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慧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恰如《续高僧传·慧光传》所断定的,是仅"其次"于"自正道东指,弘匠于世"的道安的义学高僧。他的功德和业绩突出地表现在:他是地论师南道派的开创者,是四分律宗的开祖,是"以因果、理实为宗"的宗说的首倡者,是"三教四宗"的判教主张的创始人。慧光的独特贡献还在于,他不仅亲自参与了《十地经论》的翻译,而且恰恰是由于他的"奏请",才使得勒那三藏、菩提流支各翻一本的《十地经论》"参成一本",得以传承于世。  相似文献   

2.
指出"为闺阁昭传"是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目的的误读,并非曹雪芹的本意;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有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哲理思考,他比较自觉地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识和解读封建社会,全书充满了《易》的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3.
义净与洛阳     
义净是唐代著名的求法僧、翻译家,他曾长期在洛阳佛授记寺、大福先寺等地译经和活动,他曾解读"十二字玉册",为武则天稳固帝位提供了符命支持。义净圆寂后葬在洛阳龙门北的高岗。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中西交通史上的名著。  相似文献   

4.
阮元《儒林传稿》与清代汉宋学术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阮元《儒林传稿》的学术立场和初始影响,阮氏实是造成道光初年汉宋纷争的关键人物,《儒林传稿》是激化纷争的导火索。阮元本人持"汉学"立场,他在周围某些学人的支持下,将其本人的"汉学"树为清代儒学正宗,并以此为中心编写了清代学术史。《儒林传稿》对江藩的《宋学渊源记》等有直接影响,导致方东树撰写《汉学商兑》。  相似文献   

5.
陈栎是元代最有名的《尚书》学者,他中年时期的《尚书》学著作《书解折衷》存在“援朱砭蔡”的倾向,即以纠蔡沈《书集传》穿凿附会之失为宗旨。而当朝廷开科,规定“经义”一项以蔡沈《书集传》为主,这种情况使得陈栎的《尚书》学研究相应地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为科举专门编纂了《书集传纂疏》一书,其目的是对《书集传,》进行羽翼、补充和发挥,从而能更进一步地把理学原则特别是《四书》修养论思想灌注到《尚书》学研究中去,以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胡安国是两宋之际著名的经学家和理学家,其倾注毕生心血所著的《春秋胡氏传》专涉科场达三百年之久,同"三传"并显,被列为《春秋》四传,享誉甚隆。胡安国《春秋》之学深受孙复及程颐的影响,其解《春秋》,会通三传,兼采诸家之说,以成一家之言。诚如他在《春秋传.述纲领》中所说"今所传,事按《左氏》,义采《公羊》、《谷梁》之精者,大纲本孟子,而微词多以程氏之说为证云"。[1]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演义》版本的题署,确定了罗贯中的著作权。他在元代生活了53年,称为"元人"是不错的。以现存没有嘉靖以前的版本,就断定《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后期是不合事理的。罗贯中协助施耐庵完成《水浒传》,又独立写出《三国志演义》;弱化乃至抹杀罗贯中与施耐庵关系的倾向,对中国小说史研究是非常危险的。罗贯中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大家,除了《水浒传》、《三国志演义》,《北宋三遂平妖传》四十回及《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两朝志传》等,也都是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英国汉学家杜德桥的《李娃传》研究具有相当的学术意义:他引入莎士比亚学方法注释文本,引发西方学界关于"过度注释"的讨论;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分析传文,启发后来学者挖掘《李娃传》中所具有的仪式意义;继中国学者之后,运用传统的文史考证之学,再次对《李娃传》与《李娃行》的关系以及传文的影射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吕夏卿的《唐书直笔》是北宋"义例之学"的代表,以《春秋》褒贬书法为指导,通过"例"来见"义".他主张兼采《春秋》三传,既借鉴《左传》对《春秋》"例"的阐发,又取法《公羊传》与《谷梁传》注疏《春秋》时所体现出的"微言大义",宗传的理念使其笔法重在强调"例"的规范.欧阳修的《新唐书》笔法具有粗犷的特点,忽视细节,书法不够谨严,以个人好恶取舍史料,致使史料删减严重,这使《新唐书》本纪书法不断遭受后人批评.吕夏卿对《新唐书》的影响主要是他运用了《唐书直笔》中的书法撰写他所负责的《新唐书》部分,因而《新唐书》的体例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不久我去越南旅游,途中和游伴王先生聊起电视剧《甄媚传》,越南导游阮先生接过话说:"我正在网上看《甄嫘传》呢!已经看了五十多集。"我对此很惊讶,王先生却笑着说:"中国的电视剧在海外有很多粉丝。《甄嫘传》在国内开播后,越南的字幕组就开始行动了,别以为只有我们中国人喜欢在网络上看打着字幕的海外剧。"旅游期间,我应邀兴致勃勃地去导游阮先生家,感受普通越南人的生活。阮先生的家离胡志明市的商业街  相似文献   

11.
中国长期农耕经济的熏陶,造就了中国人"依圣托古"的文化心理,这使得经典诠释在社会变迁与文化创新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也直接引发了中国经典诠释实践的早熟。历史上,在标志着中国诠释实践开端的三传对《春秋》的诠释中,人们对《左传》的诠释,多肯定其"传事"而批判其"不传义"。事实上,《左传》对《春秋》的诠释,是兼具"传事"和"传义"的。在战国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君主政治过渡的大背景下,《左传》作者通过从"尊君"到"重礼"的重建,从"尊王"到"民本"的辩证,以及从"灾异"到"尚巫"的复归等对《春秋》的创造性诠释,承担起了社会转型下思想转承和观念重塑的历史使命,也因此而成功地展现了其兼具"传事"与"传义"的创造性诠释风格。  相似文献   

12.
《宋史·文苑传》本之于宋代列朝《国史》,它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国史·文苑传》的原来样貌。《国史》是,则《宋史》是;《国史》误,则《宋史》误;《国史》失载,则《宋史》失载;《国史文苑》有传,则《宋史文苑》有传;《国史》以宋人碑志、文集、笔记为史料来源,《宋史》亦若合符契。元修《宋史·文苑传》之舛误,如人名、地名、生卒年、籍贯、世系记载不确或有误,系年颠倒失次,人名、事件张冠李戴,转引他书而不细读原文,遂失史实,引私家著述而不加考按,遂成虚美隐恶,等等。其始作俑者,多为宋人,而非元人。元人在个别地方,对《国史》加之增删改易,自有义理,并非尽为败笔。《宋史·文苑传》秉笔直书处多,史料来源可靠,无私家著述曲意回护、易流于小说家言之病。它折射了宋代《国史·文苑传》的取舍标准,具体诠释了宋人所理解的"文"的内涵,涵盖了宋代《国史》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臻 《延边大学学报》2001,34(2):111-112
1  《三国志·东夷传》的原题为《三国志·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 ,虽然表面为乌丸、鲜卑以及东夷诸族的合传 ,但是在写作时却明显地分出了《乌丸鲜卑传》和《东夷传》 ,无论是内容还是体系 ,都有其独立之特点。因此 ,我们单称《三国志·东夷传》还是很合适的。其实 ,《东夷传》亦是合传 ,故而我们在叙述问题时有时再称《夫馀传》、《高句丽传》等。所谓东夷 ,也称九夷 ,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对东方诸族的泛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其具体所指并不相同。据古本《竹书纪年》载 ,与夏朝发生关系的九夷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  相似文献   

14.
莫洛亚是法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和历史学家。他的著述甚丰,尤其是在传记文学领域,多以英、法作家传记为主,如《雪莱传》、《拜伦传》、《夏多布里昂传》、《雨果传》、《乔治·桑传》、《普鲁斯特传》、《三代仲马传》、《巴尔扎克传》等等,可谓硕果累累。法国文坛对他早有赞誉,我国对他作品的翻译也不少。但无论中外,研究尚较薄弱,莫洛亚自己就曾说过,他的著作既多且杂,使评论家望而却步。不过,我这篇文章要探讨的既不是他所完成的“最为浩繁、最为困难的工作”——《雨果传》,也不是公认的  相似文献   

15.
北宋僧人赞宁是佛学家,也是翻译家。然而他的翻译研究却没有引起译界的足够重视。他编纂的《宋高僧传》开篇就对翻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翻译史研究资料。在《宋高僧传》中,他总结回顾了我国的佛经翻译史,论述了翻译的起源、性质和功能,探讨了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成才与就业》2015,(3):26-27
继《甄娠传》之后,由孙俪主演的又一部古装巨制《芈(mi)月传》日前在横店举行发布会,引起了粉丝们的极大期待而《芈月传》之所以引起小编关注,源于邓超之前所发的一篇微博。微博上,他晒出妻子孙俪在家的工作照,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孙俪把《芈月传》的剧本铺满了整张沙发,还用各种颜色的笔在剧本上做了标记,可见孙俪为了饰演新角色下足了工夫不少网友看到微博后留言表示:"好勤奋的娘娘。"  相似文献   

17.
富有独特个性,充满戏剧色彩的郁达夫,不仅以他的小说、散文和旧体诗创作名传于世,而且他对文学理论的研究,对文学创作的评论与总结,也给我们留下不少有价值的东西。 郁达夫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写过《文学概说》,简结而全面地论述了他心目中的文学理论。人们也许还未意注到,他还是一位各体文学理论家。他写有《小说论》、《戏剧论》、《诗论》等专著。关于散文,虽然没有用这三论一样的名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丧服传》与子夏的关系是一个聚讼不已的老问题,对这一问题作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分析和论述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论证子夏在儒学史上的学术地位,认定子夏具备传授《丧服传》的资质和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丧服传》与其他两部据说也由子夏所传授的儒家经典《公羊传》、《谷梁传》在文本上的内在相似性,说明子夏"传"和部分撰写《丧服传》的可能性。因此,否定子夏"传"《丧服传》缺乏理据。《丧服传》虽然不一定完全由子夏所撰作,但《丧服传》为子夏所"传"之说是基本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鸠摩罗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商僧,但他曾两次"破戒"娶妻,这在《出三藏记集》和《高僧传》的《鸠摩罗什传》中均有记载,鸠摩罗什本人对此也非常悔恨,并将痛切转为悲悯心,在其翻译佛经中有所表露。但上述二书明确记载鸩摩罗什的"破戒"完全是被迫而为,这是可信的。而《晋书·鸠摩罗什传》的记载则是鸠摩罗什主动"索要女人",这种记载并不可信。古代佛教界对鸠摩罗什的"破戒"也有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一书与"史传"文学的关系颇为密切.其成书过程兼具集体移时撰作、书面材料与口传材料相结合等特点,与早期"史传"作品的生成过程相似.《论语》在西汉时期曾被看作"传",这与书中所含的通论、杂说和故事性内容有关.其名称中的"语",是一种以记言为主,亦兼记事的著作体裁,与"史传"文体要素有不少相通之处.《论语》的"史传"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言事相兼的叙述体制、对人物"德行"的彰显等方面.《论语》的史传文学价值主要在于较为完整、全面和准确地记述了孔子的学思历程、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