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自我价值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义贵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自我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动态的认知调控系统,作为其最重要方面的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对自身价值、重要性及悦纳程度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它有力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知、情、意、行。自我价值感的高低主要受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气氛、过去经验、学业成就以及人际环境的社会期望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增强自身的效能感与成就感、并采取适当的自我防卫机制,有助于个体提高和维持其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在世界电影史上曾引人瞩目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对我们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一些新现实主义影片,如《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时》、《游击队》、《罗马——不设防的城》、《米兰的奇迹》等,就在我国广为放映。但新现实主义电影作为一次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艺术革新运动,引起我国电影界的重视,并进行认真探讨研究,却 相似文献
3.
顾晓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
作为二度创作的钢琴演奏,要准确地揭示作品,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对音乐作品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认真读谱、把握节奏、乐句处理、听觉培养等实践的基础上借助理性使其不断深化,在直觉感知中使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5.
6.
毛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67-74
文章将巴赞的纪实理论作为讨论的起点 ,旨在阐述其所确立的纪实性电影美学的美学特征 ,并以之为参照 ,分析九十年代中国纪实电影的新的电影形态。巴赞纪实理论的基础在于他尊重事物本身的纪实观 ,《民警故事》、《小武》和《过年回家》这三部中国纪实电影的代表作都继承了这种纪实观 ,并具体表现在影片的影像和叙事结构上。通过审视该美学在九十年代中国电影创作中的独特面貌 ,可以发现中国电影人对这个曾被巴赞誉为具有深刻审美性而至今不衰的美学原则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徐复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两岸同形同义异用词属于两岸相对差异词即隐性差异词中的下位类型,又可按照使用范围不同、搭配对象不同、语法特点不同、文化附加义或色彩附加义不同、活跃程度和使用频率不同细分为不同的小类。在编写对照性质的"两岸差异词词典"或反映两岸词汇全貌的"大汉(华)语词典"中,对这类异用词应采取意义和用法全覆盖的全息式释义法。 相似文献
8.
张仲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梁信是我国卓有成就的电影剧作家。他虽已五十多岁,但他的创作,却正处在青春时期。近三年来,他完成的作品,比过去二十三年还多。美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劳逊曾经指出:“最明显地表现出电影的特性的就是电影剧本的文学特性。”电影理论和传统的建立,与电影剧本的研究密切相关。因此,探讨梁信的电影创作,对于充实我国电影文学理论,促进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盛龙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5):144-147
在检视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剖析中国电影植入式广告在植入技巧、有效运用、效果评估、运作体制以及法制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小玲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97-100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 ,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 ,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2):17-21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武锦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细节是电影场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节的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以小见大。当代电影更注重细节开展场面、创造生活实感的再现功能。细节能增强人物形象的主体感,同时有助于电影情节的展开。 相似文献
13.
王志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5):16-26
通过对华语电影导演的风云人物和标志性人物黄建新、李安、王家卫和王颖四位导演的电影作品个案的简单枚举和勾勒式描述,可以发现,华语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至21世纪头十年的大约三十年间,经历了一个思想性探索的崛起及之后不断衰减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思想性危机。这一过程的主要背景是,中国大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进程及其不断深化。与此同时,不能忽略的则是国际冷战思维的纠缠及其难以为继,由美国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和国际霸主行径的彰显对美国形象的损毁。黄建新导演的影片《求求你表扬我》(2004)是一部最具标志性和表征意义的作品。这位曾以极大热情关注现实生活,勇于探讨严肃的社会文化问题,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导演,却在这部影片中给观众提出了一个假问题,一个并不需要思考的问题。联系到李安、王家卫等导演的作品,将使我们意识到,过去那些国内外大的政治背景已付东流,不可逆转,而自此之后,华语电影能否适时地进行转型,完成由政治性的思想探索向学术性的思想开发转换,仍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之中。
关键词: 相似文献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刘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曾指出,真正有价值的形式,“最能恰当表达艺术家所强烈希望表达的东西,形式反映着每个艺术家精神,打上了艺术家个性烙印。”张艺谋作为离经叛道的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接受过国外先进的电影美学和其它文化哲学思潮的理论滋养,对电影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袁智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
四十多年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中国当代电影铺写了光辉的一栏。它们所反映的题材范围几乎覆盖了藏、蒙、白、维吾尔、满、壮等大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一个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女性形象、英雄形象。在主题上总体倾向也表现出一种由冷到暖、由礼赞到反思的嬗变。本文正是从前述题材范围、人物塑造、主题嬗变三方面对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作了初步探讨,勾勒出了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6.
试论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健全人格是现代化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良好自我价值感(self-esteem或self-worth)的培育正是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有效突破口,是整个人格教育的核心首要工程。本文拟从自我价值感和健全人格的心理学内涵,良好自我价值感在健全人格养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育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途径等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玲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2,21(2)
"英雄类"影片是好莱坞制造的最具轰动效应的神话之一.本文拟对美国影片中塑造的各类英雄形象加以梳理与阐释,并进而对这些英雄片背后的英雄情结进行剖析,以期管窥美国影片中一些深层文化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人类获得视觉深度的途径主要有四种,但只有以双目方式才能获得统一的视觉深度观念。电影具有独特的深度空间观念。电影的深度空间观念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它是人的视觉深度、影像的运动和声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与人的相应心理幻觉和后天观影经验有关。正是因为观念的介入,电影才成为一种艺术,具有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成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Z1)
演员的表演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部影片有好的剧本、导演,而演员表演不成功的话,就会“砸锅”。反过来说,剧本某些不足之处,导演有的地方处理不当,可以通过演员出色的表演来弥补。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差别的呢?这就涉及到电影表演的一些美学特征。本文想对此作些探讨。一、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电影和戏剧同属表演艺术,然而两者表演的方式、特点、要求是不同的。著名的艺术理论家G·居易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多表演,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积极参与具有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的剧情发展,这是戏剧表现根本不同于电影表现的三个优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