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2009,(1):34-35
福建土楼申遗成功了!当地时间2008年7月6日下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专家指出,福建土楼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土楼文化根植于东方血缘伦理关系,是聚族而居传统文化的历史见证,体现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建筑艺术成就,具有“普遍而杰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区旅游是南靖土楼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而社区与其他旅游利益相关者关系是影响南靖土楼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在结合利益相关者、社区旅游、社区参与等理论的基础上,考察南靖土楼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关系,提出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协调机制,为南靖及福建其他土楼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予萍 《社区》2008,(11):40-41
在福建漳州南靖县的群山峻岭之中,星罗棋布地伫立着15000多座土楼,而其中3层以上的大中型土楼就超过了1500座。传说有的土楼被建造得歪七扭八,但是几百年来屹立不倒,而有的楼则悬浮在沼泽之上,巨大的压力竟然没有使土楼被沼泽吞没,而且这一立就是两百多年。但负责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资料的林海川却发现,尽管土楼名声在外,而当地史书对土楼建造方法的记载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4.
福建土楼是南方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风格独特,被誉为独一无二的山区生土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同时,土楼亦是客家文化传播的典型物质载体,充分展现出客家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特点,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绚烂光彩。2008年,福建土楼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对福建土楼的社会功能这一问题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安苏 《老友》2010,(1):51-51
2008年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它们的造型不单是最常  相似文献   

6.
龙岩永定土楼闻名海内外,1999年3月永定土楼纪念章版权纠纷案经众多媒体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土楼纪念章版权纠纷也引发了著作权理论界和司法界的诸多思考,其中的有关著作权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龙岩永定土楼闻名海内外,1999年3月永定土楼纪念章版权纠纷案经众多媒体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土楼纪念章版权纠纷也引发了著作权理论界和司法界的诸多思考,其中的有关著作权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9,(22):51-51
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距南靖县城60公里,座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岽半坡上。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及椭圆形的文昌楼五座土楼组成。始建于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一方四圆的土楼群的规划布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进行建造,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土楼群依山势错落起伏,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云雾缭绕时,土楼时隐时现,呼之欲出,充满着几分灵性,构成了“土楼王国”中组合绝景。  相似文献   

9.
福建土楼楹联不但是土楼中的一种装饰,更重要的是,这些楹联表达了主人的思想观念和人文情怀,营造了崇文重教、家国天下、修身养德的文化氛围,对土楼客家人精神品格的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丰富客家文化、振奋客家精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类型入手,侧重分析客家土楼的结构与功能,指出作为客家人群共同体聚族而居的土楼所蕴含的客家人的价值观、宇宙观,体现了客家文化既继承了中原传统农业文化,又在与原住民的互动中再生出新的地域性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反证了客家人是由中原汉人、闽南人和畲等族群在特定地域的生产生活互动中形成的人群共同体,土楼成了这一人群共同体文化遗产的特殊见证.  相似文献   

11.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生土夯筑的民居建筑,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融合闻名于世。2000年4月,福建省政府正式确定由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以“福建土楼”的名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作为我国参评的唯一文化遗产审议项目,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2.
永定客家土楼的村落美伦美奂,是客家先民心中的期待与现实完美结合的民居典范,是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本文将土楼居住状况和俞孔坚教授笔下的居住模式——昆仑山模式和陶渊明模式作一比较,力图找出永定客家土楼之所以成为理想民居模式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客家人是讲究风水的,尤其体现在房屋与陵墓的建筑上,通过对土楼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道路、供水等的考察,发现风水学理念对土楼建筑的设计及外部空间环境的选择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土楼人家     
陈杨 《百姓生活》2012,(3):64-65
位于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的石榴村,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山村。古时的石榴村虽然住户不多,人口稀少,却有8座形式各异、防匪防盗的土楼,至今尚存。在这8座土楼中,有一座方形的“罗厝楼”,系清康熙年间总兵罗士够所建;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双圈圆形3层“均和楼”和单元式方形2层“明远楼”,现在楼墙还完好无损。虽然土楼的建造年代悠久,长年失修,但牢固不减当年。冬暖夏凉的土楼内,给人们一种十分舒适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感德镇龙通村有一座清初土楼,历经360多年风雨洗礼,仍然保存完好,更为奇特的是:虽然无人居住清扫,但土楼内却从不长蜘蛛网。  相似文献   

16.
闽粤赣交界区是客家人最主要聚居地,其代表性民居建筑分别为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和粤东梅州为中心的围龙屋,这三种民居自有其内在的演变脉络,即由围屋发展到土楼,再到围龙屋,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对这三种客家建筑进行历史人类学考察,可知客家地区建筑的标准形式是堂屋式结构建筑,围屋、土楼、围龙屋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独特的地域空间在堂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特殊的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欣 《老友》2013,(2):50-50
客家土楼,很多年前我在邮票上见过,圆形的房屋.大圈套着小圈,这种建筑风格令人觉得神秘而向往。深秋时节,我去了厦门,又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颠簸3个多小时,去了永定客家土楼。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福建客家土楼的实地游历,探究动画样片《大鱼·海棠》动画场景“神之围楼”的“神幻化”创建过程与思维构建方式,并寄希望于从古老的土楼自身所特有的神幻感出发,寻求中国地域文化建筑与现代动画形式的真正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罗娅 《老友》2014,(4):21-21
正暮春时节,草长莺飞。我和退休老同志到闽西龙岩参观。一夜无梦。今天就要进入本次旅游的正题,去我心向往的土楼游览。最早结识土楼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报纸上,我已记不清楚。临行前我曾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那些曾被国外误以为导弹发射基地的永定客家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居民建筑"。今天能到实地一探究竟,我心中有几分兴奋,几分期待。  相似文献   

20.
从土楼及闽南人的缘起这两条线索出发,可以追寻到中华农业文明的轨迹。首先,土楼所展现的文明起于土地,扎根于土地,内求于己,他没有海洋文明的扩张性。其次,从己到家再到家族而向外扩散的差序格局在这里鲜明呈现。祖先崇拜是最普遍的信仰。非一神信仰的信仰结构把这样的文明推向普世文明的方向,对外来文化呈兼容并包之势。土楼是中华农业文明的一个缩影,它的未来将往何处去,同也正是中华农业文明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