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花言草语·《过了这个夏天,你就去爱》·清晰那一年她17岁,正是很青涩的年龄。这个年龄似乎到处萌动着不安分的因子。她理所当然地喜欢上了同班的他。可是那一年她也高三。他们都住校,她住北边,他住南边。他们的宿舍隔着宽阔的操场遥遥相望。都说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她不觉得。她喜欢他,就是因为他清澈的眼睛,思考问题时紧闭的嘴  相似文献   

2.
一盆洗脚水     
《可乐》2006,(6)
他身无长技,只有一身蛮力;她是个普通的村妇,长相一般,却不乏温柔。一年多前,他跟村里的年轻人来到南方,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小工。几十个工友住在一间大铁皮房里,每天从早忙到晚,他却从不觉得辛苦。想到家里的她,想到他的劳动能为她换来一份稍好的生活,他就浑身充满了干劲。但每到夜里,他就倍感煎熬。思念总会穿越时空,飞到她的身边。思念的时候,他会仰望星空。他想,她离他不远,就在星的那边。想到这儿,他仿佛看到了她一样期待的眼睛,脸上浮出满足的笑。知道她要来,他兴奋得一夜未眠。可接着又犯了愁:她来了住哪儿呢?总不能住在大铁皮房里吧?他便租了一间小房。那是一间小小的地下室,五六个平方米,整天阴阴的难见阳光,只有一扇半露在外面的小窗能勉强透进一丝光线。他用方砖作支撑,找了一些木板垫上去,就是床铺。他们就这样住了下来,这已令他们很满意。他工作得更卖力了,有时病了也不肯请假。他要拼命挣钱,让她过上好的生活。为减轻他的压力,她也找了份工作:给一家公司发传单,一月能挣300元。那时工地上很忙,为了赶进度,他几乎每天都干到晚上  相似文献   

3.
长文 《山西老年》2014,(2):28-28
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这是相对那些儿女双全、能颐养天年的老人而言的。对于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来说,拥有一个"小棉袄"就是奢望。可对于长子县常张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来说,就没有这样的后顾之忧,他们生活得祥和安逸,因为他们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在他们生病的时候,她会在他们身边喂水喂药,精心照料;在他们衣服被褥未脏的时候,她就会及时清理换洗。她就是被称为五保老人"贴心小棉袄"的乡敬老院卫生管理员——李秀籽。  相似文献   

4.
《可乐》2006,(7)
他和她是一对恋人,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了这座城市。他们租了一间房子,房子很小,只好买了一张单人床。单人床很狭窄,根本就容不下两个人的身体。她从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习惯了一个人睡一张大大的床。现在就不行了,无法伸展身体不说,还有掉下床的可能,这让她多少有点不习惯。他喜欢抱着她入睡,抱得很紧。单人床空间本来很小,他又喜欢死抱着她,这让她很不舒服,就让他放开。他同意了,谁知下半夜不知不觉中,他又把她抱住了,像害怕失去她一样。这让她很生气:"你把我抱得这么紧,我呼吸都感觉困难。"但她多次提醒也不见效,他到下半夜还是会明知故犯。她怀疑他有什么毛病,要不为什么有抱人睡觉的嗜好。他看出了她的疑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有一户人家,家境十分窘迫,兄弟姐妹好几个,家里就两张小床。父母睡一张床,几个孩子就睡在一张床上,十分拥挤,常常会把一个孩子挤下床。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孩子被挤下床,  相似文献   

5.
梁晓声写过一个知青的初恋。下放农村时,机缘巧合,男知青被安排到当地的卫生所居住,和惟一的一个小护士就隔着一个门诊室。他们都不主动说话,腼腆得很。她并不美丽,也不漂亮,我并不被她的容貌所吸引。只是,他早上起床,会发现炉上总有一盆她为他热的洗脸水。  相似文献   

6.
林肯8岁丧母,第二年父亲就和一位叫莎腊的妇人结婚了。林肯姐弟俩为此感到不安。莎腊来了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热情地为林肯姐弟俩洗了一个热水澡,并把他们床上的玉米梗垫子抽掉,换上鸭绒垫子和鸭绒枕头。这一切,林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那又黄又瘦的小脸上不觉泛起了微笑。 林肯只读了一年书,因贫困而退学,后来他就自学,刻苦用功,继母处处关怀爱护他,使他完成了学业。不久,林肯当了律师,参加总统竞选。莎腊高兴地独自来到城里,看望林肯。当时林肯正骑在马背上作演讲,为了不影响他,莎腊只是静静地站在人群中,看着自己的儿子。忽然,林肯看见了继母,迅急从马背上跳下来,跑过去,与她拥抱。莎腊一般是不肯轻易掉泪的,然而,当林肯当选为总统时,她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7.
正带走的钥匙他和她邂遇在火车上,他坐在她对面,他是个画家。他一直在画她,当他把画稿送给她时,他们才知道彼此住在一个城市。两周后,她便认定了他是她一生所爱。那年,她做了新娘,就像实现了一个梦想,感觉真好。但是,婚后的生活就像划过的火柴,擦亮之后就再没了光亮。他不拘小节、不爱干净、不擅交往,他崇尚自由,喜欢无拘无束,虽然她乖巧得像上帝的羔羊,可他仍觉得婚姻束缚了他。但是他们仍然相爱,而且他品行端正,从不拈花惹草。  相似文献   

8.
假如我是班主任,我会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学生。我的教学非常有办法,教育人既不会伤了他(她)的自尊心,又能促进他(她)改正错误。一次,我在课堂上发现了一个小男孩在搞小动作。我先对他使使眼色叫他不要搞小动作,下课再找他去谈一谈。还有一次一个小女孩没完成家庭作业,我不像小学的那位老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就把她骂得没自尊心,而是先调查事情原因后,好的表扬,错的批评。我教书感情丰富,不会令他们厌烦听课,一片死气沉沉。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会把他们带入那大自然优美的意境;教《猫》时我会让他们笑弯了腰;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  相似文献   

9.
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长得很丑的女生,同学们都不喜欢她,谁也不愿意和她在一起玩或学习。她每天都很沉默,只是坐在座位上看书。后来我和她成了同桌,这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的代数学得最好,可却从未得过满分。即使有时她答得全部正确,老师也只给她99分。对此她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说可能老师嫌她的字写得不好。代数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从未气急败坏地批评过哪个同学,只是温和地讲着他的道理,这让大家对他很是拥护。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他带我们去野外游玩,并说谁也不许不去。我知道这是对我的同桌说的,她几乎从未参加过班里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8,(3):22-27
在遥远的地方,就是燕子飞去过冬天的地方,住着一个国王。他有11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名叫爱丽莎。11个兄弟都是王子,每人上学时,都带着一个星状的徽章,挎着宝剑。他们用钻石笔在金板上写字,而且他们学起来过目不忘。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王子。他们的妹妹爱丽莎坐在玻璃面的凳子上。她有一本图画书,  相似文献   

11.
女人长得很丑,也从来不会对他轻声细语地讲话。可她却是一个过日子的好手,家里家外,手起脚落,就收拾得利利索索。每天他从外面回来,桌子上总会变着法儿地摆着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  相似文献   

12.
20亿的价值     
他出身名门贵族,而她只是平常百姓之女,如果不是因为爱情,他和她怕很难被联系在一起。最初,他的父亲对他们的交往与相爱是欣然接受的,这让他十分兴奋和安慰。事业上他更加自信、果断、敏锐,而只要稍有时间,他们就会耳鬓厮磨地缠绵在一起,享受着爱情的春暖花开。一切都风轻云淡。然而,就在他和她即将携手教堂,迎接  相似文献   

13.
半臂的距离     
《可乐》2006,(2)
结婚不过一年,他们彼此已经感觉,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性情爱好,都与对方格格不入。她是个精细的女子,喜欢扎着围裙在厨房里研究各种菜的做法,他却天性简洁,简单的米饭馒头就能打发过去;她喜欢逛街,专拣偏僻的小街巷里的小店,淘碟子或者一些精致的小玩意,一待就是半天,而他,宁愿待在家里打游戏。还有:他喜欢吃糙米,她喜欢吃精米;她的衣服每天必换,他一双袜子能穿一个星期……当初恋爱的时候,不是没有发现这些不合拍,但他们都想,不是说性格互补的两个人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吗?没想到结婚后,这些琐碎的一点一滴,都成了利刃,把他们的婚姻生活刺得伤痕累累。摔盆砸碗,恶语相向,到最后,只剩下一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和读文章都有一个特征:词句只能一个一个地出来.换言之,如果一个人写一篇文章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他只能耐心地把他的思想通过一个个词来实现.如果一个人要读他的文章,了解他的思想,他也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从这些词中逐步了解作者的思想.这种语言特征被语言学家称为"线性特征",意思就是语言的出现就像一条线,这条线把一个一个意识串在一起.我们把这种现象简称为"意识流".而这条线的基本单位就是词.因此,读文章的过程就是文章的意识流当中最基本的单位--词的"破译"的过程."破译"的词越多,读者对作者的思想了解得就越多.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习阅读能力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破译"能力不强.那么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发现利用完形填空来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办法是可行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一家杂志社为了扩大写作队伍,邀请一些作者和写手们到一处旅游胜地参加笔会,他们就是其中的两位。他足以作品打动她的,她在笔会上第一次见到他,只是对他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等到第二次见面,得知他就是她喜欢的那部作品的作者,眼睛里立刻放出光芒:“那篇文章就是你写的?”她问。他点点头。“我已经爱上你了!”这是她对他说的第二句话。  相似文献   

16.
爱歌无声     
《可乐》2006,(8)
她是这个大型企业文工团的演员,认识他是那次下车间演出。她的节目需要邀请观众来合唱时,在工友起哄下,他被推到她的面前。穿着油乎乎工作服的他红着脸,不敢看她一眼。反正是让大家高兴,她有意选择了一首很抒情的歌征求他的意见,没有想到他会点头,而且一开口唱得柔情似水。第二次见面,是给一个姐妹当伴娘,没想到伴郎是他。她差点没认出来,换上西装的他眉清目秀。他话很少,只是微笑着帮新郎招呼客人。她主动给他打的电话,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他们散步时轻声地哼着,走在无人的树林里大声地唱着,躺在草坪上,有时她听他唱,有时他听她唱,有时他们合唱。她喜欢唱歌,第一次他吻她时,她说这辈子如果能一直唱着,可以什么也不要。你可以有更好的归属,有几次他表达这样的含义,他知道他的朋友顾明一  相似文献   

17.
当年明月 《可乐》2010,(10):34-35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似乎不需要悬梁刺股就能学富五车、纵横古今。唐寅就是这样一个人。那年,唐寅准备参加南京应天府的乡试。考试前,他请了三个最好的朋友一起吃饭,夸下海口:"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这是一句不折不扣的狂言,朋友却没有丝毫异议,因为他们知道,唐寅有说这句话的资格。  相似文献   

18.
吴长青 《社区》2011,(23):20-20
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写过一件事,一个年轻军官奉命去搜捕一个准备逃亡的波兰地主,到达他的庄园时,发现四门紧闭,似乎人去楼空,但职业的敏锐使他破门而人,不料一个高大漂亮的女人站立在他面前,默默地指着一个怀抱小姑娘的男子,十分沉静地问他是否要狠心地弄死他们。军官向她解释如何奉命行事,可女人的双目一刻不离地逼视着他。他不知所措:“那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我妈是个急性子,不论做什么事都说“快点,快点”;爸爸是个慢脾气,不论做什么事都说“慢慢来,慢慢来”。妈妈是动手派,下班一进门就忙乎起来,只听见她干活的声音,听不到她说话。有时我问:“妈,你怎么不说话呀?”她说;“忙着干活还说什么呀?”爸爸是动嘴派,从他一进门的第一句“谁在家呀”开始,他走到哪儿,就把声音带到哪儿。他在家的时候,多数时间是坐在沙发上发号施令……爸爸和妈妈的性格差异很大,爸爸是一池春水,而妈妈是一团烈火。都说水火不相容,可10年来他们过得很和谐。别说战争,就是“摩擦”也很少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爸爸的风…  相似文献   

20.
他和她     
他和她考上了同一所大学,而且在同一个班。他的家境十分贫寒,姐弟三个,他那成绩优异的姐姐放弃了自己读书的机会,早早嫁人,为的就是供他读书。她家虽不算多么富裕,但是她的父母勤劳地耕作,一家人倒也生活得其乐融融。他和她大学毕业后,结了婚,不久,她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从此,一家三口一起生活着。过了几年,女儿长大了,他和她也步入中年。他有点烟瘾,一天不抽几支就会浑身不舒服。他每月把工资如数交给她保管,平时不足百元的奖金自己便当做零花。他抽烟总抽4元一包的,人家问他怎么不买好点的烟,他说他就习惯这个味。为了抽烟的事,她和他不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