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江东  李立 《民族论坛》2012,(13):36-38
<正>作为一场五年一遇的中华民族艺术盛事,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不但是各民族艺术家欢聚一堂相互交流的时刻,更是展示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一个绝佳平台。从6月7日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同胞们带着他们最为饱满的艺术气质和最为精湛的艺术才华,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41台各类艺术晚会,呈现在首都的舞台上,向祖国汇报他们的成绩。毫无疑问,"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不但是我们国家一个呈现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重要文化品牌,更是一个检阅该领域发展现状和成就的最佳舞台。在为期一个月的会演期间,一台台在创意和制作上均积淀着各族艺术家最佳呈现的艺术精品晚会,让本届会演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各民族兄弟姐妹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彼此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正可谓是"美美与共"的最佳注解。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很多人类群体一直对"起始时刻"给予特别的重视。在多数群体的文化常识中,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如新年、新春、晨曦等时刻,通过举行一定的仪式或遵奉一些禁忌等手段,企图预知或操控自己的"将来"。本文通过解读这种文化实践和认知背后的思维逻辑,试图说明仪式不仅仅通过阈限来强化社会规范,而且也是人们将抽象的宇宙或自然时间具体化为可感知、可操控的文化事项的手段,人们也通过这种文化设置与表达使自己的人生不断有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一1991年,注定要在三峡的历史上重重地写上一笔:李鹏、万里、李瑞环、邹家华、陈俊生等领导人相继就三峡工程问题,或亲临库区视察,或发表权威性意见.年底,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也派出阵容强大的考察组去实地考察,并通过新闻媒介呼吁:"无论是从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上看,还是从当前防洪、能源、交通的紧迫情况来看,兴建三峡工程都是十分必要的.各地各单位都希望三峡工程早日决策,早日上马."委员们还"对沿途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深表同情和支持."三峡工程,再一次引起中国和世界的关注.其实,三峡工程早就是全国人民特别是长江流域人民的百年梦想.孙中山先生本世纪初第一次将其纳入宏大的"实  相似文献   

4.
李立 《民族论坛》2009,(2):31-31
<正>春节期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泸溪县白沙镇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一副副春联、一台台晚会、一场场民俗文化表演,使该镇成了欢乐的海洋,"年味儿"十足。  相似文献   

5.
洁净表达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且是人类对秩序结构的一种追求,以"洁"与"不洁"所构建的分类准则也可以成为判断秩序结构是否良好的一个参考标准。然而,洁净的空间经常面临来自不洁之物有意或无意的威胁,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或者消解这种威胁也就成为许多民族传统上追求良好秩序结构的一种外显形式。侗族传统民居场域空间内也存在类似的洁净诉求,并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净化与禳解表达出来。虽然两种形式在目的、内涵、仪式过程等方面都有差异,可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维持一个完整的洁净民居空间所需的行动策略,体现了侗族对秩序结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6.
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乡土情感、国家话语、价值追求。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同时也表达出了民众借助传说"再造传统"的过程,是"民俗是一种过程"这一理论的一个有效个案。  相似文献   

7.
关于三世达赖喇嘛圆寂的具体地点,有关论著有说是在"卡欧吐密"或"扎格斯台"的,新近有学者提出当在今通辽市乌力吉台村东北。作者根据蒙藏文史料都指向"喀喇沁万户之地"的线索,考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时,"喀喇沁万户"游牧地在今正蓝旗、多伦县一带,进而确认今元上都遗址东北30公里,即锡盟正蓝旗中部桑根达来苏木东部的扎格斯台淖尔一带,是三世达赖喇嘛的圆寂之地。  相似文献   

8.
"全国学大寨,大寨怎么办?"这是陈永贵给自己提出的新课题.那么,各地学习各地的"大寨",各地的大寨又怎么办呢?让我们在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听听他们的回答吧!  相似文献   

9.
悲伤是人类基本情感之一,是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与体验.根据人类隐喻认知机制,需将这种抽象概念域投射到具体概念域.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情感体验等,因而形成相同或类似的概念系统与语言表达.在跨越历史长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唐诗与壮歌中,其悲伤隐喻的概念系统与语言表达具有共性,主要共享的概念隐喻有"悲伤是'下'""悲伤是暗的、冷的"及"悲伤是身体器官出现的毛病"等.在这些概念系统下,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语言表达,且大多表达都以意象为载体.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期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泸溪县白沙镇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扬,一副副春联、一台台晚会、一场场民俗文化表演,使该镇成了欢乐的海洋,"年味儿"十足.  相似文献   

11.
覃庆贵  龙光华  田力 《民族论坛》2013,(6):F0002-F0002
正5月17日(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名地苗族群众以各自的特色欢度这一节日。凤凰、吉首等地,更以山水实景,上演了别具一格的苗族原生态文化展演,让各地观众大饱眼福。当天上午,淅沥的雨丝挡不住大家赶歌的脚步,一年一度的中国·凤凰苗族"四月八"跳花节主会场在沱江水面及两岸举行。分会场设在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马鞍山苗寨、黄茅坪村等地。  相似文献   

12.
"7·5"事件发生后,长期工作、生活在新疆的老领导、老同志通过写信或接受记者采访的方式,谴责境内外敌对势力、"三股势力"的分裂行径,充分表达了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胡谱忠 《中国民族》2012,(Z1):80-86
2004年后,中国电影出现了与西方"少数族裔电影"对话的一种电影。这种电影具备如下特征:由非国有电影机构投资,主创人员具有少数民族身份,影片的主题多聚焦在少数民族文化可忧虑的生存状态,或隐或显地表达了对"现代化"的质疑与对民族文化的反思情绪。更有一种在电影对白方面的"自觉"——坚持使用本少数民族语言。影片在美学上还有了一种视听结合的新奇:过去只在外国电影里才会使用的中文字幕,这次在看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时必须使用。此后,这些电影都被称为"母语电影"。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措施提了出来,各地响应积极。湖南的油茶"老区"自不待言,永州、邵阳、怀化等民族地  相似文献   

15.
乡村博物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村史馆"发展而来。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全国各地兴起了修建热潮。乡村博物馆是一种从地域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地域性博物馆,其主要职能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当地人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感。本文结合安国镇的历史文化脉络,以平凉市安国镇的乡村博物馆建设实践为例,探讨了乡村博物馆如何发掘地域性文化,以期为全国各地乡村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早在17、18新航路的开辟之时,就曾刮起过"中国风"热潮。中国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被运往欧洲各地,形成了一种带有东方装饰韵味的设计风潮。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时尚界推出"China Chic"主题设计年,以及许多中国影星穿着具有东方韵味的服饰走向国际等原因,时尚界再次兴起了一股"中国风"的热潮。许多西方当代服饰品牌纷纷抓住时机,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纹饰进行再设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东方韵味的当代西方服饰。  相似文献   

17.
河南具有丰富的姓氏寻根旅游资源,是中国根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海内外众多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的始祖地。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一系列围绕"亲情牌"、"乡情牌"的寻根活动,加强了同姓氏祭祖活动的开展,对促进河南省对外友好交流,深化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良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针对姓氏寻根旅游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石瑞  黄钺 《中国民族博览》2017,(14):188-189
早在17、18新航路的开辟之时,就曾刮起过"中国风"热潮.中国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被运往欧洲各地,形成了一种带有东方装饰韵味的设计风潮.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时尚界推出"China Chic"主题设计年,以及许多中国影星穿着具有东方韵味的服饰走向国际等原因,时尚界再次兴起了一股"中国风"的热潮.许多西方当代服饰品牌纷纷抓住时机,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纹饰进行再设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东方韵味的当代西方服饰.  相似文献   

19.
满族的先世东北女真人共同体形成的漫长历史表明,无论是黑龙江省松花江中下游依兰地区,还是吉林、辽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都只是部分女真人的生存之地,而不是全部满族发源地。不能以皇太极"御制"和清代康、雍、乾几代皇帝宣扬的《三仙女故事》等钦定之作,作为满族与皇族爱新觉罗氏源起的依据。它们只能是元明时期斡朵里女真或建州女真之一的满人爱新觉罗氏祖居之地、发祥之地。是数百年间生活在东北各地的女真人,在16世纪初形成了民族共同体满洲人,白山黑水才是满族的源起之地。  相似文献   

20.
古代贺兰山聚居诸多游牧少数民族,他们在山崖峭壁上创造了辉煌璀璨千古不朽的岩画艺术。符号岩画就是其中之一,它们大多是在对原物象进行写实性描绘的基础上的提炼和抽象概括,是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演化而来的具有固定意义的符号。在贺兰山岩画中,这些形象化了的符号,几乎占了岩画单体量的一半。主要有生殖符号、图腾符号、自然物象符号、"文字"符号、指示符号、数码符号等。这些符号岩画造型简单、程式固定、出现频繁,或写实、或写意、或抽象、或具体、或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具象型岩画相伴而存,形成一幅幅故事性很强的"连环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