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琪 《北京纪事》2014,(2):60-62
正张琳是北京城里最早玩烟斗的一批人,其位于后现代SOHO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除了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烟斗,还有不少他四处收集来的古色古香的物件。十几年来,他从喜欢玩烟斗、收藏烟斗,发展成自己设计、制作烟斗,每支烟斗几乎都是刚一做成就被斗友们"抢"走。他说,制作烟斗是自己对烟斗之美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历史的发展,烟斗已经演变成烟斗客们投资与收藏的生活方式。烟来斗往负责人宋浩鼎对记者表示,“中国的烟斗客市场越来越大,不少客户买烟斗不仅是使用,更是用来收藏,  相似文献   

3.
名人说烟斗     
根据心理分析,"烟斗客"的人格特征大致表现为:冷静、稳定、内敛、谦让、较少焦虑。这些特征正是一个成熟男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形象都与烟斗联系在一起。福尔摩斯曾说过,除了表和鞋带以外,没有什么东西比烟斗更能表示一个人的个性了。在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是:头戴一顶猎鹿帽、身披件方格呢风衣,然后握着一只石楠根烟斗。对于福尔摩斯来说,烟斗就像他的放大镜、化学试管一样,也是他的一件侦探工具。  相似文献   

4.
斗客之乐     
一、轻咬细吮,而非吞云吐雾抽烟斗与抽纸烟截然不同,一根香烟可以在一分钟吸完,而一斗烟却可以细细品尝30~40分钟。如果你无法超过30分钟,你就不算是够资格的烟斗客。  相似文献   

5.
黄道的烟斗     
郝化冲 《老友》2014,(3):16-16
正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我出差去南昌。其间,我曾到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参观。在烈士遗物展览厅内,我看到一只烟斗,这烟斗看起来很眼熟,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似的。噢!记起来了,这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迁葬黄道烈士遗骨时,我从烈士墓穴中捡回来的那只烟斗吗?细看展品文字说明,果然如此。事情是这样的:1951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南方和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分别慰问各个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和老干部、老红  相似文献   

6.
有一只白玉烟斗,一直随身携带,常常会取出来看,慢慢地想。有次朋友见了,笑,说这个烟斗必定和男人有关,是某段爱情的“遗留物”吧。  相似文献   

7.
唐末五代是中国中古时代的最后阶段,期内藩镇混战达至白热化,使武人的战略文化日趋成熟.现以将领间的骑斗为例,析述变革期间一种独特的军事部署,从而说明军阵的开列、阵前的骑斗、两军的合战所形成的战争步骤.武将的骑斗即视为大战前的序幕,相方的战技与应变,随时左右着两军的胜负.文中举证各种战例,说明武人骑斗的客观条件、骑斗的战具内容、骑斗的心理谋略等方面,并对统治者重视骑斗表现进行了背景析述.从比较论而言,中国中古骑斗表现的好武之风,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精神互相辉映,反映乱世中武力重建秩序的发展通则.就挑战与响应上说,武人的单挑和应战,同样说明战争机制的发动,按着主动和被动方式推演,继而产生战术上的微妙变化.武人骑斗只是变革期内众多军事文化项目的一个考察例子,冀于探讨由唐入宋的战争时,能提供较为动态的战略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少年》2014,(5):34-35
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家人的合影挂满了墙壁。一位老人在摇椅上独自抽着烟斗,房间充满了寂寞的味道。  相似文献   

9.
一对慈眉善目的老夫妻,各自手里拿着一根旱烟斗,谈笑风生,乐乐呵呵。老汉的另一只手里还拿着一把蒲扇,体贴地给老婆婆扇凉……  相似文献   

10.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就解决了的问题。但是“四人帮”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出发,别有用心地歪曲毛主席关于“斗争哲学”的一句话,把它片面地曲解为笼统和抽象的“斗则进,不斗则退,不斗则垮,不斗则修”。在“四人帮”看来,斗争是事物发展中唯一的动因和唯一的积极因素,而统一则是阻碍事物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0,(5):7-9
从前,有一个人背着一袋子烟斗去外地卖。由于旅途劳累,他便放下袋子,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  相似文献   

12.
将近四十年来,我們都非常重視阶級斗爭,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別是重視資产阶級和无产阶級之間的阶級斗爭,认为它是現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們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級斗爭从运动中勾銷的人們一道走。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馬克思主义的阶級斗爭理論指出,阶級斗爭是阶級社会发展的动力。封建社会被压迫的农民反对封建制度的斗爭,推动着封建社会前进,并为资产阶級革命准备条件。毛主席說:“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級斗爭,农民起义和农民战爭,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条某本規律也同样适用于日本的封建社会。从十七世紀初到“明治維新”为止,日本是德川幕府統治下的封建国家。十八世紀以  相似文献   

14.
邓宗俊 《社区》2011,(29):16-17
斜戴的贝雷帽和烟斗.永远是黄永玉的标志。大师、名士、绅士……这些尊号戴在他头上总像小一号的帽子。这个87岁的老头依然时尚。比我们更“先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斗氏是春秋早、中期活跃在楚国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公族,地位显赫。关于其族源问题,传统看法是其出于两周之际的楚君若敖熊仪(前790年–前764年),熊仪生斗伯比,斗伯比生斗谷于菟(子文),这即是斗氏的早期世系。寻检诸史、志,传统说法经不起严格意义上的时间推敲,藉此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然而众多的观点如非模糊,即属武断,在此很有必要对此问题重新做一番新的梳理。依托于文献资料,我们认为斗氏之得氏宜始于斗緡,斗緡为若敖熊仪之子,别封于斗而为斗氏之祖。  相似文献   

16.
佚名 《今日南国》2010,(15):47-49
2004年5月5日,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金的天价成交,而在这幅天价名画背后却隐藏着一段凄美无比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7.
阶级斗爭,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公认的科学真理。西周、春秋是阶级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绝大多数所公认的历史结论。从西周末期到战国初期,中国社会有发展、变化,也是史学家所公认的事实。而某些史学家却认为在这时期內“沒有阶级斗爭”,然则这时期的社会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这样,就是在客观上否认阶级斗爭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这个客观真理,这是我们所绝对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18.
斗栱从起源,到发展、成熟、延袭、变革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予:秦、汉有大开发期形制不一的特点,六朝表现了突出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19.
我們对現实主义問题的一个根本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为人民群众的斗爭决定着历史的发展,认为革命的文艺必须服从于人民群众的斗爭需要,推动人民群众的革命斗爭。这是我们观察文艺问題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因而也是我们观察现实主义问題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从这个根本的观点出发,我们认为革命的文艺只有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革命斗爭,热情地表现和歌颂人民群众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作用,才能真正充分真实地反映生活和反过去推动生活的前进,从而也才能有我们所主张的现实主义,卽和革命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元末革命斗爭——紅巾軍的斗爭与朱元璋集团的斗爭,作为一个统一的发展整体而加以初步考察,认为:当时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发展变化,影响着他矛盾的存在发展变化。在整个民族斗爭的发展过程中,曾經形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創造了条件,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发展和完成。說元末革命斗爭的性質基本上是民族斗爭,并不排斥共带有农民的阶级斗爭性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