲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国君的祖先神则具有宗族保护神和国家保护神的双重神性职能。现实需要、社稷观念和宗法政治诸因素相互作用,使国君祖先神得以成为一国保护神,其中家天下的宗法政治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权力结构亲族化和统治阶层世袭化,是特别值得关注的因素。春秋国君祖先神作为国家保护神,保护的对象本质上是列国君主及其宗族的家天下,而不是国中的民众。  相似文献   

15.
王畅 《河北学刊》2006,26(4):202-207
赵匡胤祖籍“涿州说”“已成定论”,而“保州说”也绝非空穴来风。事实真相是:赵匡胤祖母刘氏系保州人,在赵匡胤祖父赵敬死于涿州后因战乱携年幼子女回娘家居住,不久因涿州被割让给契丹而不得归,故在保州有赵姓人定居、繁衍,即后来皇族之“疏属”,至宋真宗朝,这竟被曲解为赵氏“本籍保州”,于是造成与“信史”记载僖、顺、翼三祖“并幽州”与“本籍保州”以及已成定论的“涿州说”与“证据确凿”的“保州说”的矛盾与争论。  相似文献   

16.
韩琦是北宋仁宋、英宗、神宗三朝重臣, 由于他在处理北宋内政上的突出贡献以及抵御外患的赫赫战功,先后被封为魏国公和魏郡王 。安阳老城内建立了韩王庙,其正殿为元代重建。像这样为纪念 有确切记载的历史名人建造的祠堂,在全国也为数不多。据最新研究,韩琦是我国原国家名 誉主席宋庆龄的直系祖先。韩王庙又赋予了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晚清到民国,源于传统的上海城隍信仰,经历了“亦官亦民”到“日益大众化”、“信仰一元”到“信仰商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信仰文化与商业文化在近代上海社会生活中的博弈与重构。这些在信仰、仪式等方面表现出的多元因素归结到同一象征点——城隍庙,便会呈现一种空间性的整合,使城隍庙社区成为具有传统气质的以信仰为内核、集文化、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这可以看作城隍信仰与近代化过程中的城隍庙社区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焉耆锡格沁地面寺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西域研究》2004,(1):40-53
本文首先对锡格沁地面寺院布局和分类进行分析 ,然后对佛堂建筑的形制和组合作类型学研究 ,把地面寺院分为四期 :第一期开创期 ,即 7世纪下半叶 ;第二期兴盛期 ,即 8世纪下半叶 ;第三期持续发展期 ,即 9世纪上半叶 ;第四期衰落期 ,即 9世纪下半叶至 1 3世纪。各期的划分是以唐朝经营安西四镇、吐蕃占领西域和回鹘西迁等为历史背景的。文章还从寺院形制和雕塑、壁画等方面探讨了焉耆佛教对高昌回鹘佛教的影响 ,以及焉耆佛教的派别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的祖籍究竟在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的祖籍在哪?现有"丰润说"、"辽阳说"、"铁岭说"三种说法,尚无定论.考诸实际,这三种说法,都靠不住.曹雪芹的祖先乃辽阳土著,是"辽阳曹",但和<辽东曹氏宗谱>中的辽阳曹俊的后代无关.  相似文献   

20.
客家庙会颇具特色,数量大、种类多,且其中不少庙会得以承传至今;客家庙会表现出显著的地域特征;客家庙会顽强地保持着庙会文化的"本真性".客家庙会的功能则表现在:它是对历史的记忆、对民俗的传承,在满足人们的宗教愿望及平衡人们心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并且,具有娱乐及休闲、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