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住宅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领域,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住宅福利和住房保障研究内容的梳理,发现当前我国关于住宅福利与住房保障研究大体来讲分为三个方面:对住宅权和居住公平的研究;对住房保障和住房改革的研究以及对住房政策体系的建构与政府角色的研究。借鉴国外关于住房保障与政策经验,吸收国内学者对住宅领域研究的丰富成果,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研究偏重与政策内涵,同时也发现掌握全面的住宅资料、厘清住宅福利与住房保障等概念对于提升居民住宅福利、促进住宅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16日,春暖花开,一场名为"新形势下的三线城市房地产发展机遇"论坛在福建省南平市江南·第一城会所多功能厅隆重举行。活动现场,专家们的精彩分析和论证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而首先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是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教授所作的"当前房地产总体形势及三线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经济适用住房的特征入手,在对房地产市场特别是经济适用住房的供需市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经济适应住房是培植住宅消费的主方向,最后就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问题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住房消费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住宅具备了商品性,住宅业逐渐形成,个人开始代替集团成为住房消费的主体,形成了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但我国住房市场在消费主体的有效需求,住房供给结构,政策法律保障,住房金融发展,市场发育及相应服务体系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今后应加大住房制度改革的力度,努力从本国和各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的经验,探寻中国住宅业发展的对策,提高中国居民的住房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家庭为研究单位,综合考虑年龄结构、家庭规模和城市化进程3方面因素构建住房消费总量预测模型,对浙江省2010—2050年城镇住房消费总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高、中、低三种方案下,浙江省人口总量会在未来10年左右达到顶点,峰值稍高于5 500万。峰值期之后,人口总量开始迅速逐年递减。(2)未来40年,低、中年龄家庭将大量减少,高年龄家庭将大量增多。(3)浙江省住房消费总量在2010—2030年间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2030年是个转折点,2030—2050年住房消费总量将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6.
2007年,天津市住宅市场出现快速攀升,绝对价格较高的特征。房价的高歌猛进其根源是住房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因此,建立廉租房制度,使经济适用房从理想走向生活,并且抑制房地产外资和流动性过剩,将天津房地产市场在拉升和压制两股作用之间追求平衡,才能达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1924年,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英国工党经过23年的发展,初次上台执政,施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国内政策最主要的业绩就是在住房方面,制定了<惠特利住宅法>,对于工人阶级住房实行建筑补贴.英国住房问题的出现及政府的住房政策演变,是促使英国工党1924年上台后制定<惠特利住宅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保障房的发展方向,建设规模大、任务重,引入具有丰富住宅开发经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提高公共租赁住房供应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智囊机构——房地产咨询公司——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众数提炼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建公共租赁住房的直接盈利诉求,应用重要性指数探究相应的主要间接利益驱动和阻碍因素,并提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建公共租赁住房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参建公共租赁住房的直接和间接利益驱动因素多元,阻碍因素主要是资金回收期太长、收益率有可能比预期的回报率低、缺乏公共租赁住房成熟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9.
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在住宅福利供给渠道、供给对象以及供给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广角度、多主题的研究,这些可以成为我国推进住房改革,提升居民居住福利的参考思路。鉴于我国的国情,住宅福利的分层级梯次提升是全面促进国民住宅福利的有效途径,这种住宅福利研究思路是对国外住宅福利研究的补充和突破。  相似文献   

10.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既受住房保障需要范围的影响,又受政府供给能力的约束.城镇住房保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消费支出、商品房市场价格、居民人均使用面积、住房自有率、城市化率、住宅用地年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量等,将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与住房保障量或应受保障家庭比例之间做实证相关分析或理想值的模拟分析,可得到部分有意义的结果.其政策含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政府可对上述指标作政策性的适度调控,使城镇保障型住房的供应量努力保持供需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作为住房"夹心层"群体中的成员,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结合住宅过滤理论,提出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梯级消费与分层供给模型,通过对天津市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选择和住宅市场展开调研,分析并探讨其面临的住房问题以及政府相关的住房保障政策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供需现状和趋势的分析 ,采用实证方法 ,研究西安市经济适用住房未来合理的建设规模 ,力图使经济适用住房在进一步优化西安市住宅供给结构 ,调节商品房价格 ,真正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住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属性。一方面,住房给居住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要素,满足消费效用;另一方面,住房又可以作为投资品,基于投资者风险偏好,带来短期的出租收入和长期的资产增值收益。这种消费和投资的二重性,在长期内为衍生关系,在短期内却有着内在矛盾。现有住房所有权制度将住房的二重性捆绑在一起,现存住房金融制度通过信贷杠杆更加重了这一矛盾。而这种特性和制度安排对房地产经济的波动起伏具有放大器的作用。为了隔离住房房地产泡沫,可以借助住房金融创新的设计思路,通过住房增值参与证券(HAPN)这种住房金融创新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运用住房增值参与证券可以建立住房消费与炒房投机之间的防火墙,隔断房地产泡沫风险,促进住房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国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 ,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 ,特别是住宅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消费点”。如何使我国的住宅业真正成为 2 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建立和完善我国住房金融体系 ,无疑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我国住房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作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作为我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住房储蓄银行,已开始正式营业。本文首先对住房储蓄制度与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了住房储蓄银行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及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住房储蓄与住房公积金组合的住房消费融资方式进行了前景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融资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获得了较大的突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基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情和城镇化进程加速的现状,住房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总结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商品房的监管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与强化政府在住宅体系中主导地位的住房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转移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住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转移机制的建立。其一级市场上的混合保险担保模式和二级市场上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功地将风险进行了转移。借鉴美国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住宅金融市场,对我国住房消费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拓展市场有效需求,启动住房消费市场,促进住宅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是推进住宅建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当前采取的措施是:1.加速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尽快实现住房商品化;2加强商品住宅价格的管理,理顺商品价格构成;3.发展住房消费信贷;4完善住宅流通的配套政策;5.盘活现有存量,减少积压;6.切实提高工程质量,积极推行物业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于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住宅市场发展的基本概况和核心问题,提出了我国构建住宅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需求和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1994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可以视为我国开始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标志。但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明显加快是中共"十七大"以来的新气象。党的"十七大"后不仅明确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还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四万亿计划"中,加快了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步伐。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覆盖农村的城乡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可望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