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公元12世纪初,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建立金王朝,随即挥师南下,灭辽克宋,占据了当时中国的半壁江山。在金朝的120年间,我国北方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金源一代文学也以其独特的风貌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无可取代的一席之地。然而,在很长时期里,金... 相似文献
2.
植根于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交叉点上的金代文学 ,曾经以其质实贞刚的审美风范彪炳于世 ,为中国文学北雄南秀、异轨齐驱的历史走向增加了合力 ,对于中国文学由多元发展为一元的进程厥功甚伟。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正统思想的影响 ,学术界对于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没有给以正确的评价 ,甚至存在着一种用南宋文学来涵盖金代文学的倾向。这种不正常的状况 ,直到最近十几年才逐渐改变 ,其间周惠泉先生80年代初以来推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最近 ,他又推出《金代文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一书 ,引起海内外学术… 相似文献
3.
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审视──评周惠泉著《金代文学学发凡》胡传志长期以来,金代文学研究不仅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且以往的研究还经常受旧的“正统”思想和民族意识的影响,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偏见。进一步加强金代文学的研究,需要我们以新的眼光检... 相似文献
4.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长达 12 0年的王朝。由于它俘虏徽、钦二帝 ,灭亡了北宋 ,长期与南宋对峙 ,因此成为南宋不共戴天的仇敌。元、明两朝 ,也不以金为正统 ,金源文献任其散失 ,对金源文学的成就 ,或视而不见 ,或损贬有加。清朝立国后 ,出于民族认同感 ,才对金源文学给予较多的肯定。但对金源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地位的真正认识却是在本世纪 80年代以后。由于学术观念的变化 ,人们摆脱了所谓的正统观念 ,初步认识到金源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独特的一环。学术界对金源文学开展了深入研究 ,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其中 ,胡传志教授的《… 相似文献
5.
晋政权南迁至隋统一天下260余年间,中国大地政出多门。以北方地区论,先后出现“五胡十六国”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其建立者除汉族外,更有匈奴、氐、羌、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这些政权治下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风貌,然学界于此期民族文学之研究,迄今却甚为薄弱。言北朝文学,多以数位汉族作家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不是单一的汉民族的文学史,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以往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中,辽金文学却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就是元代文学除元曲之外,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辽金两代,此前并无一部像样的文学史。影响最大的两部文学史著作,即文革以前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和游国恩等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不过把辽金文学附翼在宋代文学之后,成为宋代文学十数章中的一章而已。究其原因,对辽金文学的缺乏了解恐怕是个重要因素。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梓行的周惠泉先生等主编的《辽金元文学史话》却以空前的规模,以“史话”的形式,展示了辽金元文学的全貌。全书评述作家达180余人,覆盖面之广直至今日创所未有,可以说它填补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的“空白”。这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建树。 相似文献
7.
自新时期以来,在文学理论的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地有着新的理论观点的提出和新的学术领域的开拓。其中,虽然不乏大量新名词的引入以至泛滥,而不久却仍归于沉寂;表现出开放大潮裹挟之下所不可避免的学术上的浮躁;但更有许多有识之土,在做着不引人注目却认真扎实的债思明辨的工作,显示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的实绩。严云受、刘锋杰先生合著《文学象征论》的出版显然属于后者。作为安徽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文学新思维丛书”之一种,《文学象征论》有其独特的开拓创新意义。这就是以曾被50至70年代的我国文学理论界误解、忽视过的象征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视野下的澳门文学研究——评《边缘的解读——澳门文学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汉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
关于澳门这一名称,无论是中国官方文件的最早记载,还是葡萄牙人误读为Macau,均始自16世纪中叶.澳门于1557年开埠,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的跨文化场域,澳门具有小地方、大历史的特征,正如季羡林先生在1994年题为<澳门文化的三棱镜>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人. 相似文献
9.
视野广阔见解独到——评《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陈顺智对隐逸这个源远流长而又牵涉颇广的文化现象,长期以来缺乏从总体把握角度来系统研究的专著。张立伟先生的新著《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北京三联书店与台湾锦绣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9月合... 相似文献
10.
该书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对改革的重新定位 ,现代性、现代化和现代社会的关系 ,以及产业精神在工业现代化中的作用等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 ,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大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蒋承勇同志继 1996年推出反响不凡的《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一书以后 ,两年后又出版了更为厚重的《现代文化视野中的西方文学》 ,显示了这位在“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中年学者在外国文学领域里的跋涉实绩和磅礴气势。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这本专著的面世还昭示了作者及其同代人的治学方向。这种方向就是针对以往外国文学研究表层现象的描述较多而对深层结构框架的发掘极少的倾向 ,致力于探索对文学传统和文学现象的深度把握问题。正如书名所示 ,作者是把西方文学纳入到流动不息又亘古长存的文化大视野中去进行考察和研究 ,从而在正… 相似文献
12.
张景超教授的《文学 :当下性之思》 ,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学风。张先生无论在批评的宏观把握上 ,还是微观处理上 ,都始终坚持批评的独立人格 ,一是开展逆向思维 ,从新的视角来关照批评和史论 ,二是运用辩证法来分析文学现象 ,力避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宋词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谢桃坊先生所著《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就是一本近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宋词研究专著。《宋词概论》共分三编。上编,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宋词发展的外部主要条件和内部发展的基本规律来论述宋词发展过程。关于外部主要条件,着重探讨宋词与宋代文化生活、宋人词体观念的形成和宋词的发展趋势。关于宋词发展诸因素均作了宏观描述,其中对宋词演唱情况、宋代歌妓状况的研究探赜索隐,别辟蹊径。中篇和下篇,分别论述了北宋和南宋十二名家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多有新的探讨与成果。通观全书。有如下特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唐力行教授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以下简称《商人》)是一部全面研究近世商人的学术专著。该书把握商人的发展脉络,揭示商人的发展特色,探讨商人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填补了中国商人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空白。《商人》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1995年香港中华书局推出了该书修订本,随后,台湾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繁体字本。本文就《商人》的主要特色略作评介。一、架构起商人阶层研究的系统作者对商人的研究是从社会结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展开的。该书首… 相似文献
15.
16.
林语堂先生曾写过一部《苏东坡传》 ,称苏轼为中国旧文人的典范 ,对此大概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不过如果我们说林语堂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典范 ,则可能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因为一说到现代文人 ,则很多人会很自然地想到鲁迅———认为他才是现代中国文人的代表人物。那么林语堂就真的没有资格代表二十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 ,或者至少是其中的某一群体———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另一面 ?答案看来不能是否定的。自然 ,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中人们往往最喜欢鲁迅 ,我也是如此。这当然没有什么特别 ,甚至可以说不能免俗 ,因… 相似文献
17.
文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文学原理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话语形态。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际 ,突破学术建设的固有模式 ,推进文学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 ,成了一代学人的共同目标。董学文、张永刚两位先生合著的《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 1月出版 ) ,以其体例结构、话语方式、著述思想的新颖和对文学理论纯洁性的追求 ,成了世纪之交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 标志。关于体例结构。一部理论著述的意义首先应该体现在其独特的理论建树上 ,尤其对于教材来说 ,不仅要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而且要具有严谨的结构功能。因此 ,评… 相似文献
18.
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其标志之一是人在小说中的地位,以及小说对人表现的深度。先前的小说家困惑于“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只能多在人的外貌、语言、行为等外部特征上下工夫,其善之善者发明了“画眼”法,因为据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通过两孔“窗眼”窥家比海洋更深邃、比天空更宽广的心灵世界,所得毕竟有限。小说自身的发展呼唤着向人心的深进,而近世心理科学的跃进,更给小说深入表现人的情感意志提供了无量前景。本世纪世界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向,便是心理描写、心理分析艺术的不断深化:现实主… 相似文献
19.
袁征博士的《宋代教育》(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扎实、深刻而可读性很强的佳作。一个与众不同的显著特点是,此书并非泛泛通论宋代教育,而是抓住了学校课程和教材、学生的考试和升级、教职员的选任这三个最重要的基本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显示出作者求实钻研的态度和独到的眼光。如此重要的教育制度的论题,过去竟没有人作过专门研究,甚至没有注意!作者将宋代教育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其研究方法和角度的创新,为其他断代教育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20.
<正> 魏巍同志的长篇小说《东方》,为我们创造出了数以十计的深刻动人的艺术形象,其中特别是对主人公郭祥这个崭新的文学典型的成功塑造,在艺术上和美学上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的。一鲜明独特的个性郭祥之所以成为一个崭新的文学典型,在艺术上取得了如此的成功,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与别的文学典型不同的鲜明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