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周作人重视文学的趣味性,趣味之于周作人不仅是集中在民俗学意义上的个人审美倾向,更是一种潜沉到个体思想中的以“人”的启蒙、独立和自由为根底的精神诉求.这种诉求体现了摆脱五四激进主义文化立场的窠臼,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文化立场的企图.周作人的趣味观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建构以及中国现代作家的审美选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语丝作家群的启蒙文化立场、平民知识分子心态、自由主义的政治态度,在现代知识分子中有一定代表性,由此确定其在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3.
沦陷时期"苦住"生涯的不齿与难堪.为周作人所从事的启蒙运动增添了一种荒诞的色彩.对于这位以"思想革命"自任的五四人物来说,启蒙工作是挽救危亡和救赎自我的最后希望.然而,在启蒙者心中视为"第一要著"的启蒙工作,在现实社会中未必具有如此崇高的位置.周作人的悲剧不在干他的启蒙思想,而在于他未能真正履行自己的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周作人评价鲁迅 《阿Q正传》 所用"山灵的讽刺"这一概念入手,探讨其根源,指出周作人在定义鲁迅的写作特质时,除根据他们共同的阅读范围来确定鲁迅所受影响的来源外,主要依据了自己所受的古希腊及英国文学的影响.所谓"山灵的"(Satyric)这一限定语,既包含古希腊神话人物萨提儿本身的特质,又包含古希腊特有剧种萨提儿剧的特征.周作人还挪用了泰纳 《英国文学史》 中对斯威夫特的评述,作为其定义鲁迅"山灵的讽刺"手法的重要参照.正因为周氏兄弟思想资源的差异,周作人对鲁迅写作技法的理解中实暗含着两处与鲁迅的分歧:一是对幽默概念的不同认知,二是尼采意义上日神与酒神精神所象征的不同个性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5.
魏丽明 《南亚研究》2009,(4):127-141
1924年泰戈尔访华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1999年,德里大学“泰戈尔教授”西斯·古马尔·达斯(Sisir Kumar Das)受国际大学之托,整理出版《泰戈尔在中国的讲演》(Rabindranath Tagore:TALKS IN CHINA)一书,为读者提供了泰戈尔1924年在华讲演的详细记录。本文对此书加以文本细读,重新反思泰戈尔访华的意义,并认为这一历史事件透视出当时中国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复杂心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投射,以及当时中国思想界对待外来文化时的偏颇。  相似文献   

6.
“让我们,中国和印度,联合起来吧;让欢迎伟大时代的歌声响起来吧!让我们两个国家把欢迎的灯点起来,迎上前去吧!”——泰戈尔(1924年)泰戈尔是印度现代的伟大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泰戈尔在他的一生当中,非常重视中印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事业,他对中国人民是始终  相似文献   

7.
王姝 《求是学刊》2012,(5):109-113
20世纪初汉语饱受冲击,甚至有人提出废弃汉语,其母语地位岌岌可危。作为中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的周作人,认识到语言文字不仅是维系民族国家的纽带,也代表着汉文学的传统,因此他自觉维护汉语的母语地位并对其进行完善。周作人积极倡导"欧化",通过翻译理论和创作实践丰富了现代汉语,使现代汉语文学呈现出与传统文学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作为“五四”时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他的美学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介绍了周作人所受的传统文学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接受西方美学,构成以蔼理斯学说为主的美学体系,形成自由表现自我、追求和谐自然、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调和统一的美学特征。但是,在周作人美学思想中又有一对基本矛盾,即“审美的功利性”与“审美的超功利”,他一生思想多变,其美学思想却一直在这对矛盾中徘徊。周作人的这一矛盾也具有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散文大家 ,同时又是博古通今的学者。他的一生荣辱尽管众说莫一 ,但他的一些学术上的真知灼见及创作上的成就仍然是引人注目的。而永井荷风则是日本明治大正昭和年间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一生放荡不羁 ,却在日本近代文坛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那么两位文学大师是如何建立了这种跨文化的影响关系 ,又是建立了怎样一种影响关系的呢 ?这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一 )永井荷风在周作人的创作坐标上。周作人与永井荷风之间影响关系的存在 ,已经是学界公认的事实。尽管他们分处于风雨飘摇的现代中国和初行文明开化…  相似文献   

10.
万杰 《社科纵横》2012,(1):102-103
在周作人的思想发展途程中,遗民文化的影响始终存在,但在不同的思想发展阶段,遗民文化以不同的面目呈现,通过解析周作人1930年代和1940年代遗民话语的差异性可以窥得周作人的思想内核及其后期思想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人借鉴西方资源 ,确立了在尊重人性基础上的现代儿童观 ,并倾力于儿童文学与儿童生活关系的探讨。他早在 1 91 4年写的《童话略论》和《儿歌之研究》,对童话和儿歌分别作了全面而不失深刻的研究 ,具有导夫先路之功。并且 ,遵循其学术研究与思想启蒙同时并举的一贯做法 ,周作人又对当时儿童文学界的许多错误倾向 ,予以持续不懈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张业松 《浙江学刊》2001,21(3):91-96
茅盾对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史料出发,对茅盾青年时期的文学主张与实践作了分析,对周作人、胡适等人对他的影响作了探讨,并对茅盾从"文学新青年"到"阶级艺术家"的思想轨迹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周作人散文理论爬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作人散文理论爬梳霍秀全周作人曾经颇有点自负地说过:“我的头脑是散文的”①。应当承认,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著成就的一流作家,是以记叙为主的现代白话艺术散文(亦称美文或小品散文)的最早提倡者和开创者,同时,他还是重要的散文...  相似文献   

14.
周作人之日本文化观──兼论与鲁迅之异同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胡令远“像周作人先生那样能赏识日本的真正文化的,可有几人吗?”①这是胡适在1921年的日记中对中国众多留学生的评价。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可见并非虚誉而是由衷的赞赏。的确,若从学术的视角,周作人...  相似文献   

15.
刘保昌 《浙江学刊》2005,(1):126-134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怀疑与否定精神,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呼应了20世纪世界哲学整体性的怀疑与否定思潮?中国传统文化中持续性地对主流价值发出怀疑与否定之声的一脉,能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怀疑与否定的精神谱系"接轨"?中国现代文学中特征鲜明的怀疑与否定精神在多大意义上具备"中国身份"?"横亘在前"的"坚固的传统架构"是否只是一块仅供质疑与抛弃的顽石,有没有可资利用的重要资源?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鲁迅、周作人、左翼作家、海派作家等人的创作中都鲜明地体现了道家式的怀疑与否定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燕 《南亚研究》2011,(1):123-136
泰戈尔1924年首次访华期间,曾在中国文化界引发一场激烈论争,与论争相伴生的是一系列怪异现象:新文化阵营严重分裂,文化界人士判然两别,对抗争论之激烈,影响波及之广泛世所罕见;反对、抵制派的中坚人物陈独秀、郭沫若、沈雁冰等人又恰是我国最早翻译泰戈尔作品、推介泰戈尔思想、追踪泰戈尔行踪者;舆论阵地营垒分明,欢迎赞誉之词每见于文学类期刊,抵制批判文章多刊载在政治性杂志上;部分文章偏离实事,凭空杜撰,流风所及,贻害深远。对此一事件的后续研究多有舛误,将鲁迅置于旁观立场即为一例。本文将对上述内容进行实证梳理,辨正一些在该课题研究中习焉不察的误解误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的不少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怀着对中国负责的责任感,探索中国的变法、革命、富强之路,由此累积起现代中国思想谱系.许多思想家把拯救中国危机和开拓现代思想的责任放在"少数人"身上,他们作为责任主体既要负责地思想,也要对思想负责,既要有责任心,也要有责任能力.如果我们把现代中国思想看作是一个探索中国道路的思想过程,那么,我们可以假设,这个探索过程的背后有一种支撑力,即对现代中国及其思想的责任承担.正是这种责任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的背景性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 在“五四”文学中,鲁迅、周作人兄弟二人被公认为“文坛双星”,享有崇高威望。抛却其他方面,仅就杂文创作而言,二人也都有卓越的贡献。如何评估二人杂文创作的成就?如何看待二人杂文创作的异同?远在鲁迅生前,已经成了中国文坛的热门话题之一。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鲁迅研究的空前深入和周作人研究的迅速开展,二周比较又一次为现代文学研究界所重视。众所周知,二周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和创作道路;这个所谓“二周之谜”,也许可以在他们杂文的比较研究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19.
泰戈尔是印度现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 ,故印度人尊称他为“诗哲”。泰戈尔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小说、散文和哲学著作。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 ,他还创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容括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真理观、美学观和社会观等。他那充满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伟大情怀和崇高思想 ,不仅鼓舞着印度人民 ,而且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泰戈尔的思想 ,源于三个方面 :一、印度古代奥义书和吠檀多哲学。他早年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他的心灵中播下了印度古代哲学的种子 ,奥义书与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由费尔巴哈崇拜转向费尔巴哈批判经历了四个阶段: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主宾原则"和人本主义方法的深刻影响;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创造性应用;马克思由抽象人的观点向现实人的观点转变;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发生这一思想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在研究中逐步确立了实践劳动的观点,受施蒂纳与受赫斯思想影响等。这一转向是马克思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了断与青年黑格尔派复杂思想关系的重要环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世界观实现两次变革的显著标志,是马克思制定"现实的人及其发展历史"的唯物主义出发点的理论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