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因此,正确认识这个“转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党成功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原理,实现了革命阶段的转变,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马克思早在一八四八年,分析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时,就提出了“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清楚地说明,无产阶级不仅要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到底,还要不间断的把资产阶级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但是,马克思这个论断,在当时由于革命条件不成熟,而未能实现。 列宁把马克思不断革命论的原理,运用于俄国革命实践,一九○五年他在《社会民主党他  相似文献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学说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然而在此学说创立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循着不同的发展道路完成了各自世界观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成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本文旨在研究恩格斯如何实现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其转变过程经历了哪些具体时期,各个历史时期中哪些因素起着作用。 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38.7—1841.3,简称“不来梅时期”。这个时期恩格斯抛弃了中学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开始向无产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工人运动中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轻视理论,不相信甚至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这是因为,当时工人运动中的不少领导人是一些还不能超越小资产阶级偏见和观念的手工业半无产者,他们对有文化教养的人和知识分子怀着一种本能的不信任。如在德国和欧洲工人运动中有很大的影响的裁缝出身的魏特林就认为,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革命知识分子,“都不是因为自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论,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人自我批判思想。两人在《共产党宣言》中界定了以唯物史观武装自身的“共产党人”,初步揭示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内在关系。面对1848—1852年欧洲革命的实践困局,马克思、恩格斯同步推进法兰西阶级斗争史研究与伦敦时期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确证了掌握革命主动、推进自我革命的必要性。他们由此提出,该语境中的共产党人自我革命,就是指从“主张变革的党”成长为“真正革命的党”,从主张“空论的社会主义”转变为践行“革命的社会主义”,以不断的自我批判、自主行动引领社会革命的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论,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革命中获得充分且深刻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青年马克思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思想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并非从一开发始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进而创立唯物史观,成为彻底唯物主义者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与他在政治上由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完全的科学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我们认为,青年马克思完成向科学的共产主义者转变的标志,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的巨著《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马克思的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信仰,就是随着其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全面创立而真正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把唯物辩证法的规律,简单地归结为“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是不科学的。庞长富同志提出: “如果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唯一规律还是思想萌芽的话,那末在列宁、毛泽东的著作中这种思想就十分明确了”。这是他持一个规律论的一个主要论据。不错,恩格斯的确说过:对立面的转化是“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7.
<正>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但不能由此推演出马克思主义是德国的产物。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简介》一书,曾从三个方面来论证“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德国”:第一,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而英法两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以往有这样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45页)。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失之偏颇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时,总是把阶级斗争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结合起来;认为阶级斗争是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道路,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阶级斗争的最终目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  相似文献   

9.
“两次转变论”者认为,马克思在摆脱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之后,转向了费尔巴哈式的一般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历史观,在经过“费尔巴哈阶段”之后,才从根本上修正和超越了其费尔巴哈哲学立场,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观点不符合马克思思想演进的真实轨迹,夸大了费尔巴哈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而忽视了两者的根本差异,也忽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继承,曲解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观的出发点。对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两次转变论”者的评价也与马克思本人及恩格斯、列宁的科学评价不相符合。在马克思哲学史上,费尔巴哈的影响的确存在,但不存在所谓的独立的“费尔巴哈阶段”。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基本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早期从事的革命活动中,总结了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就肯定了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政党。马克思写道: “无产阶级在它进行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自己已组织成为独立政党以与一切由有产阶级建立的旧政党相对立时,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无产阶级组织这样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为的是要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达到这一革命的终极目的——消灭阶级。”恩格斯写道: “要使无产阶级在决  相似文献   

11.
任平 《学术研究》2006,2(7):5-10
120年后,重新解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科学辨识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和叙事中独有的视域和范式,对于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及准确理解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的实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恩格斯以出场学视域为解读地平线,在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系列问题上构成了独特的实践论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一八五九年马克思、恩格斯批评拉萨尔历史剧《济金根》的两封信,分析了他们之间在历史、现实、政治、戏剧、创作方法等方面的根本分歧,从而阐述了马克思、思格斯在这些方面所展现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同时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第一次提出的现实主义命题和无产阶级的现实主义要求,使得这两封信在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文中特别论及马克思、恩格斯从未使用过“革命悲剧”一语,他们所使用的“悲剧”一语,其含义也与拉萨尔不同。“革命悲剧”的说法是拉萨尔提出的。苏联学者里夫希茨编辑《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一书时,曾将有关书信和文稿汇集一组,冠以“革命悲剧问题”的标题;我国的某些学者沿用此语,并颇多引用恩格斯的这句话:“……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的冲突”,以为这是“悲剧”和“革命悲剧”的马克思主义定义,这同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是大相背谬的。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意义时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一发现使整个社会历史观实现了伟大的革命。 1 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同他的思想发展过程和革命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马克思的历史观也逐步发生转变。马克思曾经参加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但他关心的是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他认为要改变现成的社会制度,不能只停留于理论的批判,必须投身到实际的政治斗争中去。这是马克思后来与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的原因之一。1841年,马克思写了著名的博士论文,强调哲学家要积极干预生活,阐明了哲学和生活的辩证统一原则。在他看来“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应当成为改造世界的工具,应当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曾经作过如下的声明:“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时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对这些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所以他认为,这个新的世界观的理论体系用马克思命名是公正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每个  相似文献   

15.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伟大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列宁说: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资产阶级学者也进行过调查研究,然而他们“至多是积累了片断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绘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马克思主义则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了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合”。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就极为重视调查研究这一科学方法。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批判审查过的、充分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  相似文献   

16.
120年后,重新解读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科学辨识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的理解,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革命理解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出场学视域为解读地平线,从恩格斯对哲学革命逻辑基点的理解、批判旧形而上学、哲学基本问题的现代转换、“改变世界”的哲学路向等五个方面做深度解读,从而阐释了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哲学革命性质及意义理解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48年革命以前,欧洲就开始了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过程和建立民族国家的斗争,被压迫民族也开始了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论证了民族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第二个自我,在马克思一生的思想、生活和事业中,恩格斯的友谊、合作和支持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支柱作用。恩格斯曾多次声言,他们的理论主要是由马克思创立的,他作为“第二小提琴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工作,但是大部分指导思想及其最后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马克思是天才,他只是个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恩格斯的这番话包含着他对马克思至诚的谦恭,但也表明了一个真理: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确实“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缔造者。他们通过不同的道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谱写了一部人类思想史上动人的交响曲。 马、恩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前,走过了各自独特的道路。马克思幼年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由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不仅以他独特的道路和方法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发、推动作用,而且还独立探索并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重要原理。但不能因此否认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中的主导地位,广松涉的“恩格斯主导说”错误地理解了这一关系。“恩格斯主导说”提醒我们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恩格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