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梅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6-18
病态的城市降低城市人的幸福指数,并易成为城市人恐惧的对象。城市噪音是造成城市恐惧的因素之一。它破坏城市人协调的肉身感知系统,造成城市人肉身环境的恶化,从而使城市人因烦燥分神而走向反和谐。现实中,城市因为"重眼损耳"、忽视声环境的优化并于无形中对人进行"环境分割",造成人和谐感官的变形。从环境美学的视角来看,控制与化解城市噪音是打造宜居、乐居城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在显示出经济和社会发展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不断暴露出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在城市中的各种生活和经济活动,改变和污染着城市环境,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寻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途径,探讨如何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对更好地发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保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房屋是居民的重要生活场所。房屋的安全程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装修及房屋改变使用功能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十分令人担忧。一些商业铺面和住房的装修经常超出规定的范畴,用户按自己的使用需要或喜好擅自对房屋进行改造或装修, 相似文献
5.
朱欢瑶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83-85
现代城市建设越来越脱离人居的局限性,成为重要的人文文化体现和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围绕现代城市建设及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探讨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不足之处,使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艺术观在城市建设中有所体现,使现代城市建设成为新的文化形式和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6.
陈望衡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环境美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美的规律为人们建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一点在今天的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确立美学主导的原则,将城市建设成为功能与审美的统一体,已成为环境美学研究的新的实践性课题。为此本刊继2009年第三期之后,再约请相关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行动者及其环境行为博弈:城市环境问题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6):107-112
从环境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社会行动者的环境行为之社会学意涵及其主要特征入手,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各类相关行动者之间环境行为博弈过程的分析,可以揭示环境行为与城市环境问题的关联,进而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孙玮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2)
在不断升温的中国城市研究中,传播学基本处于缺席状态.然而传播的各个面向——信息传递、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等等,都在现代城市的情境中得到彰显.以“上海再造”的研究为例,无论是城市物理空间的更新,还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重构,在具象空间再生产和抽象精神新阐发两个方面,传播的视野都可能提供别开生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10.
孟祥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2-58
省会城市通过兼并近域腹地内的设区市,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在城市体系中的首位度。但设区市是一个独立的城市,与省会城市简单拼接并不能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城市体系,城市发展的质量因而受到负面影响。拉美地区城市化的“大跃进”已经提供了这方面的教训,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在“摊饼式”或者“飞地型”方式间做出选择。腹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主+多次”的城市体系发展格局,需要在行政力量干预下保持适度规模,正确处理城市体系建构过程中“聚”与“散”间的关系,为省域城市体系的建构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城市森林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建设城市森林重大意义;通过对县城城市森林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指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主观认识、专业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从而提出小城镇建设城市森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谢云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2):114-118
在中国当代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设计与构建适宜人居住、更让人乐于居住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在自由发展与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的诸种需求,应当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根本宗旨。但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凸显出诸如大肆破坏自然生态、恣意摧毁历史景观、盲目模仿外国风格、刻意追求视觉美观等不良倾向,导致“千城一面”之流弊,损害了让人乐于居住的城市环境应有的美学品格。我国城市环境设计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更新观念,正确理解城市现代化的内涵,科学地发掘我国古代城市设计思想与传统美学精神的价值,取其精华,为当前及未来所用,以设计和构建出真正让人乐于居住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3.
前两天早上,经过一个摊贩云集的路边菜场,听见有嚷嚷声,一位上海老阿姨正同小贩讲道理,起因是小贩缺斤短两,多收了几块钱。大妈不依不饶,找到鱼贩一定要找补回来。鱼贩还想狡辩,可挡不住老阿姨义正词严:“侬(你)开价,我没还价,侬就勿(不)可以少分量,叠(这)个是规矩,懂伐?”众目睽睽之下,小贩乖乖掏钱,老阿姨得胜而去。 相似文献
14.
15.
王翔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Z1):128-131
环境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环境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即环境问题对国家主权的制约、对国家安全的冲击、环境问题导致环境殖民主义的产生及为南北关系的改善提供了新契机。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建立国际环境新秩序以及加强国际环境立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预防与化解小区物业管理纠纷,是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重点。城市小区在不同阶段,其物业管理纠纷具有不同的特点:最先,在新入住(新交付)楼盘小区中,居民主要对装修质量、保质保修方面存在诉求,而物业服务企业一般比较配合. 相似文献
17.
有些事真是不可思议:两口子在工作岗位上干了三四十年,工作再累,生活再苦,夫妻间很少磕磕绊绊,更多的是呢喃爱语、互相鼓励、互相关爱,甜甜蜜蜜地过着并不宽裕的日子。13年前,我和老伴双双退休 相似文献
18.
"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总目标、总动力,把中国梦的理念渗透于建设的全过程,全方位地指引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当今中国,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奋斗,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基石一一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第一,学习型城市建设必须以实现中国梦为精神动力。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凝结着全民族的共同 相似文献
19.
今年初.南京市委市政府围绕“三个发展”.提出城市环境“三个提升”的举措.据此,城市建设新一轮高起点项目正式启动。“三个提升”也为园林行业带来机遇.全行业施工企业闻风而动.积极面向市场.竞争重点项目.抓好现场施工.正营造出新的绿色景观.以实际行动落实城市“市容市貌、功能品质、人居质量”三个提升。 相似文献
20.
郭小平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64-69
城市废弃物的风险报道,关注"废弃生命"或弱势群体的环境生存权益,再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代性后果。垃圾焚烧发电决策争议的报道演变,是我国复杂新闻场域中环境议题分化的过程。从"环境保护"、"健康维权"向"环境正义"新闻主题框架的转变,体现风险治理、环境参与、决策民主以及环境公平的多重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