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带来的东西方价值观和审美文化的碰撞,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当代青少年审美文化,部分青少年对人生精神世界的终极价值和远大目标不再感兴趣,受西方社会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审美意识和文化消费畸形特征,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极为不利。审美教育能帮助青少年塑造完美的心理结构和谐发展的人格素质,能培养青少年高尚纯洁的审美情感,能引导青少年确立科学的、环保的、和谐的现代消费观,减少青少年犯罪等,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注重对青年消费行为的正确引导,有以下三个方面:1.引导理性消费,就是要引导青年理智地认清自己的经济能力,端正对名牌与精品的态度,在消费时不盲目,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实际支付能力,作出理性的消费选择。2.引导健康消费,引导青年在理性进行物质消费的同时,讲求高格调的精神消费,更多地在提高自我文化修养,增长自我知识技能方面进行消费。3.引导个性消费,在消费中不盲目从众,不一味追求时髦,而是要在消费中注意突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品味和修养来。消费主义与青年消费行为引导(摘要)@熊文飙$广东省青少年研…  相似文献   

3.
文化消费是一种对精神文化产品以及精神文化服务的使用与占有,通过交易最终双方获得所想要拥有的物品和服务。易班作为高校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互动网络社区,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文化氛围营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采用SWOT分析法客观分析易班文化建设工作,为大学生文化消费提供正向引导,并产生良好、稳定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所引发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和畸形消费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对大学生加强教育、积极引导,使其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郑欣 《现代妇女》2014,(7):345-346
随着我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的道德文化经历着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程度的演变。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道德文化的建设也日益提上议程。只有不断强化国人的道德文化水平,才能为国内的和谐社会的构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文化协调发展谋求更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面对海量信息。信息时代的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各地区道德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树立正确的意识来辨析各类信息,旨在探索创建一个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和社会发展的健康向上的道德文化环境,寻找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加强和改善国内各地区道德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和引导信息时代正确认识道德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信息时代道德文化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化消费要走出误区──访湖南师大尹世杰教授向东我国消费经济学重要创始者和学术带头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尹世杰教授,最近在湖南师大接受记者采访,谈到精神文化消费如何走出误区的问题。他说:近年来,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中有不少健康向上的东西,反映时代的风...  相似文献   

7.
郑东红 《职业时空》2008,4(6):68-69
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受社会主导文化的规定和制约,又保持着先导性和广泛的参与性,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师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普遍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重要保证。教职工群体是校园文化中稳定的主体,工会是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工会责无旁贷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质是道德文化行为的训练和道德文化意识的培养。养成教育的过程呈现为文化行为习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一个品质修养与文化修养相统一的过程:一个由行为文化向精神文化不断提升的渐进过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引导大学生由行为文化层面向精神文化层面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文化消费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消费是一种以文化商品为消费对象的文明活动.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和生力军,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本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467名大中小学生为例,在分析青少年文化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和引导青少年合理文化消费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是校园环境文化、学生行为文化、校方制度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的结合,是大学生实现"以人化人"的发展阶段,也是弘扬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思潮的交融过程中,传统校园安全问题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呈现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当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汪海娟 《职业》2011,(24):153-154
今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首次用一个大观点来陈述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职业教育担负着全民族新兴产业工人和高级蓝领的教育责任,也应该担负起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的文化消费紧贴时代发展潮流、彰显市民社会精神生活、带动新型经济发展,反映了当下中国文化消费的新趋向。2012年,上海文化消费在体现都市文化消费延续性特征的同时,彰显众多新的面貌:实体性文化消费持续攀升,精神性文化消费正扩大份额,创意性文化消费异军突起、引领全国风尚,综合性文化消费显示出更强生命力。后世博时代的上海,文化消费载体的体系性建构、新型文化消费空间的开拓、市民文化个性与趣味的养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双引擎模式的确立等都成为上海文化消费的新特征。上海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区位优势,上海文化消费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80后”消费文化特征:世俗浪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根本上说,"80后"作为社会的亚文化是消费的文化而不是工作的文化."80后"消费文化集中地体现了一种世俗浪漫主义消费精神.它来源于青春的浪漫气质、都市的浪漫情调、网络的浪漫空间.青春、都市、网络成为"80后"消费文化的三大标杆.文学浪漫主义与现代市场力量相契合.从而使"80后"消费浪漫主义打上了世俗烙印."轻灵现代性"使得"80后"消费文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文化的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的是"网络、新媒体"."80后"对消费美感做了自己的诠释,在他们那里,时尚就是美的,金钱美和自然美融合在时尚美中.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在新科技革命影响下诞生出的一门新的艺术门类,西方电影发展迅猛,在艺术性和欣赏性提高的同时,更形成了一套电影产业链,达到了电影艺术化与商业化的完美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开放,中国的社会群众对于精神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成为文化消费的一种主流消费方式,伴随着西方电影商业化潮流的影响,于是在影坛上先后出现了大量的于以往的武侠片不同的武侠"大片",并呈现出一种蓬勃的发展景象。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期间,上海在促进文化消费、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和有益尝试.面向“十三五”,上海文化消费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向国际文化大都市标准靠拢;二是进一步雅动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加强国际旅游强市建设,注重上海形象的塑造;四是加快城市文化消费空间打造;五是注重文化消费主体的阶层化特征,培育健康向上消费理念.  相似文献   

16.
钟可 《老年世界》2006,(15):20-21
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既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因此,“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充分肯定文化领域取得积极进展、文化建设明显加强的基础上.从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对“十一五”期间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点部署。这一要求和部署,是中央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民族文化中最核心、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推动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对其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其民族认同感要注重加强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注重良好校园环境的影响,要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和提供志愿服务平台,让其在参与中亲身体验民族精神的魅力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郭志戎 《职业时空》2008,4(10):76-76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应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