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清照《词论》所说“词别是一家”,系针对苏轼等人而发。其实,早在她之前,苏轼同时代人陈师道、晁补之和张耒诸人便指出过“子瞻以诗为词”、“先生(东坡)词似诗”、“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李清照正是根据这种流行的议论提出自己的命题。“词别是一家”,即词有别于诗,其论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有关词的理论的批评文字.在《词论》中,她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为此,引起过众多的评论,褒贬不一.当然,其中不乏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我认为,要全面地、公正地对待《词论》,必须对它进行实事求是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李清照的《词论》和其中的“别是一家”说,无论是褒者还是贬者,在两点上存在着共识。一是认为《词论》所阐释的都是词“别是一家”的特质;二是认为同“别是一家”主要是指内容风格方面,反对“以诗为词”。其实,这些都不符合《词论》的本意,也未俗易安的“词心”。贬之者以真承森先生为代表。他在(评李清照的铜论)——同史札丛之一卜文(载《光明日川1959年5月24日)中说:“吉就宋词发展规律来考察,她这篇文字是对宋词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其理由是:“李清照词论里一个主要问题,是北宋末年词和诗分合的问题,这是同史上一个…  相似文献   

4.
由温庭筠的创作可引发两个问题:其一,同样作为诗词兼善的作家,与欧阳修、苏轼等不同的是,为何其在诗史上多受讥诮,而在词史上却被尊为“温韦宗风”①、以花间鼻祖视之呢?其二,其诗与其词非常相似,亦多具绮艳风格,为何相似的题材、意象乃至相似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之诗与词在艺术成就上却相差如此悬殊呢?而由此还可引发一个更为本质性的问题:诗词美学特质究竟有何不同?本文将结合温庭筠的具体创作对此加以讨论。温庭筠诗不仅仅是描写情爱题材的作品才具有绮艳风格,而是在许多其他题材如咏史、怀古等作品中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旗帜鲜明地倡导词.别是一家"之说,从此,这种文体学上的辨析与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谢桃坊先生的<词学辨>一书围绕着"宋词无流派"、"词为艳科"、"词是音乐文学"等核心命题重构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继续探求的学术努力.  相似文献   

6.
张振谦 《船山学刊》2006,(4):152-154
“以骈文为诗”是李商隐诗歌的重要特征,这种骈文化特征表现在:语言句式的骈偶化;隶事用典的工稳化;词汇辞藻的华丽化等。这些诗歌的骈文化特征既与李商隐擅长骈文和唯美诗风关系密切,又与道教文化的诗性特征紧密相关。同时,其诗的骈化不仅影响晚唐、宋初诗坛,而且有开启唐宋婉约词之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历代近二千名词人占籍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唐宋词史的发展演进来看,词的创作中心存在着自西北向东南的迁徙过程;从词人的空间分布来看,词的创作中心主要集中在东南一带,尤其是苏南、浙西、上海一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三点结论性认识:(1)词是一种生态价较低的狭生性文体形式,在选择生存的文化环境时,它比其他任何文体都具有更强的偏嗜与别择性.(2)词肇始于西北而定居于东南,是词的文体个性与东南文化环境双向选择的结果.(3)东南文化既为词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与环境,也对词的艺术个性形成了潜在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基础,江泽民同志依据历史唯物论的原理,概括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派的艺术个性刘静一九四七年七月,中国诗坛上出现了曹辛之(杭约赫)等人主办的以探讨现代诗艺美为宗旨的纯诗歌刊物《诗创造》。它一诞生,就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觉意识,寻找新诗现代化的新途径。围绕这一刊物,上海崛起了一群年轻诗人。后因共同出版《“九...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论》中"词别一家"的理念,讲究"主情致"的理论与实践巩固和发展了婉约词,同时要求"协声律"的理论和实践,明确了词这种文体发展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一家言”     
资产阶级学者、教授,对当前的现实问题,是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的是“发明”他秘制的“一家言”。例如,有人在课堂上为杜甫的妻子的肥瘦考证了一堂课之久;有人津津有味地探索杨贵妃入宫时是否处女;有人孜孜不倦地考证“西厢记”里的崔夫人与老和尚有无不正当关系;也有费了许多笔墨去考证李后主有多少宫女。……这种“研究”,过去曾经是资产阶级学者、教授获取名利的手段,然而,在新时代就成为人们讽嘲的话题了。  相似文献   

1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事业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 ,是立党之本。新形势下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新时期对党的宗旨的新概括。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 ,是指导我党新时期实践的重大法宝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制约人们继续追问"艺术是什么"的原因,梳理、评析了前人关于"艺术是什么"的解答,从本质研究"多解论"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艺术是对于有意味的图谋的尚美求新的表述"的观点,并对这一新解的包容性、排它性和引导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长时期来,我国哲学界在研究、宣传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时,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深刻而通俗”的表述,是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概括。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在唯物辩证法的领域中,“一分为二”这个术语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意义上是完全可以运用的。譬如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要求看问题既要看到这一方面、又要看到那一方面,这种通俗易懂的说法,是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在一般情况下,“一分为二”说明事  相似文献   

15.
从湖北京山县屈家岭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物来看,当时三苗的社会生产已相当发展。这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谷物,证明三苗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体。三苗时(四千多年前),苗族先民据有江淮荆州平原和洞庭、鄱阳诸湖周围的广大地区。这片土地,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种植水稻,所以,在那时,他们便学会了种植水稻。 水稻,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粮食作物,因而他们十分崇拜水稻。从现在仍流传于民间的千古神词(有人称为巫词)中得知:苗族在祭祀鬼神时,一开始,鬼师就捏一把米不停地向前方抛撒,嘴里振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何其芳虽算不得大作家,但却是一个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着的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何其芳早期的诗和散文,以其精致的艺术创造享誉三十年代文坛,不仅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对于现代抒情诗和散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考察何其芳的创作道路,探讨他的艺术个性(包括它形成、变化的主客观因素等),将有利于探求和总结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必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1942年2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但“党八股”一词的提出并非始于此。《新华文摘》1990年第6期转摘牛桂云《“党八股”一词的最早提出者》一文指出,早在1932年11月,张闻天在以“歌特”的笔名撰写的《论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一文中,曾明确提出:“我们的同志在宣传鼓动工作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党八股’”。该文刊载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布尔什维克》第31期(1932年11月18日出版)。据此可知,张闻天在毛泽东同志作“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之前便使用过“党八股”一词。然而,有…  相似文献   

18.
诗歌艺术的形象与意蕴,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历代论者对此都有自己的表述。诸如,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君形论”,魏晋有“形神论”,唐代开创“意境说”。明代王士禛标举“神韵说”,晚清王国维提倡“境界说”等等。而宋代严羽的“兴趣说”,则是被人们忽视了的,实际上却是一个从欣赏角度来谈形象与意蕴的关系,并且进一步涉及到了诗歌艺术形象的概括性问题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9.
《美术》杂志1982年第8期发表何新的《略论艺术的形式表现与审美原则》一文,就艺术的起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席勒和康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这个命题是有意义的,但并不正确。五十年代美学界接受来自苏联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认为,个性即典型。发现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突出的性格”、“独特的形象”,通过“卓越的个性刻划”,创造出丰满完整、鲜明生动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基本原则。这一思想主要有下列几点内容: 一、个性刻画出典型。艺术典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和思想形式,不仅源于现实社会的生动具体的感性生活现象,同时也是艺术家别具一格、别具一法创作活动的结晶。个性的描绘是艺术创作活动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在生活的具体性与典型的个性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我们把艺术创作中的主体、对象和产品结合起来看,可以说个性刻画就是描绘人物、事件的个性,把个性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成为个性的典型。应当指出,恩格斯曾经肯定拉萨尔反对恶劣的个性的意愿,但只局限在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