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尼采杀死了“上帝”到福柯消解了“人”,西方哲学经历了以人作为主体的确立和解构的过程。福柯从时代的本质要求出发,通过宣布“人之死”实现了其后人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功能性超越,展现了其特有的后人道主义旨趣。  相似文献   

2.
楚人朔 《老友》2008,(5):38-38
商界标榜"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颇有年头了。初听起来,很新鲜,也很受用。但是,这些年来做顾客的遭遇,越来越让人感到,这个"上帝"委实做不起。闲时邀三五好友去饭店小酌欢聚,但凡稍有头脸的餐厅、饭馆门口除了热情洋溢的迎宾小姐,必有一张冷若冰霜的告示赫然在前":本店谢绝自带酒水。""上帝"若要用酒水,只能在"本店"购买。殊不知",本店"酒水价格之昂竟比市面高出一倍,甚至更多。面对如此明目张胆的巧取豪夺,这个"上帝"你当得起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两个哲学命题的相似性为切入点,对解构主义与尼采在哲学思想上的渊源进行了探讨,证明解构主义理论中对于作者权威的解构以及文本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等基本观点皆可自尼采对理性以及宗教的解构中找到根据。因此,可以说,尼采是现代以及后现代解构主义思想的理论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在尼采宣布“上帝已经死了”之前,黑格尔就已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本身已经死了”.然而,黑格尔借助于理性自我和解功能,使上帝在“实体即主体”的理性视界中得以新生.黑格尔对苦恼意识的解构与超越,一方面彻底改造并超越了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哲学的知性二元论的对立、抽象、片面与虚假性,在绝对唯心论的基础上实现了人与神、人与世界的和解;另一方面,黑格尔的超越却因其极端的逻各斯中心论对神性与人性的肢解,其合理性与合法性遭到现当代哲学家的质疑,倍受批驳和抛弃.然而,与他揭示出在苦恼意识中上帝已经死了这一可怕的事实相比,更为可怕的是,黑格尔为上帝的辩护、使上帝复活的劳作,却真的消灭了上帝.这样,黑格尔便与上帝之死,甚至也与后现代性勾连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阿维森纳对"上帝存在"的模态论证出发,综合其他历史上著名的论证,指出上帝存在论证似乎不可能跨越理性这个难关。由此转入对"人类理性之维(逻辑之维)是否无法打通有限世界与无限世界之间的门?"问题的探究,并对此问题背后的可能性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奥特的位格“上帝”与老子的自然之“道”均展示的是世界的本原和奥秘,老子“自然”之本体论涵义与奥特的“位格化”的世界观位之本意是完全契合的;面对不可言说的“上帝”与“道”,奥特、老子均采取了“非连续的具象性”的象征性方法,从而展开其不可言说的言说;奥特指出了人与上帝相遇的根本方法是“象征言说”,其实,老子同样如此。对于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语言的诠释的方式,我们以前忽视的正是老子的语言的象征性。在奥特和老子看来,我们通过象征言说就可以与“上帝”或“道”相遇,就会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上帝存在的证明。然而康德批判哲学表明,上帝存在不可能获得思辨理性的证明;而任何存在皆不能获得思辨理性的证明,如自我存在是自我对自我精神存在的信念。基于此种信念,中国古典哲学在人法地-天-道即天人合一意义上认为宇宙与自我具同一性,故自我精神存在本身就是对天道(上帝)存在的证明。精神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精神者的表现——自由运动。中国哲人在天地中洞察到自由的存在进而看到天心的律动——这便是对超循环运动中蕴含心灵的发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即超循环运动,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即宇宙心灵所在。而自然科学在企图确定性描述系统运动之不能中使我们领悟到结构复杂性的本质乃是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所在,即宇宙的精神性所在。  相似文献   

8.
犹太教作为最早的一神教,其一神论思想的确立有着自我选择和发展的历史进路。一神论思想的确立为当时在多神信仰和泛神论并存情况下导致的无序、分散、对立的世界通过上帝的惟一性、终极性与绝对性给出了神圣秩序构建的回应。这与彼得·贝格尔关于宗教的定义--用神圣方式秩序化人类活动有所契合。贝格尔认为宗教发挥了神圣帷幕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了神圣秩序。而犹太教一神论中的上帝在空间世界与时间世界两个人类认识前提的维度构建了神圣秩序与意义,发挥了贝格尔宗教理解意义上的神圣帷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尼采宣称"上帝之死"以及福柯欢呼"人之死"之前,黑格尔其实已经宣告了超验的、彼岸的老上帝的死亡.与此同时,在黑格尔的"死亡哲学"那里,"上帝之死"亦同时伴随着"人之死".本文力图考察黑格尔、尼采与福柯各自的"上帝之死"与"人之死"的思想意蕴,考辨其深刻差异,以期梳理西方现代性思想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0.
孔琳 《国际公关》2010,(2):54-55
青少年市场所具有的深远影响早已不言自明,在最具消费潜力的下一代还尚未具备理性的认知识别体系时,他们非常容易受到企业品牌信息传播的影响,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难以磨灭的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企业顾客态度视角,以长三角、珠三角、华中地区共215家服务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制造业企业秉持的顾客价值态度如何对制造业“服务悖论”现象构成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服务提供能够改善企业绩效,但绩效的改善与提升会受到制造业企业对待顾客态度的影响与制约,即制造业企业“服务悖论”现象的生成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过程中所秉持的顾客价值态度存在强相关关系;制造业企业在服务化战略转型过程中若能假以顾客情感嵌入,将对制造业企业建构稳定的顾客关系、塑造顾客业务忠诚、触动顾客对企业所期待的业务行为倾向以及有效遏制制造业“服务悖论”现象的生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服务企业中的顾客——员工“满意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有着与制造业企业不同的特征。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强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在于管理好员工与顾客之间的互动,为顾客创造愉悦的服务经历。员工与顾客间的良性互动不仅依赖于员工,也依赖于顾客。顾客——员工“满意镜”概念形象地反映了服务企业中这一建立员工与顾客间良性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当前企业界对顾客是谁的回答众说纷纭,最为流行的说法为“顾客是上帝”,但在中国零售企业实践中这一答案成立吗?文章运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对三家成功的零售企业进行研究后发现,成功的中国零售企业将顾客视为“家人”或“老板”而非“上帝”.其形成机理如下:企业领导选择一种关系符号(如家人)并对其进行诠释,然后带领员工建立“家人式”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对企业产生依赖和忠诚并开心、努力地工作;企业同时编制员工手册,告诉员工相应的工作标准并给予个性化的工作权利,鼓励员工成为服务专家,惩戒和淘汰不达标的员工,以此提高员工的服务标准,从而形成家人式营销模式,即以服务出色为主要定位点,以产品优秀为次级定位点,其他要素定位也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这一过程,企业和员工将“视顾客为谁”的关系符号由抽象认知转变为具体行动,最终达到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思想的发展来看,存在的勇气问题曾经曾一度以隐性的形式遮蔽在伦理学、生物学、神学和其他科学之中。但是随着“上帝死了”的哲学思潮和虚无主义的到来,人的生存受到无意义的威胁,使“存在的勇气”这一问题开始在哲学的视域以显形的方式彰显。  相似文献   

15.
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激进姿态,并借鉴"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来对抗主流专题片中权威的"上帝之声"。然而,独立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以及过度依赖拍摄客体的"言说"却让中国独立纪录片面临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经过自我反省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表现出对"回到自身"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化的写作、自由的表现"的诉求。中国独立纪录片呈现出多样化、多声部的发展态势。中国纪录片的声音也由"上帝之声"演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6.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饭馆选在人气旺、交通好的地段尤为重要。一对80后小夫妻却把火锅店开在北京西单一条幽深的胡同里,以非专业的思路入行,开业一年多,门庭若市,每到就餐时段,店里座位全满,80后帅哥靓女们坐在店外小凳子上等候,颇有童谣里唱的"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的味道。这里不叫火锅店,叫学苑,餐厅就是教室,服务员叫"老师"……浓郁的校园情结,只对80后顾客服务,特色火锅店火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先民“灵魂不死”观念产生所开辟的超感官世界出发,对一般宗教神观念与基督教上帝观念的共性,对上帝、天国的意蕴,以及对“上帝死了”的意蕴——世界性的精神危机,都做出了具有启迪性的论述。同时,通过中西哲思比较,对中国道思或“道通为一”的意蕴,对道内外不同的生存,对“道通为一”解救世界性精神危机的现代意义,亦做出深刻阐发。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区就是一个社会。既然社区是居民的家园,那么,对它的管理就应该像家庭过日子一样,既要过,也要管,而且要管得好,管得在理。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基层工作的头等大事,服务群众就是基层工作的核心任务。大连  相似文献   

19.
窦尼 《中华魂》2012,(8):59-62
五四落潮之后,1920年秋天,时任山东省议会秘书长的王乐平收到一封上海来信,信的署名是:陈独秀。这是当时中国无人不晓的一个名字。早在五四运动之前,王乐平就与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相识,此后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私交。在这封信里,陈独秀开门见山,邀约由王乐平出面组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为政党的成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下旬,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是中国最具实力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网络游戏领军企业、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网龙公司正式宣布携手启动战略合作。在北京举办的隆重仪式上,网龙公司总裁刘路远和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李卫平双双为联手打造的"牡丹网龙信用卡"揭幕,并由此启动其在全国各工行营业网点的大规模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