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本市场已初具规模 ,为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值得注意的是 ,存在于经济发展中的东西差距 ,也同样出现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方面。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 ,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市场的总体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发育较晚 ,很不成熟 ,处于不发达状态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改革开放的深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也波及西部民族地区这片古老的土地。西部在与东部的反复碰撞、交往和比较中,才逐渐看清了自己的位置。在强烈的反差下,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紊乱,要么对东部盲目模仿,出现“经济过热”;要么消极观望,手足无措,西部开发的理论准备也明显不足。总之面对外界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东西部地区公路线路基础设施使用效益的差异,从宏观层面建立了东西部地区客货运量与不同等级公路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东西部地区不同等级公路的使用效益。分析表明:东部地区除等外级公路以外,其他各等级公路的使用效益均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公路线路基础设施对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效应均较大,西部地区公路线路基础设施对客运周转量的效应较大;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点不同,收费政策对东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益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大陆地区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青海除外)1985~2005年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及Blundell和Bond(1998)提出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中部地区、全国总体、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本形成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当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中部地区以及全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当期资本形成都有正效应,但这种正效应呈现出在中部地区最弱、西部最为明显、东部次之的地区差异,且滞后1期特别是滞后2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总体及东、中、西部当期的资本形成有负效应,其中对中部地区资本形成的负效应次于西部地区但大于东部地区.因此,应该通过发挥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加强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资多进入我国中部地区,从而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对各地区资本形成的地区差异,并进而缩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促进全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资本市场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是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仅依靠国家政策很难有效提高西部资本形成能力进而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在对发展我国西部资本市场诸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方法论证了建立西部资本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思路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欠发达地区政府与企业和东部发达地区有着截然不同的行为边界和利益目标,如何强化政府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责任,明晰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的利益边界。构建适用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伦理,重塑政府的德行伦理与权力伦理,在西部大开发的语境中明确政府的责任当时理论研究的要务。  相似文献   

7.
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原因及西部对策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地区经济雁阵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对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就业促进、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东部发达地区在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与繁荣之后,其边际产业却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大规模地转移到西部地区,其原因,一是因为东部企业跨区投资的动力不足,二是因为西部地区吸引资本西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西部地区应依据自身区域特点,制订相关政策,积极吸引资本西进,促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8.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可验证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以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可直观深入地反映出西部地区公路投资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改善西部地区公路建设投资效果,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能够为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愿式的人口流动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一种必然现象。价格信号引导人力资源优先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少数民族众多,人口流动的数量、结构、频率相对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提高西部地区人口流动和族际交往的途径很多,增加区内边际利润率是吸引资本、技术、资源和人力的关键,政府的行政支持原则尤显重要,发展小城市和中心村镇有利于落后地区人口迅速集聚并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中的经济与东部汉族地区较为发达的经济之间,差距又会有明显的扩大。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重新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在整个国民经济格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是由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所规定的,是党和政府执政的责任。西部的落后是全国经济格局大变动的结果,西部开发并不以牺牲东部利益为前提,而是基于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全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要坚持走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金融理论看西部金融超前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西部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 ,是由其内部积累的不平衡及资源 (特别是资金 )配置的不合理造成的。要缩小发展的差距 ,就必须利用当前我国加入WTO及西部大开发的良机 ,在区域金融理论的指导下 ,以西部地区金融的超前发展 ,即西部采用比东部更开放、更优惠的政策 ,加大对西部地区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 ,以金融的超前发展推动西部经济及金融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演变带来两种可能性 :数字鸿沟或数字机会。尽管东部地区在因特网和电子商务推广方面领先一步 ,但如果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对中西部交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充分鼓励外资和内资进入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 ,中西部企业有机会赶上东部企业或缩小彼此的差距 ,因为电子商务技术有其有利于中小企业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西部开发的关键是引进适量的资金。西部自身积累不足 ,资金缺口很大。若沿用东部经济发展的思路 ,即利用外资 ,在目前的投资环境下 ,障碍颇多。西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政府投资和世行贷款等 ,改善投资环境 ;通过东西部合作 ,积极利用民间投资 ,部分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争取上市公司大规模投资 ,运用资本市场 ,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为西部开发获取适量、稳定、持续的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存在地区间差异。2001至2010年我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近年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带内的差异是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尤以东部地带差异性显著。针对上述地区差异,利用谱系聚类方法,按社会保障财政能力的相似性将我国各地区分为四类。根据这一分类建议: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补助制度,在增加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同时,发展各地区经济,平衡各地区之间的财政能力,实现全国社会保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004—2009年的服务业效率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我国服务业运营效率有正的影响作用,而政府支持并不利于服务业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但从变化情况看,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值在逐年增加;服务业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即东部地区效率最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理、历史、政策、健康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探讨导致我国地区之间人力资本收益差异的原因.提出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形成,实施创新性的地区发展战略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等缩小地区之间人力资本收益差距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宝鸡作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和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表现出了产业空间布局比较分散、工业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加工工业为主的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及工业企业资本集中度和产业关联度不高等特征。面对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建设要求和宝鸡特有的实际情况,工业化发展应调整战略思路,以信息化建设,工贸城市建立、人力资本积聚三个方面为战略重点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差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评述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生产函数的扩展模型对东西部1980~2002年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差异进行实证分析,比较东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差异,结论部分提出的相关建议旨在缩小地区人力资本差异,提高整体人力资本,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发展理论认为 ,经济发展不仅需要资本、技术、人力资源 ,而且需要有好的制度。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是一场全面的制度创新 ,在这一场创新中西北地区由于创新动力不足、效率不高 ,没有能够有效地提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制度保证。西北地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有所作为 ,必须高度重视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