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人民的领袖,非常重视社会美育。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与他的美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美育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有三:一是以崇高的理想美育人;二是以清廉之美育人;三是以公仆之美育人。毛泽东在社会美育中,之所以紧紧抓住这三个方面,是因为他要在中国培养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通过他们带领人民群众在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毛泽东进行社会美育总是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他要求人民做到的他首先做到。在他的伟大人格的感召下,中国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共产主义者,他们依靠人民廉洁奉公,使中国无产阶级政权没有沿着“革命——胜利——骄傲——腐败——灭亡”这一历史轨迹发展,而是开辟了一条“革命——胜利——谦虚——清廉——发展”的新路。他以他的社会美育的实践,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美。  相似文献   

2.
喻兮 《华人时刊》2009,(8):58-60
对于多数年轻人而言,都有过冲动消费的经历。如何处理新而无用的东西,成了大家颇为棘手的问题。而在上海,一个叫祝月圆的女孩巧妙地借"物"发挥,面向白领开起了易物铺。在替他们处理"绝用品"、让更多人"占便宜"的同时,自己也挖掘出一条财富通道。下面来听听她讲述的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张志和的词作别具魅力,其深化了一个远离尘世的文学形象——"渔父",并使之广为流传。这与张志和身为道士,因而在文学创作中尽情运用了道教文化的哲学和审美因素有关,而高雅的人格形象,也使其美学思想独放异彩。张志和的作品《渔父词》、《玄真子外篇》充分展现了这种美学思想——寄情山水的淳朴之美、复归本真的质朴之美、超脱世俗的诗意践行之美。  相似文献   

4.
平阳刻书为何被称为"平水本",在长期的地理沿革中"平水本"的刊刻地——"平阳"的确切地理位置在哪里,这两个问题历来困扰学人。通过对平阳行政区域范围和文化区域范围的纵向梳理和横向比较,最终确定"平水本"的刊刻地"平阳",应是漫长历史中在核心行政区域范围基础上形成的文化区域范围,包括临汾、襄陵、冀氏、霍邑、汾西、岳阳、神山、赵城、洪洞及和川十县。"平水本"之"平水"是水名,亦是郡望,指代临汾。因临汾为平阳的府治所在,也是平阳刻书最多最集中的地区,所以人们将平阳刻书统称为"平水本"。  相似文献   

5.
丁汀 《新少年》2012,(Z1):6
中国汉族人一向以牙齿洁白、整齐为美,所以"明眸皓齿"、"唇红齿白",从古至今都是美女重要的外表特征之一。但居住在中国云南的布朗族却恰好相反,那里的女人习惯把牙齿染黑,她们还给黑牙起了一个很动听的名字——漆齿。  相似文献   

6.
正梅里雪山、千户苗寨、云和梯田、新疆喀什古城和原始胡杨林,这些令很多人神往的奇美之地,85后美女刘新早已逛了N遍。5年里,她跑遍大半个中国的风景名胜区,不仅所有费用老板买单,每月还拿着2万元的高薪。工作内容是,只需拿起相机记录美景。这个令人惊羡的时尚职业,就是时下在欧美颇受年轻人追捧的"游戏取景师",他们是游戏中发现美的眼睛。目前国内从业者不到20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柏拉图主义者, 普罗提诺更多地继承了柏拉图的审美理念, 并以三一本体学说为基础, 描述了如何从最低等的美上升到美自身的梯级上升的审美历程, 即从物体美到灵魂美, 再到理智美(美本身), 最后回到美之本原的太一, 强调了只有在与神相合一的神秘主义的宗教迷狂中才能达到至高至纯的审美境界.普罗提诺就是座桥, 通过这座桥, 古代美学和中世纪, 乃至近现代美学相连.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有一类专门表现女性之美的成语,姑且把它们称之为美女类成语.这类成语相当详尽地展示了古代汉民族女性在容貌、姿态、体形、气质风度、装饰、年龄等方面的美丽.其中所折射出的古代汉民族美女标准,粘附着许多历史的烟尘,打着清晰的汉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体现出标准的男性视角、清晰的雅士趣味、典型的君主强权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等独具个性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元祝尧所编之《古赋辩体》10卷,是中国赋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该书现今可见的版本有6种:明成化二年刻本;明嘉靖间3种刻本(熊子修刻本、康河刻本、苏祐印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本文对这6种版本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文字比勘,认为成化本是现存诸版本之祖本,该本据祝氏家藏稿本刻印,文字准确,内容完整,可以校正此后诸版本之错讹,并且能够全面反映祝尧的赋学观念与赋学成就.四库全书本对祝尧原书有所删削,十分可惜,但其中文渊阁本文字可靠,书法隽秀,使用颇为方便;而文津阁本则错误较多,其价值远在文渊阁本之下.  相似文献   

10.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的名字在中国并不让人感到陌生,读过林语堂《中国人》的读者,便了解赛珍珠与中国文化阶层的交往.她当年约请林语堂撰写这部著作时,希望他能真实坦露中国文化的优根和劣根揭示中国文化的内核.《中国人》成书时她亲自作序,盛赞这是“历年来有关中国的著作中最忠实、最巨丽、最完备、最重要的成时绩.”在序中,她还很有感慨地写道:“长期以来,我就希望他们(指中国人——笔者)中某个人可以为我们听有的人写一本有关他自己的中国的书,一本真正的书,渗透着中国人基本精神的书.我多少次满怀渴望,急切地打开一本本这样的著作,然而又多少次失望地把它们合上.因为其中的内容是虚假的,言过其实的,作者在狂热地为了一个伟大到不需要为之辩护的国家辩护.”赛珍珠这番话透露出她对了解中国人民精神内质的刻意追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青年审美心理的变迁深刻地折射了社会时代的变化,通过他们的文艺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社会变迁与审美心理之间的内在关系。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随着救亡、革命潮流越来越汹涌,青年人的审美心态先后了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沉郁之美、大革命时期的青春之美、"九·一八"事变的悲壮之美以及全面抗战爆发后的雄壮之美几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从优美向崇高演变的趋势。与此同时,他们在理想人格的追求上表现为对暮性人格和奴性的批判,对青春人格和英雄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语》作为魏晋风流名士的品评集,常以评价女子肤色洁白、明眸善睐、身材颀长、体态柔弱的阴柔美的审美标准来形容男子姿容之美,以形似孤松、玉树等物象的具有俊秀风姿、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气韵美的审美标准来形容男子的风度气韵,扑面而来的脂粉气和气韵生动的超然之气——形美与"神"美同在,共同构建了那个特定时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标准与趣向。  相似文献   

13.
"男才女貌"是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这与男尊女卑的思想有很大关系。《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时人对这一传统观念的大胆反叛,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女子那张扬的个性、机智勇敢的才情,而魏晋男子的仪容之美、形态之美和言辞之美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魏晋时期"女才男貌"意识产生的原因既是时代风尚的影响,也与女子地位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尚美时代"。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仕途艰险、生死难料,黑暗动乱年间的文人名士深切感受到了前途的渺茫,理想的破灭,从而放任性情,追求眼前享受,对各种美产生了狂热追求。玄学与佛学的传入,使这一时期的审美标准趋向多元化,注重从美的角度对人的个性、情感和才能加以品评。西晋文人潘岳无论其俊秀姿容,还是其性情与文采,均符合当时审美标准。另外,潘岳自身善良重情,对母至孝、对妻专情,亲情感人、友情真挚,做官清政为民,其勤政爱民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颂。中国历史上才貌双全的俊男虽然众多,像潘岳这样能够生活在尚美时代,能够符合审美标准,能够如此至情至性的俊男却屈指可数,因此,无论时代审美观如何变化,他都将是中国的美男符号,是中国理想美男子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英、美等英语国家没有词汇学专著,其内容分散在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之中。中国第一本英语词汇学著作从前苏联引进,这不仅仅是学科研究的需要,也是政治影响的结果。中国英语词汇学走过了一条照搬、内化、成熟、转向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满足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需要。中国英语词汇学研究在新世纪之初走到了十字路口,按传统英语词汇学方法研究英语词汇,似乎已走进死胡同,学科研究内容会越来越窄。英语词汇学研究只有转向,只有与认知学科相结合,才能海阔天空,学科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6.
正连续性的活动这种方式几乎能像魔杖一样叩开儿童天赋正常发展之门初识这本书,是在学校的"教师书吧"里。捧起它,我如获至宝。何以如是?只因为自从接手一年级以来,我觉得自己始终未找到与六七岁小孩的相处之道。坦白地说,作为师者我明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更有许多做人的道理。可是,面对满地乱跑的"地老鼠",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他们安静?如何才能让他们安心倾听?何如引导他们规范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让他们变成听话懂事、讲礼貌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美女可以让一个城市平添了许多活色生香的生动的话,那么从这个城市走出的电影美女,则会使人们很容易就找到对这个城市产生热情亲切的理由,这便如同许晴之于成都、范冰冰之于青岛、章子怡之于北京……电影美女很容易就被看作一个城市之美的举证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富豪排榜之风在中国蔓延之势愈演愈烈。不过最近一份榜单,颇为"新鲜",也引得了人们竞相争论——财经时报日前炮制出"中国作家富豪榜",他们按照"发行册数×定价×版税"的公式依次为作家排了先后。其中,余秋雨、二月河、韩寒分别以1400万元、1200万元和950万元的身家位居前三甲。可能受原罪问题的影响,这份榜单一出炉,批评声就纷至沓来。有人"痛心疾首",称财富向精英寡头的聚拢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悲哀与堕落,有人甚至建议"税务部门好好查查这份榜单",言外之意,即怀疑大  相似文献   

19.
严光钧 《老友》2014,(10):15-15
正人生,本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少有天真之美,壮有奋发之美,老有成熟之美——朴实、清淡、仁爱、艺精、智丰、慎独……可谓老当益美,美不胜收。"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脊梁"。这发自党心民心的盛赞,不是无端之誉,而是历史的印证。旧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受欺挨打,民不聊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老一辈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推翻专制,建立共和,让华夏屹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观念与其整体思想具有一致性,即力求在理性与启示之间寻求一条完美的思想道路,正是在这条"明证道路"的指导下,其美学难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在"上帝"之爱的"光照"下,阿奎那跨越了思想的鸿沟,把神学、伦理学与美学融为一炉,解决了"事物之美"与"存在之美"的关系难题。后者是前者存在的内在逻辑根据。美的事物,不仅通过整全、和谐的比例和鲜明性来展现自己的美,而且还通过自身的美来表述上帝的至美,至善与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