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阳漫水村田氏宗族自古以来就有极具本土特色的盘瓠传说,并保存有较完整的祭祀仪式。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展,漫水村盘瓠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县里有关部门也尝试将其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最终失败。文章以田野调查和申遗文本分析为基点,对麻阳盘瓠文化"申遗"之路进行全面审视,从官方申遗时民族性的强调、非遗传承人的选定和申遗项目的选择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依此认为: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我们应更加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和他的核心——人。  相似文献   

2.
成臻铭 《民族学刊》2014,5(1):59-69,110-112
申报世界遗产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新事物,中国在这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为土司遗产申遗创造了良好条件。土司遗产申遗,最关键的是能从遗产本身发现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在找寻突出的普遍价值过程中,一个多世纪的土司研究的盲点如"土司"一词语境不清等被呈现出来。正因为此,土司学有必要加快与国内外致力高原、山地、河谷、海岛社会治理研究的各学科对接的进程,以广泛分布于此"土司区"为视点解决土司研究的基础性问题,以服务于土司遗产申遗以及当今的国家与社会。  相似文献   

3.
张连君  何源 《民族学刊》2014,5(1):70-75,113-116
永顺老司城遗址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终跻身于申报世界遗产行列,经历了长达五十三年的准备期。老司城遗址申遗个案表明:土司遗产走向申遗,主要是能够揭示价值、凸显价值、宣传价值和肯定价值。申遗准备的周期可以缩短,关键是要有效地整合地方考古、高校调研、权威媒体报道、大型会议肯定和政府的决心等五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参加“西部人文资源论坛” ,我们曾组织博士生对甘宁青三省区文化资源保护现状的现场进行了一次考察。这次考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1.国家《文物保护法》已出台实施 ;2 .文化部、财政部已联合发出通知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已进入整体实施阶段 ;3.保护工程第 1、2批试点确定 ,包括甘宁青三省区已经都有专业性试点 (宁夏为民间歌舞“回族踏脚”)分别进入名单 ;4 .出于“申遗”热、争取“试点”热等活动 ,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语 ,已形成文化等各界的热点。这次考察于 2 0 0 4年5月至 6月中旬进行。本文是对宁夏地区考察…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3,(10):F0003-F0003
目前,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以下简称“IOV机构”)全球全权副主席陈平一行在国家民委人事司副司长张湘冀,湖南省民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范文彬等领导陪同下,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导老司城遗址申遗工作。  相似文献   

6.
非遗保护涉及两种知识,一种是现代学校教育知识,一种是未进入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知识。政府管理非遗工作,往往以使用现代学校教育知识为主,而我国还有大量的非遗存藏于民间,保护它们需要使用现代学校教育知识以外的多元文化知识。政府、学者和民间力量都要认识到这两种知识的差异,并实现两种知识的互补,齐心协力保护非遗。从知识的角度认识非遗保护工作,可以深化对我国国情的理解,细致分析我国非遗的特点,发挥民间资源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国内申遗的各文化空间的保护,做好研究性的保护工作。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构建非遗保护的中国知识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7.
吴薇  王晓葵 《民族学刊》2017,8(6):37-45, 107-109
彝族禳灾仪式及节日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生活经验与集体记忆,是适应其生产生活的有效地方性知识,是彝族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表达。但在当下社会场域中,不同主体从自身所属利益共同体出发,赋予其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禳灾记忆主体的传统地位被改变,原有“价值”在新的评判标准下被重新评价和书写。因此,本文将通过不同主体在申遗“在场”中的话语、行动和博弈,呈现申遗作为一种公共行为如何被行政权力、商业资本、地方精英、当地民众等主体进行价值重构并符号化;分析概念化的非遗保护在实践语境中的差异性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禳灾仪式之一的彝族儿童节“阿依蒙格”反思申遗与文化认同之间的矛盾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
运河民歌,作为中国古代运河文化的文艺形态,主要指依托大运河而生、辐射至大运河周围地区的船民、渔民、农民及各种手工业者所创作、传唱的民间歌曲,反映了运河沿岸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质朴深沉的思想感情。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刊发,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运河文化研究日渐成为热点。[1]在运河文化研究日渐纵深化过程中,学界对于运河民歌的关注目前还处于资料整理阶段,如何从历时和共时维度对运河民歌的历史脉络、美学特征、价值意蕴进行深度探究,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的重要向度。  相似文献   

9.
正当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地迎接建国三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手民间诗人座谈会”,到会的有来自祖国各地的四十五个民族一百二十三位民间歌手、民间诗人代表。国家民委主任杨静仁同志致开幕词,民间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之交 ,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家过伟先生《中国女神》出版了 ,即引起专家学者的格外关注 ,并荣获广西文艺第四届 (1 997~ 2 0 0 0 )铜鼓奖、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首届 (1 979~2 0 0 0 )山花奖。为此 ,段宝林先生称《中国女神》“在中国女神研究中填补空白的著作 ,无疑会成为一部传世之书 ,具有长远的学术价值”。①笔者认为《中国女神》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资料丰富翔实。过伟先生从各种考古资料、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古籍、 5 6个民族口传神话和民间信仰习俗中 ,钩沉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一千多个创世女神、上古女神、民间女神…  相似文献   

11.
6月21日,中国新疆天山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获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祝福。  相似文献   

12.
在黔东南州苗族民间几个不同次方言区的传说和理念中,都认为“蝴蝶妈妈”和蝴蝶诞生了人类 在研究苗族的蝴蝶图腾现象中。  相似文献   

13.
<正>在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有一位年过古稀、面目清癯的老人,近几年来,先后多次被省、市评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荣获全省“老有所为精英奖”,1996年2月,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艺家”和“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 称号,1995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艺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他“中  相似文献   

14.
自从十七世纪末叶和清代初年,随着中国萨满信仰习俗被介绍到西方,引起西方学者对阿尔泰语系广袤世界同类民俗事象的关注,并在此后的三个世纪中,学者们对萨满世界的考察和研究就从未停止,而且使萨满文化的研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国际上许多学者对萨满习俗的考察和研究,一般归于对“萨满教”(Shamanism)的研究,中国学术界通常也使用“萨满教”一词,但谁都知道,萨满在中国北方诸民族中的传承由来已久,它从形成的时候起,就是一种原始的民间崇拜和信仰的产物,其传承和传播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如藏族的“鲁“、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苗族的“飞歌”、布依族的“笔管歌”、瑶族的“香俚歌”等都风格各异,色彩纷呈,高昂豪放的曲调,受到了各民族群众的喜爱。在此,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鲜为人知的回族民谣,即传诵于陕西回族民间的“曲儿”。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是中国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本文回顾了民间信仰进入人类学和社会学学术视野的历程,对这一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弥漫性宗教-制度性宗教”范式进行了系统解读,凸显了民间信仰的结构特性和主体价值,探讨当代民间信仰的概念范畴、互动结构和变迁机制上面临困境和挑战.通过引入“嵌入性”等新的理论概念和分析进路,可以推动这一学术领域的视角转换与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17.
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歌舞之乡,一个集中了苗族文化的腹地;一片集人类学、民族学、民民俗学、人种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学科领域文化形式的土地,一个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推崇备至的苗学考察基地。在这里,苗族人口占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也是在这个相对偏僻的深山里,苗族文化丰富多彩,经久不衰,并保存了大部分中国苗族数千年来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中国和世界,成为一种奇迹。台江,已经成为一个中国乃至世界上一个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2001年,台江县专门成立了苗族文化保护委员会暨世界遗产申报委员会办公室,并组织了各种苗族民间艺术、民俗旅游活动,为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赵盘保  尹亮 《民族论坛》2005,(12):39-40
“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深邃的民间里,都有一些民族织锦文化及其遗产死去。它们失却得无声无息,好似烟消云散。”2003年5月,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研讨会上,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曾对我国民间织锦工艺文化保护现状发出如此痛心的感慨。笔者深有同感,改革  相似文献   

19.
2023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确定为中国第十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与此同时,中国非遗保护领域的相关行动方正在与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纪念活动。在此背景下,回顾非遗项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申遗实践,结合20年来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考量推动形成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大格局的现实挑战,以问题导向把握中国新发展理念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键行动领域的有机衔接,进而围绕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实践、性别平等、粮食安全等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优先行动领域,针对当下乃至今后如何通过部门间的协同增效工作机制切实开展遗产项目的履约实践提出对策性分析,以探索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格局的整体方法、前行方向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关于“西部民歌风波”和“乌苏里船歌之争”之风波“西部民歌风波”:这起争议源于著名的音乐艺术家王洛宾先生在深入大西北民间音乐宝库几十年,历尽千辛万苦,通过搜集、整理和改编大批优秀的民歌,并通过自己对民间音乐的感悟,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艺术作品,当其通过协议向台商“一次性卖断”其中的一些作品后,遭到了中国西部很多少数民族同胞和音乐界人士的猛烈抨击,国家版权局的相关负责人也发出了“不属于著作权保护范围的作品”的郑重声明。这个案例给学者们提出了几个问题:王洛宾经过对民间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和改编后所形成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