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城市建设应朝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方向发展。然而现代城市中出现的各种视觉上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却与我们所提倡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立人文城市的内涵相违背。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存在的几个重要的视觉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人文城市,杜绝城市污染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拟像城市对现实城市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新的城市视觉范式也随之产生。在其作用下,城市的媒介再现呈现出显著的视觉化表征趋势:城市观视者自觉地将肉体之眼转换为技术之眼,用镜头视角审视他们的所视、所思、所失;城市拟像文本呈现出远程在场的、消除了真实与仿拟间界限的超真实特性。如果将城市观视者的技术性观视视为城市阅读,将拟像城市的生成过程视为城市书写或文本建构,那么城市文本建构与阅读的这种关系改变了城市品牌建构与传播的秩序逻辑。从视觉化表征中打量城市,视觉化城市品牌建构与传播实际上就是一个视觉符号的编码、再现过程,即把城市景观的界面化,通过某些承载意义的符号译码成为触动媒介漫游者的诉诸视觉的语言,促使其产生阅读动因,培育其阅读想象。  相似文献   

3.
杭州坚守景点“零票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各地景点门票涨声四起时,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的杭州却"坚守阵地",继续实行免票制。"免费西湖"在吸引广大游客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难怪有人笑言:杭州用公园免票制"免" 出了大效益。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发展建设是建设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城市建设应朝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方向发展.然而现代城市中出现的各种视觉上的污染及其所造成的危害,却与我们所提倡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立人文城市的内涵相违背.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存在的几个重要的视觉污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人文城市,杜绝城市污染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黄石市建设鄂东特大城市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益更新,具有黄石矿冶文化特征的城市景观建设却十分不足,制约着黄石矿冶文化的视觉传播。通过对黄石矿冶视觉符号的凝练,矿冶文化城市雕塑景观、矿冶文化植被景观、矿冶文化公共设施景观的构建研究,探索多方位、立体化的黄石矿冶文化城市景观形象构建模式,从而塑造黄石矿冶名城形象。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符号     
在世界文化坐标中,每一座城市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巴黎之优雅、伦敦之谦和、雅典之古朴,这些,都为那些城市的孩子们津津乐道。我们,是北京的孩子,北京的符号正在我们生命中打上了深深的铬印——四合院的窄窄小道,京剧中的一声高腔,故宫里的一砖一瓦……然而,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似乎我们的符号面临着被冲淡、消失的危机。开放的北京,奥运的北京,将如何描画自己的符号呢?建筑,是北京的华彩霓裳,也是我们最直观的符号。记得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护北京老城,在老城旁建设新城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于是,在震天的推土机声中,四合院一个接一个倒下,…  相似文献   

7.
与城市视觉形象相关的要素纷繁复杂、体系庞大,要理出头绪对其进行整合与提升绝非易事。文章试图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借鉴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要素分类方法整合城市视觉形象的要素体系,并基于人因因素领域以人为中心设计的研究视角提出提升城市视觉形象的四个层次,以期对规划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城市设计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形象建设中的个性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促进城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城市个性是城市形象中塑造城市品牌、揭示城市发展内涵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却普遍因过分追求统一、盲目改造和模仿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多元化,注重从城市的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等方面深刻发掘和塑造自己的独特魅力,使城市发展真正走向成熟和文明。  相似文献   

9.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其图、文、声、画并茂以及直观、生动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生,其意义识记、抽象思维开始初步发展,直观教学对他们仍然非常重要:视觉型学习者主要"用眼睛来学习",因此,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视觉型学习者影响重大。文章针对多媒体教学对初中视觉型学习者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常用“绘声绘色”来形容文学作品描写或叙述的生动逼真。“声”是听觉形象,“色”是视觉形象,声、色描写是文学描写的基本功之一,写色不易,写声更难。古今名家深谙此理。他们不但细调丹青,工于绘色,而且精研音律,善于绘声,给我们留下许多摹音绘声的名篇佳作。远在二千多年前的《礼记·乐记》篇,作者就用“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来形容高昂低扬的歌声。东汉马融的《长笛赋》、魏晋嵇康的《琴赋》、潘岳的《笙赋》等,都是写声的名篇。在唐诗繁花似锦的苑圃里,白  相似文献   

11.
城市形象以最为直接和最具普遍认同感的视觉形式进行传播,其视觉符号是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的视觉载体,构成了城市视觉管理的物资媒介。以城市形象设计和城市管理理论为基点,从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出发,提出视觉文化现象是城市管理向视觉管理转型的基本动因;从精神表征化与管理可视化角度,探讨城市形象视觉管理的潜能与可行性;从城市形象视觉管理形式角度,提出意象规范的隐形管理功能和形象规范的显性管理功能构成了规范化管理形式,以及形象战略定位差异与视觉识别差异所形成的独特的差异化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朱素芳 《社区》2004,(6):20-22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多元化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打工妹,走进城市人的生活,奉献她们的辛劳和心智,为城市带来方便、美丽、洁净、温馨。但是,她们却是“外人”,城市需要她们的服务,却往往并不接纳她们的情感。在傲然耸立的城市里,她们是那么弱小、孤独的一群。武汉市江汉区武展社区居委会的大姐们,没有忘记她们。一个小小的“打工妹之家”,用不了多少财力物力的投入,却能为打工妹撑起一片天空,唤起她们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一个女人就是一所学校,打工妹的工作做好了,那些对外来人口管理的种种难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那些地处商场林立或城郊结合地带、拥有众多外来人口的社区,都有必要像武展社区那样成立一个“打工妹之家”,但对如何让外来人口融入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真正的有归属感的建设者,而不仅仅是一个淘金者,这恐怕是我们每一个城市社区管理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编者  相似文献   

13.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8):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党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错觉和幻觉是在却我们的感官做游戏,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视觉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阐释和分析。结论指出:我们已经进入视觉文化时代,然而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却没有紧随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因此,为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须借助于现代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5.
城市品牌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从视觉传达符号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品牌的传播以视觉符号形式实现。城市品牌的符号特性,决定了其具有认知与传播的符号功能。以符号学为切入点,从语义层面、语构层面和语用层面对城市品牌进行符号学解析,对城市品牌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视觉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共通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性,它们可以互相转化;视觉语言能唤起观众视觉以外其他知觉器官的共鸣。关注它们的共通性,能够让我们的知觉器官融会贯通,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和内涵,激发灵感,为设计所用,更能提高我们的综合感知和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城市建筑视觉意象挣脱了沉重的政治象征意涵,大多变成了纯粹的视觉审美符号。这一嬗变折射出消费控权时期国人将建筑视觉形象欲望为生活风格、审美需要、文化认同的多元诉求。此欲望正好与城市经营管理者对利润和政绩的欲望暗合。建筑形象遂充任了消费的欲望机器,致力生产视觉快感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欲望的交织与共构谋划了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的审关视觉性规程。  相似文献   

18.
苏捷 《社区》2012,(15):1-1
今年3月,我们在“城市表情”栏目刊出了“爷孙俩”这幅照片:穿着清洁工背心的老人抱着孙女,额头贴着额头,老人脸上布满了幸福的笑,小女孩依偎在爷爷怀里。这徐州煤建路上温馨感人的一幕,让许多读者动容。当初,我们从《视觉中国》图片库中选择这幅照片,也是被这幸福的瞬间所感染,却并不知道图片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4,(11):53-53
人体有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据统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信息90%以上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触觉和味觉,只有嗅觉常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嗅觉的确在退化。鼻子是用来呼吸和闻味的器宫。我们不禁要问:人的嗅觉在退化,但人的鼻子却为何比猿类更突出呢?让我们把人类与猿类鼻子做个比较:我们人类的鼻子位于脸盘的中央,是五宫中最为显眼的器官。猿类的鼻子却非常小,而且深陷在脸盘中央。人为什么会有一个大鼻子呢?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理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共信息系统是围绕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场所的信息传达,涉及到城市规划、视觉传达、信息技术、城市景观与城市管理多个学科的交叉,具有视觉识别、信息搜寻、导向指引、文化传播等多方面功能.基于城市公共信息系统的综合性与跨学科特点,总结和评述了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信息系统三种主要设计理念——视觉图表信息设计、环境识别信息设计和数字交互信息设计等理念的来源和内涵,并结合城市公共信息设计案例对上述理念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我国城市公共信息系统设计实践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