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差距扩大(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出现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的错误认识。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加以细致实证分析,对一些模糊认识加以澄清。本文认为在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诸多因素中,传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在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驱使下新形成的有悖于市场体制规则的制度和政策,政府对市场缺失和市场扭曲采取的不作为态度,对资本节制和劳动保护的不足,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成为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在当今地位的凸显,是因为它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经济环境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如何把握收入分配的这些新特点?首先,需要对收入分配的历史事实加以描述,借此发现收入分配的历史发展趋势或规律;其次,还需要对收入分配的理论加以梳理,以弄清收入分配理论对收入分配事实的把握程度。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收入分配在其历史发展中呈现一种有规律的演进过程。这一规律性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并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从自然选择的平等诉求,到发展选择的差距需求,再到可持续发展选择的平等回归。同时,当代收入分配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从过去的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扩展到收入分配的国际层次。这无疑使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复杂,也极具理论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已经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转型.经济转型给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带来的影响,一是收入大幅度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二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出现贫富两极分化;三是滋生了灰色收入,分配显现出不公.根据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理论,经济增长会促进居民收入增加,而收入差距现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经历.“先富”政策确实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提倡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消灭平均主义.制度设计的非合理性及制度的死角,滋生了灰色收入,有失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路径选择首先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其次是要加大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最后应进一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李仁君 《社科纵横》2009,24(12):25-27
库兹涅茨提出收入差距的倒U假说,认为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一个先恶化后改善的过程,在新兴经济体的经验研究却出现了反例。陈宗胜以中国的经验事实提出了公有经济收入分配差距的倒U假说,但地区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在中国是重点研究的课题。收入分配差距研究不仅应该重视平等,还要重视合理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库兹涅茨曲线表明,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工业产业转变过程中,一国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变化呈现一种"倒U"趋势.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余年里保持高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并没有达到"倒U曲线"的拐点,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是"倒U曲线"不符合中国的实际,还是中国的"倒U曲线"具有特殊性.借助于马克思生产与消费关系原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所以没有实现收入分配的转型主要决定于体制转型和转型方式这两个因素;而要实现中国经济增长促进收入分配转型必须改变初次分配中的劳动者地位,以及转变消费、投资和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为此还要有相应的政策予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效率和平等的矛盾,实质上是生产和分配的矛盾。西方国家不可能解决这一矛盾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利息和利润作为分配万式是以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前提。社会主义国家有可能采取恰当的分配和再分配政策,用小的不平等导致效率的提高,用小的效率损失换取大的平等。但是建国以来,由于我们犯有如下错误:将社会平等看成绝对平均;以牺牲效率来维持所谓的公平;否定收入分配受市场调节的客观规律;用非经济手段强制干预、割断、破坏平等与效率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也未能实现社会公平,社会成员收入也并没均等化。尤为严重的是,不能建立起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生产要素组合与经济运行机制,导致经济效率极低。关于平等和效率问题,我国现在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一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二是以公平促进效率,以效率实现公平。就西方经济学关于效率和平等的两种意见而言,笔者的看法是:既承认交替关系,又可通过不充分竞争将其变成正相关关系,使效率和平等达到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规范分配秩序 实现公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国平 《唐都学刊》2004,20(2):124-127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这是市场竞争、历史长期发展、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和体制变迁和经济政策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加强宏观调控 ,完善税制 ,控制行业垄断 ,严惩腐败分子 ,提高农民收入 ,才能从根本上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对流动性过剩与收入差距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收入差距过大造成过度储蓄,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存在条件;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收入差距是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而流动性过剩又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并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应该通过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来进一步治理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9.
用总收入基尼系数随补贴增加而形成的路径曲线,同时配合最小基尼系数曲线,可以全面地考察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效应,衡量补贴的收入再分配效率,弥补以往用MT指数法和基尼系数分解法存在的缺陷。运用新测算方法的结果显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能够缩小收入差距,但其再分配效率不足,且已经超过基尼系数路径曲线的转折点,出现了对部分人"分配过度"的现象。通过调整其分布,可进一步降低居民总收入的基尼系数。  相似文献   

10.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分配格局对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中国近二十年的情况来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若剔除实体经济行业中的垄断行业,差距则更大.整体而言,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偏向于虚拟经济行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不仅扩大了居民整体收入差距,而且导致经济资源不断向虚拟经济行业集中,投机性投资需求和社会不满情绪增长,并损害了经济效率.因此,应采取措施遏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也不断提高.1985--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总收入差距的平均贡献率为15.48%.进入21世纪,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加快,超过农村和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差距贡献率也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且基尼系数在2007年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因此,政府在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分配政策时,应对防止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纳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考察其变化的几个临界点。1978年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打破了传统城乡关系政策赖以存在的制度均衡,导致农村经济改革。在改革期间,城市居民运用其特有的“投票”和“呼声”机制,影响着城乡关系政策,阻碍农村劳动力的永久转移,继续维系着城市偏向政策。然而,农民仍然可以通过“退出”机制即“用脚投票”,最终推动城市偏向政策的改变。当城乡收入差距回复到改革之初的水平时,制度变革的条件将成熟,导致户籍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社会》1998,(9)
一部分人进入富有层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但同时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步拉开,而且速度惊人。leq3年全国年收入超过5万元的家庭有530万户,估计全国已有3000万人进入富有层。他们虽然不到人口的3%,但私人存款却占了全国居民储蓄总额的40%。1994年中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只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家庭却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高收入的是哪些人;据统计,中国城镇居民中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低收入户收入的差距已由lop年的2.9倍,扩大到1995年的338倍。这些高收入层主要有:——部分私营企业市n根据个国工商…  相似文献   

14.
张颖春 《求是学刊》2008,35(3):67-7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收入分配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现状、威因与影响的研究,明确了促建和谐社会的收入差距调整的政策建议,这对于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逐步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一趋势与收入分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经济学中,收入分配被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并且强调初次分配更关注效率,再分配更注重公平.其实,在收入分配的这两个层次之外,还有一种隐形的收入分配形式,这种分配发生于一些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劣势的人与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优势的人之间,这种转移相对于再分配的公平效应属于一种收入的逆向转移.收入分配逆向转移是收入分配市场化向社会各个领域侵蚀的结果,收入分配逆向转移所具有的收入差距放大效应是形成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不可小视的因素.要改变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必须遏制收入分配逆向转移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主题 ,在对“分配 -增长”传统分析框架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 ,从双向动态的全新视角探讨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提出了一个以“一体化互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分配 -增长”现代分析框架 ;并着重指出分析与增长之间内在的、积极的、相互促进型的互动关系、基本内涵及其必备的制度和结构条件 ;论文最后结合转型时期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现实状况 ,指出了重建中国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一体化互动关系”的制度与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7.
蒿建华 《唐都学刊》2006,22(2):153-155
分配体制的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由于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权力的介入,产生了大量不合理的收入,这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近年来,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使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相对更低,收入增速不断下降,其消费水平受到很大的制约。对此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成为当前社会经济的一个根本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现实中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动呈现出三个特点:各个群体的人均收入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居民总体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日趋严重.30年来改革开放的事实表明,市场经济下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的确时促进经济增长、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应是在继续发挥市场经济促进效率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本文使用泰尔指数度量和刻画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其变化特征。同时,本文设定了非线性阈值协整模型,以揭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与实际经济增长的长期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长期非线性闽值关系在泰尔指数为0.100(阈值)处发生机制转移:1978—1991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增长的长期效应为正;1992—1999年,收入差距对实际增长的效应由正向负平滑转换;1999年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产生阻滞作用,且负效应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调整的本质在于劳资关系的制衡,劳资制衡的制度基础是双方拥有形式上的平等权利,但是形式上的平等权利不能必然形成公平的劳资制衡关系,在资本强权时代,经济利益天然向资本一方倾斜,这既是历史的逻辑也是现实的逻辑。过多的经济利益倾斜到资本方的结果不仅仅是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而是更大范围的内外经济结构的全面失衡,劳方收入偏低与财富外流并行不悖。实现劳资制衡的目的不是走向全面的劳资对抗,而是通过在企业层面提升劳方的谈判能力构建新型的劳资关系,避免利益分配的一边倒倾向,资本强权不可以无节制,这就需要回归工会组织的谈判功能;在社会层面形成权力供求关系,权力的消费者就是权力的生产者,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度介入扩大非生产群体与生产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把这种差距叠加到劳资收入差距中,放大收入分配的失衡。政治投票不但决定政治资源的配置也影响经济资源的配置,进行政治投票至少可以缩小非生产群体与生产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