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构建了包含自然资源存量和制度要素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从理论上来探讨"资源福音"与"资源诅咒"的悖论问题,阐明不好的制度可能诱发"资源诅咒"的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普通面板计量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资源诅咒"命题以及分析"资源诅咒"效应的传导机制。本文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资源诅咒"命题在中国省域层面上是成立的。低质量的市场分配资源制度和产权制度遏制了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引起"资源诅咒"效应的产生,而市场开放度的提高能缓解"资源诅咒"效应;自然资源的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向空间相关关系,资源越富集的地区"资源诅咒"效应越严重;自然资源禀赋会影响制度的质量,在因果循环机制的作用下,制度质量越低导致"资源诅咒"效应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的竞争是当今企业竞争中最激烈的竞争,一个供应链是否有竞争力,主要由供应链资源及各节点企业资源来决定,而围绕供应链资源组成的供应链资源群落以影响到节点企业的切身利益关系,这就象一个生态群落,资源相似性越高,节点企业内竞争就越强,更易产生"挤出效应";对于一条供应链来说,资源相似性越强,竞争能力则越强。  相似文献   

3.
"共生"思想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倡导的"和合学"及东亚学者近年来倡导的"公共哲学"有许多共同之处."和合"与"共生"有关联又有区别.当下中国,无论从历史背景还是地缘环境看,都更应该关注亚洲尤其是东亚文化的和谐互动与共生共存.越想成为亚洲主导者,在文化上就越要有包容性和互补性;越想防止别有用心者制造中国威胁论,就越要用亚洲整合性思维来平衡自主性思维.儒教、佛教等历史上曾经成功地"越境"传播的传统思想文化,可以说是东亚整合性思维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以政府为主导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形成了灾后重建的"中国经验"。从相对需求法则和相对优势法则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总结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政府资源分配的机制和逻辑,可以发现:(1)相对需求法则是政府资源分配的首要原则。家户住房损失越严重,林地和耕地受损越大,其获得的住房补贴款就越多;人员伤亡状况越严重,非农业生产损失越严重,其获得的生活补贴就越多。(2)相对优势法则在政府资源分配中的作用显著。家户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越高,其从政府得到的住房补贴款和生活补贴的数量就越多。(3)银行贷款则更多的是遵循相对优势的法则,家户的震前经济地位越高,其能得到的贷款就越多,反之,则贷款额越低。(4)政治资本对于政府资源的分配并无显著影响,党员身份并没有提高其家户资源获取的数量。  相似文献   

5.
职业生涯的发展不在于积累资源的多少,而在于是否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进一步发挥的合适平台。一切还要从2006年开始说起。这一年,窦毅30岁,作为国内三大财经报纸之一《中国经营报》的资深记者,他开始思考个人"职业天花板"的问题。"在媒体这个行业做得愈久,个人职业发展的危机感就会越强"。  相似文献   

6.
作为公司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和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大股东联盟对整个公司发起、运营和管理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股东资源观,以声誉资本为切入点,以创业板公司IPO前后事件为考察场景,利用2009—2016年创业板IPO样本上市前3年至2020年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大股东联盟作为股东资源的核心提供者在中国公司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在IPO前的发起设立环节,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吸附其他发起人异质性资源的概率越大,即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2)在IPO过程中,大股东联盟的资源效应越强,IPO抑价越低、长期市场表现越好;(3)在IPO之后,控股股东声誉资本越强,大股东联盟的合作持续性越强。研究表明,控股股东在IPO场景中的积极作用体现为对其他股东资源的强大吸附能力和大股东联盟合作的稳定性,这些作用均对公司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发起设立和定向增发阶段,或者具体到国企“混改”情景,公司选择潜在外部股东时应以股东资源的异质互补、大股东联盟的治理协同、未来发展的价值可期为根本,实现公司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7.
历史而言,维稳是一个老问题。当下维稳出现了某些新元素,但总体而言,依然是一种体制化维稳。权力配置资源,以资源补偿为维稳方式,是一种应急型、事后型、运动型的维稳。通过对当下维稳的成因与效果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维稳体制以人治为构建方式,长久运行将消解法治。而通过对维稳法律依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维稳过分重视政府作用,忽视公众在维稳中的主体作用,同样不利于民主和法治的构建。为此,要矫正"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与困境,必须扩大维稳的公众参与,既实现公众权利,又有利民主的实现,如此方能真正稳定。  相似文献   

8.
越文化对鲁迅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鲁迅思想的越文化渊源"、"鲁迅与越地人物的精神联系"、"鲁迅作品的越文化表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推动了鲁迅研究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76岁的我,老眼昏花,平日读书看报,越来越费劲,只能"读书读封皮,看报看标题"。然而,最近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却是例外。我借助放大镜,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心明眼亮,越读越看到希望,越读越高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难度相对大一些,容易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而经济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相对小一些,因为不少人不再被养老问题所困扰,"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对"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观念比较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越王世系序列,是越文化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该文根据古籍中的有关记载,爬梳考索,并对影响越王史系问题正确认识的"越为禹后"、"越亡于楚"等传统说法提出质疑,然后整理出从句践先祖至秦灭越前的越王世系表.  相似文献   

12.
于越先民的族群血液浇灌了大越之魂,越地流淌着自我实现的人心主流.越中人文精神的正向演进,促进了自身的文化增殖,使之成为名士乡及其不断进取发展的动力源.越中百年师范教育史诠释和丰富了越中人文精神,成为大学精神之内核.从"大越之魂"到"大学之魂"的转化中,大学有责任激活其文化因子,实现有意义的转型、重塑和升华.  相似文献   

13.
从越地"剑文化"衍生出的反抗复仇的独异精神与越地"书文化"衍生出的个性觉醒意识构成了现代鲁迅生成的内源性因素。在青少年时期,特别是在家道中落后的现实境遇中,鲁迅很易于接受越文化中代表反抗和复仇精神的"剑文化"的影响;而当他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后,便又唤起了他对越文化中代表人之觉醒的"书文化"的自觉发掘。在有意识地从越地"剑文化"向"书文化"开掘的转变过程中,鲁迅逐渐形成了内"剑"外"书"的精神结构,而这不仅决定了他兼具"战士品质"和"文人情怀"的两面性,也使得他在创作中表现出亦"剑"亦"书"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4.
《中华魂》2007,(11)
在现实生活中,奢侈浪费之风越刮越烈,楼堂馆所越盖越豪华,尤其是吃喝之风更是像无底洞一样,吞噬着国家的巨额财产,浪费着社会的宝贵资源。一盒烟10斤油,一顿饭5头牛,绝非夸张。每年各级政  相似文献   

15.
越商队伍中的重要分支是越商女企业家.越商女企业家不仅具有越商企业家的一般精神特质,即"韧""勤""真""实""慎"五个方面,而且还具有女性企业家独有的特质,即,相夫教子和热心公益事业等.越商女企业家的上述精神特质,渊源于受越地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地区文化交流等因素影响下的越文化和越地丰富的名媛故事等.  相似文献   

16.
王晓初的<鲁迅:从越文化视野透视>从"越文化"视角切入透视鲁迅,在宏大的视野中梳理与提炼了鲁迅生成的越文化传统与背景,进而在鲁迅对越文化精神之源的追寻与对鲁迅文学文本的越文化底蕴的探究中清晰地呈现出鲁迅与越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纵坐标与"世界史"横坐标的交织中深刻地揭示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化之父的现代性意义,是鲁迅研究界一项不可多得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分析递及比较句"越…越",发现这类比较句不光体现程度的累进,同时也体现了时间性特征。从形容词和动词分类两个角度,"越…越"比较句的时间性是由性质形容词或达成动词以外的动词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从单系统和双系统角度分别建立创新生态开放共享关系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动态仿真.研究发现,单系统中,相对于创新资源总量,创新资源价值在开放共享资源比例影响开放共享创新收益过程中的作用更强;双系统中,合作共享关系由"双方共赢"向"零和博弈"转变;"非理性因素"会使开放共享意愿短期形成并消失;相对于"主动控制感","被动压迫感"更激发创新主体开放共享的意愿;相对于"违约收益"的促进效应,"违约成本"对于开放共享关系的削弱效应更强;"搜寻成本"越高,开放共享意愿越强;创新生态发展与开放共享意愿间具有非对称"倒三角"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全和 《山西老年》2008,(10):44-44
为了打破传统的"救济式扶贫、介入式扶贫"模式中群众被动接受的局面,彻底走出"扶贫扶贫,越扶越贫"的怪圈,四川泸州市江阳区探索和创新"参与式扶贫"模式,赋予被帮扶群众以平等参与项目选择、工程建设及产业开发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两汉的"越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出身越地的很可能属于当地少数民族的巫者,曾经参与了文化重心地带社会史舞台上的表演。"越巫"曾经服务于汉王朝,担任高层神职人员。他们的活动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越巫"也曾经作用于非常宽广的社会文化层面,对于民间信仰生活有长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