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载,天津闽侯路一位臧姓女士家中,一日发现一只“又凶又贼”的老鼠,打既打不着,捉又不敢捉,于是灵机一动,把另一房间的一只猫抱来,扔在老鼠面前。谁知猫竟“嗷”地一声惨叫,被老鼠吓昏过去。惊叹之余联想颇多。 从尧爷那时候起,猫就以善捕鼠而为人所知、为人所重了。《札记·郊特牲》记载着:“天子大腊八,伊耆氏始为腊,腊之祭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周秦以前,猫  相似文献   

2.
鼠为鼠科动物中褐家鼠、黑家鼠、黄胸鼠、禾鼠等,是“四害”之首。据测算,全国老鼠的比例大于人口。如果以每只老鼠每年耗粮(包括糟踏的)约15公斤,全国每年要损失粮食180亿公斤,可供上海这个大城市的人口吃十年。因此,为兴利除害,建议大力开发鼠类产品。鼠肉可食用,《别录》、《药总诀》、《医林纂要》等历代医书均记载鼠肉“温甘”或“甘咸”,“无毒”,有滋补虚痨羸瘦的功效。老鼠肌肉发达,瘦肉多而细  相似文献   

3.
亚洲猫经过多年刻苦学习,掌握了鼠的习性,经过长期不懈地练习,练出一套好身手,抓鼠百发百中,被人们称为"捕鼠能手"。这天,正听广播的猫,知道了在非洲的乌干达,有一种老鼠能吃猫。这种老鼠同普通家鼠差不多,只是嘴巴上多了一层壳,非常坚硬。这种老鼠能散发出浓烈的臭味,猫闻到后就浑身瘫软、发抖,动弹不得。然后,老鼠就跳过去,用锐利的牙齿咬断猫的喉管,把血吸尽,再把猫拖到隐蔽的地方,慢慢吃掉。  相似文献   

4.
张兴江 《今日南国》2006,(17):76-78
“它是一个工作狂,没有犯罪前科,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不喜欢参加派对,也没有卷入任何性丑闻,它是一个杀戮机器,逮过无数老鼠……”猫捉老鼠本来天经地义,也是猫的习性。但英国有一只捉老鼠的猫只因身在“名门”,其影响力似乎不亚于任何一位政府高官:它不仅捉鼠本领超强,并且能搅动英国的政治风波,就连首相托尼·布莱尔也不敢怠慢这只猫。2006年3月17日,这只名为“汉佛莱”的黑白猫病逝,竟使英伦三岛举国“哀悼”,英国媒体也大肆渲染这一“不幸”事件。这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  相似文献   

5.
他不仅对动画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于电视工业来说,也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猫捉老鼠本是天经地义。但全世界的"《猫和老鼠》迷"们可不那么认为:"老鼠那么可爱,该打的是猫,再说,Jerry 从来没有被 Tom 抓到过!那个猫笨死了!"正是这部《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几十年来风靡全世界每个角落愣是"篡改"了"猫捉老鼠"的天然法则,且深入人心。12月18日,《猫和老鼠》的父亲约瑟夫·巴伯拉(Joseph Barbera)在洛杉矶的家中安详地走了,这位95岁的动画巨人一生中创作了超过了100个  相似文献   

6.
鼠胆神威     
《鼠胆神威》是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谢利连摩·史提顿所著《老鼠记者丛书》中的一种, 这套丛书目前被翻译到中国的共有《预言鼠的神秘手稿》、《古堡鬼鼠》、《神勇鼠智胜海盗猫》等10部。《老鼠记者丛书》集幽默、搞笑、惊险、奇妙、悬疑、动感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以老鼠的视角描绘人间百态,面世后大受欢迎,在意大利国内其销量已突破500万册,世界各地 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争相出版,并获得“安徒生奖”等国际殊荣。  相似文献   

7.
郑渊洁 《可乐》2010,(8):32-32
四只老鼠恨一只叫丽娜的猫,因为丽娜经常逼得他们走投无路。 一天,老鼠们从木偶剧团弄来一只布袋木偶狗,决定化装成狗,吓唬丽娜。  相似文献   

8.
酒这杯中之物,不仅人类对它情有独钟,它对不少动物和生物也有诱惑力。猫捉老鼠创记录苏格兰一家酒店的老板饲养的一只猫,以酒为主要饮料。这只猫喝酒之后,既不发酒疯,也不去睡觉,而是精神抖擞地捉老鼠。据酒店老板说,它酒后捉鼠已有2万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忌猫。武则天忌猫事出有因:她曾将萧良娣囚禁下狱,萧良娣对她的残暴行为恨之入骨,发誓说:“愿阿武(则天)为老鼠,吾为猫儿,生生扼其喉!”这话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萧良娣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武则天也从此开始恨猫、忌猫,把养猫看作是“不祥之兆”,并下旨宫里一律不准养猫。  相似文献   

10.
话“鼠”     
尖嘴、利齿、弓背、短腿、长尾,身旁还有吃剩的食物残渣。这个象形的"鼠"字多么惟妙惟肖啊!老鼠不劳动,却常偷吃,你看它身边还有吃剩的呢,所以"鼠"字常含贬义,如"鼠辈""鼠目寸光""獐头鼠目"等。鼠不专心。《荀子·劝学》中记载了一种老鼠——能飞不能上  相似文献   

11.
软气功鼠     
非洲尼日尔斯达邦山区生活着一种软气功鼠,因为这种老鼠用脚一踩就扁,在探险家的文章里被定名为尼日尔扁鼠,是地球上已知的1700多种老鼠中的另类奇鼠。尼日尔扁鼠重约300克,胖墩墩的,行动不灵活,有些懒散,主食蠕虫、草籽、瓜果之类,构不成鼠害。说它奇特是因为它身上含有大量半液态脂肪,身架结构松软,骨骼和内脏在外界压力下能自由地向四周移动,一脚踩下去,它能扁成像一只薄薄的牛皮纸信封,因为它的内脏骨骼已移到了边上,脚一松,内脏、骨骼渐渐复位,又成了一只老鼠。它的这一套软气功虽然令人惊奇,但因生存能力弱,成了狼、狐、狸、豹、猫等…  相似文献   

12.
安萨是加拉巴的国王,他在位已有50年了。安萨有一只猫和一只鼠,他让忠实的猫当管家,老鼠当男仆。安萨国王是一个顽固不化、刚愎自用的人,但他却非常钟爱这只饲养了多年的猫。  相似文献   

13.
老鼠,这个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同居者和危险的敌人,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四五千万年的历史了。但人们对老鼠危害性的认识并与之斗争的历史只有几千年。猫是专捉老鼠的,人们常说"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但由于老鼠有极高的繁殖率,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度的适应能力。因此,使人类在这场延续了几千年的人鼠之战中至今未能取胜。根据  相似文献   

14.
古代骗术     
<正>回首古代的骗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有的叫人目瞪口呆,有的叫人啼笑皆非。小贩有一只火红的猫咪南宋年间,都城临安有一对做小买卖的孙三夫妻。俩人还是爱猫人士,养了只猫。爱猫到什么程度呢?在买卖最忙人最多手忙脚乱的时候,孙三会突然说:"哎呀,到了该喂猫的时间了。"说完也不管人多,立刻放下生意,回家喂猫去了。  相似文献   

15.
鼠赋管见     
现存以鼠为题的十数篇赋作中,其形容动静、生活习性以及人鼠矛盾的刻画别无二致,其托喻刺世主题更是大同小异.老鼠本是不劳而获且贪得无厌之物,诸位鼠赋作者不约而同亦在情理之中.然而缘何各种文体唯独赋中鼠之形象千百年不出异调?究其根本,当以"赋者,古诗之流"为线索,溯源古《诗》,即可知老鼠文学形象在古《诗》出现的时代已然定型.在由鼠赋寻根至古《诗》之鼠的过程中,又可见"六义入赋"对鼠赋体、法、用的影响,也可借以体会"赋者"何以为"古诗之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遗产保护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殷商时代起,中国就有见诸文字记载的祀典制度存在。祀典制度就是古代版的遗产保护制度,与现代西方的遗产登录制度相当。《礼记·祭法》所确立的"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勤死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五大原则是最早对祀典准入制度的文字记录。《尚书》关于殷周之交祀典传承的记载以及夏商周三代天子诸侯祭祀名山大川的活动是最早的具体运用祀典的明确记载。本文从《祭法》所确立的五大原则、一个已经存在三千余年的遗产登录系统、圣贤崇拜与遗产保护意识的养成等三个方面通过大量文献信息的征引,说明祀典制度即古代的遗产保护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星海 《老友》2015,(2):47
春天到了,气温渐渐回升,猫咪们也到了脱去厚重冬衣的时候。在暖洋洋的照射进房间的日光里,我们很容易看见飘舞在房间里的猫咪的绒毛。这个时候,往往是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们最痛苦的时候,细碎的猫毛和猫咪身上的皮屑会导致过敏性鼻炎患者不停地打喷嚏流眼泪,那么怎样降低猫毛对鼻炎患者的困扰呢?本文将为你支招。方法一:勤梳毛勤梳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猫毛脱落的数量。家里对猫毛不过敏的成员可以每天最少为猫咪彻底梳毛一次,首先把手沾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你们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吗?你喜欢其中的猫,还是那只机灵的老鼠呢?你希望自己成为猫和老鼠的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猫捉老鼠。活动的准备很简单,猫头饰一只,老鼠头饰若干。这个游戏适合多人玩。推选出一个人当“猫”,四个人当“老鼠”。大家围成一个圈当围墙。接着在围墙内摆四个铁球当“粮仓”,布口袋做“粮食”,摆四个垒球,“当老鼠”的家。如果老鼠偷到粮食必须把“粮食”夹在腿中间跳回自己的“家”。途中要“被猫”抓住,就得把粮食还给猫。如果“老鼠”“把粮食”偷光,猫就要受到惩罚。听完游戏的介绍,你们一定是跃跃欲试了吧。那好,我们现在就走进游戏现场。  相似文献   

19.
正猫乖巧可爱,又能防鼠,是颇受欢迎的宠物,据《尔雅翼》说,猫是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时带回中土的,为了防止老鼠啃坏佛经,所以蓄猫防鼠。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实际上,猫在玄奘之前就已有了。恰在唐代,猫日渐成为贵族宠物。电影《妖猫传》改编自日本作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故事发生在唐代,其中出现了猫妖,又称猫鬼。在中国古代,猫成为妖孽作怪的故事颇多,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过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我们少数干部身上,存在另一种状况,与孔子的话仅一字之差: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成语"尸位素餐"是指有职位不做事,白拿钱吃饭.一个干部,如果拿了人民的俸禄,而不为人民办好事,这也是一种"尸位素餐"的表现吧.民间有句俗话,"不管白猫黑猫,能逮住老鼠的便是好猫",也即是说,抓不到老鼠的猫决不是好猫.试问,一个猫不会抓老鼠,那它对人类还有什么贡献?人类又还有什么义务去供奉它?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吃白相饭,已经是违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而对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